年味 | 饺子

政务   2025-02-01 09:01   内蒙古  

饺子是中国人的一大创举,也是一大传统。尤其是逢年过节,大江南北、五湖四海、国内国外,凡是炎黄子孙都要吃饺子。

听奶奶讲,包饺子是有说头的,揉剂子擀皮儿是团团圆圆,用皮儿包馅捏住嘴是不要说三道四,要包容要和睦相处。真是和谐美好!

关于饺子,还衍生出许多俏话、俚语和歇后语:

舒服不过倒着,好吃不过饺子。

上马饺子下马面。

茶壶里煮饺子,有口倒不出。

麻雀头包饺子,尽是嘴。

荞麦面包饺子,皮黑心里好。

饺子破了皮,露馅了。

三斤面包了个扁食(饺子),好大的面皮

……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曾看到有的人家的春联是:

上联:一年三百六 

下联:白面包上肉 

横批:年年如此

其实,这只是人们美好的期待。尤其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年能吃几顿饺子都能数得见。

大年初一这顿饺子,可以说是最重要的。记得小时候,父母包饺子时都要在里面包上一两个钢镚儿,谁吃出来就是谁就有福,但往往是被父母吃到。小弟弟哭的不干,父母再把钢镚偷偷塞进去,再让弟弟“吃出来”。

春秋时期的墓葬中出土的饺子告诉我们,饺子在我国的食用历史至少有2500年了。

现在的饺子,早已开发的琳琅满目了,从饺子馅上分就有荤的、素的、猪牛羊肉的、海鲜的,胡萝卜、白菜、茴香、芹菜等各种蔬菜更是应有尽有。从形状上分花边的、元宝状、圆形的千变万化。饺子皮也有白面、荞面、莜面等不同的面粉,还有用不同的蔬菜汁和面,呈现多彩,既营养又好看。从制熟过程上,又有煮的、蒸的、煎的。还有一种叫“玻璃饺子”的,在莜面面里加了淀粉,擀出的饺子皮薄而透明又筋道,蒸熟了晶莹剔透还能看见里面的馅儿,味道好极了。

你看,大年三十,全家老少团团圆圆,围在一起,看着春晚,有擀皮的、有包的,说说笑笑其乐融融。包出的饺子大的小的丑的俊的。它吃出了滋味,吃出了团圆,吃出了亲情,吃出了吉祥,更吃出了渊源的中华文化。 


作者:王骏章

编辑:刘佳乐

初审:李喜娥

编审:刘   蓉

审核:武   蓉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多彩固阳
公众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