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一、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概念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指由政府公共服务机构、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的一系列贯穿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综合性服务。其目的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业经营者的市场竞争力,涵盖农业技术推广、农资供应、农机作业、农产品加工与销售、金融支持、信息咨询等多个领域。
二、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意义
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将先进适用的品种、技术、装备和组织形式等现代生产要素有效导入小农户生产,帮助小农户解决一家一户干不了、干不好、干起来不划算的事,丰富和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内涵。
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农业内部分工和专业化生产有效克服了小农生产的低效率和不经济问题,实现农业生产效率的明显提升。
解决农村劳动力问题:面对农村劳动力的持续流出,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农业社会化服务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减轻农民务农难度,提高农业竞争力。
三、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历史发展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呈现阶段性特征。回顾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历程及政策演进,大致经历了体系构建、组织发展、机制完善、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四个阶段。服务内容从全产业链转向聚焦于生产性服务,服务主体从村集体扩展至多元经营主体,服务对象由各类经营主体更多地向小农户倾斜,服务形式从多样化形式向农业生产托管逐渐集中。
四、国际与国内的发展现状
国际现状及成功案例
1. 美国的农业服务外包
美国的农业服务外包模式非常成熟,通过专业的农业服务公司为农民提供从种子选择、种植技术指导到收割、销售的全程服务。这些服务公司利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例如,一些公司提供精准农业服务,通过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实现精准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显著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2. 日本的农业协同组合(JA)
日本的农业协同组合(JA)为农民提供从生产到销售的全方位服务,形成了完整的农业产业链。JA通过组织农民进行集体采购、统一销售,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此外,JA还提供金融支持、技术培训和信息服务,帮助农民提升生产经营能力。
3. 南非的农业外包服务
在南非的KwaZulu-Natal地区,一项研究评估了外包农业推广服务对小农户净农场收入的影响。结果显示,外包服务显著提高了小农户的净收入,通过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和市场信息,帮助农民优化生产决策,提高生产效率。
4. 印度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
印度的一些地区通过外包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显著提高了小农户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这些服务包括提供最新的农业技术和市场信息,帮助农民优化种植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5. 巴西的农业金融支持服务
巴西的农业金融支持服务通过提供低息贷款、技术培训和市场信息,帮助农民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这些服务不仅解决了农民的资金问题,还通过技术培训和市场信息支持,帮助农民提升生产经营能力。
6. 澳大利亚的农业信息服务
澳大利亚的农业信息服务通过提供实时的市场信息、气象信息和病虫害防治信息,帮助农民做出科学的生产决策。这些信息通过手机应用和互联网平台实时推送,确保农民能够及时获取相关信息,优化生产管理。
7. 德国的农业机械共享服务
德国的一些地区通过农业机械共享服务,提高了农业机械的利用效率,降低了农民的生产成本。这些服务通过建立机械共享平台,农民可以按需租赁先进的农业机械,减少了机械闲置和重复购置。
8. 法国的农业合作社服务
法国的农业合作社通过提供从生产到销售的全方位服务,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这些合作社不仅提供技术指导和市场信息,还帮助农民进行集体采购和统一销售,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国内现状
供销合作社系统:供销合作社长期扎根农村,组织体系完整,经营网络健全,服务功能完备,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的带动能力较强。
农垦系统:近年来,农垦系统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根据服务能力大小,形成了“全产业链”和“平台”两种社会化服务模式。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托组织优势,通过整合集体资产资源,为农民提供直接的生产服务,或者为农业服务组织和小农户提供“居间”服务。
农民合作社:农民合作社贴近农民,通过直接服务小农户、与村集体经济组织或企业开展联合与合作,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
中国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也在不断创新,以下是一些典型模式:
重庆市某供销合作社:提供耕种、播种、施肥、灌溉、植保、收割等机械化作业服务,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培养机手20余名,购置了旋耕机、播种机、无人机等各类农机50台(套),提供全程社会化服务
安徽省某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托组织优势,通过整合集体资产资源,为农民提供直接的生产服务,或者为农业服务组织和小农户提供“居间”服务。通过组织全村农户统一和服务主体签订合同,推动开展产销一体化的全产业链托管服务,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提升了村集体实力。
陕西省某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托管员+农户”“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等方式,有效组织农户接受托管服务,实现种植粮食品质更高、成本更低、效益更好。
河北省某种植专业合作社:立足解决土地细碎化、劳动力短缺和技术条件不足等问题,以“井长”带地入社为纽带,有效解决了当地长期以来农村劳动力少、土地零散、农业收益低的问题。
五、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类型构成
政府公共服务机构:政府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提供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推广、资金投入、信息服务、政策和法律服务等各种支持。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托组织优势,通过整合集体资产资源,为农民提供直接的生产服务,或者为农业服务组织和小农户提供“居间”服务。
农民合作社:农民合作社贴近农民,通过直接服务小农户、与村集体经济组织或企业开展联合与合作,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
农业企业:农业企业通过提供专业的农业服务,如农资供应、农机作业、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等,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农业院校和科研机构:这些机构通过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帮助农民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
六、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具体内容
农业社会化服务涵盖农业技术推广、农资供应、农机作业、农产品加工与销售、金融支持、信息咨询等多农业生产全过程的各个环节,旨在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1、产前服务
农资供应:提供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服务。通过集中采购,降低生产成本,确保农资质量。
技术咨询:提供农业技术咨询,帮助农民选择适合当地条件的品种和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金融支持:提供农业贷款、保险等金融服务,解决农民资金短缺问题。
2、产中服务
农机作业:提供耕种、播种、施肥、灌溉、植保、收割等机械化作业服务,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病虫害防治:提供病虫害监测、诊断和防治服务,确保农作物健康生长。
技术指导:提供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施肥技术等现场指导,帮助农民科学管理农田。
信息服务:提供市场信息、气象信息、病虫害预警等信息服务,帮助农民做出科学的生产决策。
3、产后服务
农产品加工:提供农产品初加工、深加工服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仓储物流:提供农产品仓储、保鲜、运输服务,确保农产品及时上市,减少损耗。
市场销售:提供农产品市场信息、销售渠道对接、品牌建设等服务,帮助农民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八、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整合土地、劳动力、资金等资源,促进资源的高效合理配置,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增加农民收入:健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助于农户转入土地,适度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农地经营收入及农户家庭总收入。
推动农业现代化:农业社会化服务是推动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力量,是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基本途径。
九、结尾
农业社会化服务不仅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路径。供销合作社作为党领导下的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始终坚守“为农服务”的本职本业,通过不断改革发展,焕发出新的时代生机。随着政策的不断支持和社会的广泛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将不断完善,为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我们供销社也需要进一步优化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率,培养专业人才。供销合作社也将在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向更高水平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中发挥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