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到🧨!听岁月欢歌,愿新岁丰年🧧

体娱   2025-01-28 18:46   内蒙古  




除夕

是一年中最具仪式感的时刻

它承载着人们

对过去的深情告别

和对未来的无限期许

无论身在何处

人们都归乡心切

希望奔赴一场与家人的

团圆之约

今天除夕

让我们跟随灵蛇

穿梭于时光的长廊

去听听除夕的声音



鞭炮齐鸣的喜庆之声





鞭炮齐鸣
是除夕最动听的序曲
那一声声震耳欲聋的爆竹声
不仅是对旧岁的告别
更是对新春的热烈欢迎
也点燃了每个人心中的喜悦与希望
鞭炮齐鸣,喜庆之声
让年的味道更加浓厚
让团圆的氛国更加热烈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辞旧迎新。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传说中,每逢除夕,凶猛的“年”兽就出来为害人间。人们发现,用贴红对联、燃放爆竹、灯火通明等方式能赶走“年”兽,于是这些年俗就流传了下来。

由此可见,延续数千年的中国春节,就是一组不断丰富与发展的故事。千百年来,人们以年终岁首为时间基础,以除旧迎新为核心内容,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节俗,续写着这个名为“春节”的故事。






春晚节目的欢笑之声






与家人一起观看春晚节目
欢声笑语迎新春
歌声悠扬,舞姿翩翩
相声小品逗乐全家
这是一年中最温馨的夜晚
家人围坐,共享视听盛宴
欢声笑语中
我们感受着年的味道
传递着爱与温暖
春晚
不仅是一场演出
更是过年不可或缺的声音记忆




除了在家看春晚,近年来,全国各地涌现出不少“村晚”,节目大都由村民自编、自演,甚至早已进城的村民也会带着家人回村参与“村晚”。虽然不及电视、网络上的大型晚会,但村民年年演、年年看,乐此不疲。“村晚”既是庆祝春节的新方式,也是春节文化遗产得以活态传承的新载体,它往往吸纳了传统的民间表演艺术,如舞龙舞狮、踩高跷、挑花篮、玩花船……正是这些接地气的民间表演艺术吸引了村民乃至城里人的广泛参与。在“村晚”欢乐祥和的气氛中,非遗得到了保护、传承,社会关系变得和谐,甚至城乡之间形成了一种文化互动、互补的新关系。






家人团聚的温馨之声






厨房里锅碗瓢盆的轻响

饭桌上谈笑的欢声

每一个细节都洋溢着亲情的温暖

这些声音

构成了除夕最动人的旋律

让人心生安宁

感受家的甜蜜与幸福

家人团聚

是最美的过年声音





中国人对过年的家庭团聚仪式极为重视,除夕全国各地都有全家一起吃年夜饭的习俗。除夕夜,全家人聚在一起话家常,畅谈着新年的打算和希望,一直等待新旧交接时刻的到来。

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传统上,年夜饭的美味佳肴中常包括水饺、鱼、年糕等。远在他乡的游子,除非万不得已,再远再忙也要赶回家团圆,吃年夜饭。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春节最重要的回忆,莫过于在除夕夜全家人欢聚一堂共享的年夜饭。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南方人家的年夜饭有两样菜不可少:一是一条头尾完整的鱼,象征年年有余;二是汤圆,南方俗称圆子,象征团团圆圆。






亲人拜年的祝福之声






新年的钟声响起

拜年的声音此起彼伏

团聚在一起的人们

互相说着新年快乐

即使不在身边

大家也会对着电话那头的亲朋好友

送出思念与祝福

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

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过年画卷

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和喜庆的氛国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拜年习俗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从过去到现在,拜年方式经历了从面对面拜年、短信拜年到数字拜年的转变,这一变化轨迹犹如一条无形的线索,串起了社会结构和文化观念的演进历程,同时也展现了传统习俗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如今,社交媒体、视频通话等数字工具成为不少人拜年的新选择。他们在网络平台上分享自己的拜年视频,或者通过连线与亲友互动,把拜年从线下搬上了线上,让拜年更具趣味性和个性化,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沉浸感和临场感。5G、AI、VR等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也让“电子接财”“数字烟花”“AI红包”成为很多年轻人拜年的新潮流。 


无论形式如何变化,拜年习俗所承载的亲情维系、新年祝福的核心价值始终不变,这将永远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今年除夕三不同


1

今年除夕并非大年三十,而是大年二十九。从2025年到2029年,连续五年都没有大年三十,过了腊月二十九就直通大年初一。

在现代天文学中,已经可以根据月亮和太阳的高精度位置模型,准确算出一整个月相的变化周期,约为29.5306天。由于一个月的天数要用整数表示,因此有时是小月(29天),有时是大月(30天)。如果腊月正巧碰上农历小月就是29天,则没有年三十。

2

2025年的除夕,在立春之前到来,位于大寒节气中,天气会非常冷。这一年有两个立春,也就是“两头春”现象


“两头春”是中国农历历法中闰年时出现的现象。“两头春”并不罕见,反而很常见,平均2年至3年就会出现一次。统计显示,在本世纪的100年中,“两头春”的年份有37次。公众不必大惊小怪,也不要将之与吉凶福祸相关联。

3

从2025年开始,除夕被列为法定假日春节的法定假日增加到四天



蛇年将至

愿所有人不负春光

笃行奋斗、勇毅前行

努力书写自己的精彩篇章




END




 更多精彩


关注奔腾刷事儿视频号
获得更多农牧精彩瞬间


 更多阅读

· 《内蒙古冰雪旅游气象适宜度预报
· 《春节期间呼和浩特公交部分路线停运


奔腾创作


编辑:温慧敏            | 文字:温慧敏

审核:陈艳芳            | 来源:  中国三农发布






奔腾融媒 农牧全媒体
内蒙古台农牧全媒体《奔腾刷事儿》走乡村,进牧区;刷农业,聊农事儿;热事儿趣事儿奔腾刷事儿;一起奔腾,一起刷事儿! 《奔腾有道》地方发展有说道、乡村振兴有正道、创业致富有门道、区域品牌有味道、帮忙求助有渠道。 爆料热线:04716953000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