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党代会 | 绘职业教育蓝图 筑人才培养高地

文摘   2024-12-19 20:57   安徽  




六载征程,奋楫笃行。学校第一届党代会以来,立足产业发展需求,突出国企办学优势,聚焦“六个坚持”,持续深化“三教”改革,全面夯实“五金”基础,助推省级“双高计划”学校和技能特色院校建设,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的“淮职”模式。

坚持德技并修,育匠心人才新使命

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融入课程、实践、文化等全过程。

一是强化课程育人。以“思政”为导向,以“课程”为载体,认真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建成安徽省高校振兴计划项目“立公名师工作室”,获批省级“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和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应急救援技术》获批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安徽省高职院校仅6门),建设《矿山安全技术》等9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二是赋能实践育人。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资源,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做中学,学中做,知行合一,全面提升学生技术技能水平。2023年承办全国煤炭行业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学生在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中年均获奖近100项,其中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一等奖3个、省级一等奖20余项,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安徽省唯一高职院校)。三是厚培文化育人。凝练煤炭工业文化精神,传承红色革命文化教育,融合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打造“工匠进校园”精品工程,获批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一校一品”学校、煤炭工业文化教育研学基地、淮南市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等,涌现出了一批“安徽省向上向善好青年”“安徽省优秀大学生”。


坚持育训并重,打通终身学习新渠道

学校坚持“四个合作”,构筑“以培引教、以培助教、以教促培、教培相长”的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融合并重发展。

教育教学改革成效卓著。学校坚持为煤炭行业培养人才为己任,突出专业特色化设置、师资“教工交替”特色化发展、人才“定向定岗”特色化培养、实训基地校企特色化共建共享,先后获批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双高计划”学校、“三教”改革示范校建设单位和技能特色院校培育单位,安全技术与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两个专业群获批省级“双高计划”专业群。六年来,获批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1门,入选首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门,立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181项,各类教学成果20余项,首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煤炭行业教学成果特等奖、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培养省级教学名师、教坛新秀26名。新增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技能大师(工作室)22个,产业教授13人。



职业培训成绩斐然。学校成立培训机构,健全培训管理体系,拓宽培训实施路径,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培训”格局,大力推动行业企业职工干部培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六年来,学校累计完成各类培训28万人次,创收超4亿元,处省内首位。成为地方企事业单位终身职业教育基地、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人社部首批国家技能根基工程培训基地。先后荣获安徽省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安徽省继续教育先进单位等称号。职业技能鉴定所连续三年获评省“五星级”技能等级评价机构。

坚持职普融通,畅通人才成长新路径

学校不断创新职普融通新路径,推动职业教育向高等教育和职业启蒙教育向基础、幼儿教育“两端”延伸。

贯通人才培养体系。与安徽理工大学开展专升本联合招生培养,打通学生在校期间“中职-高职-本科”升学途径,畅通人才培养“立交桥”,探索并积累职业本科教育办学经验;与灵璧县高级职业技术学校、五河县职业技术学校等开展“3+2”分段培养;在阜阳科技工程学校设立高职专业学院,构建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体系。

发展优质技工教育。立足岗位需求,推进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获批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省级“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群”,淮河能源工匠学院等。


推动职业启蒙教育。挖掘职业教育资源,建设煤炭行业科普教育基地、安徽省矿山科学技术普及基地、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和淮南市首批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展“煤炭工业文化研学”“花鼓灯表演”等职业体验,面向中小学生、幼儿园小朋友等开展职业启蒙教育,推动职业教育与基础、幼儿教育各学段的渗透融通,提升了职业教育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赢得了社会口碑。


坚持产教融合,构建人才培养新生态

学校紧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推动职业教育与重点产业需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

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共同体。与淮河能源控股集团等共同牵头整合行业优质资源,建设智慧矿山全行业、跨区域的产教融合共同体,打造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匹配的产业工人队伍,助力“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

一体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围绕服务区域煤电化气全产业链需求,与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共同成立市域产教联合体,加快区域装备制造产业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化升级和发展,加快构建区域联动、政行企校协同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加快现代产业学院特色发展。学校与“链主”企业、龙头企业、产业链核心配套企业等合作,以培养人才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建设煤矿安全与智能开采产业学院、海尔智能产业学院等4个产业学院。以产业学院为载体,开设“淮河能源班”“中煤新集班”等10余种订单班、定向班,推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服务企业、学生创新创业。2023年12月,学校入选《2023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中部和东北地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卓越50强


坚持科教融汇,推进产学研用新高度

学校与企业双方深挖融合点、落实“走出去、引进来”工作思路、紧跟产业发展趋势的前瞻性布局,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和创新范式上持续发力,完善科研管理体系,促进教学科研深度融合。

开展科研技术攻关和应用依托淮河能源控股集团国家级科研平台,积极参与横向科研课题揭榜,解决煤层生产中瓦斯抽采、采煤工作面支护等关键技术问题,全面服务煤矿智能安全生产。立项安徽省科学研究重点项目50项、优秀青年基金项目22项,有力服务安徽省“三地一区”战略、建设“七个强省”奋斗目标。与华为技术、深圳市讯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建设华为云大数据人才培养中心,促进大数据先导技术的应用推广和生态发展。


落实科研项目申报和建设。发表各类研究论文347篇,出版教材、专著56部,获批专利120余项。获得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中国爆破行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赋能科研育人实践和实效。强化科研育人,组织学生开展小发明小制作比赛、科学小论文评比等活动,以赛促学,以赛促创。2024年在全国大学生创新体验竞赛中获一等奖1项,在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省级决赛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坚持智慧赋能,开辟教育数字化新赛道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数字化变革发生在社会生活各个角落。一场教育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正在发生。从教育信息化到教育数字化,学校数字化基础设施日趋完备、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不断丰富。

智慧校园初现成效。学校先后投入3000余万元完成了洞山、春申湖、九龙岗三个校区光网改造,实现网络统一管理。新建、改扩建公共机房10个、多媒体教室130余间、智慧教室1个、多功能报告厅2个。建成集继续教育、职业培训、日常教学于一体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学工、第二课堂、人事、后勤等多个业务系统部署上线,信息化教学与管理手段进一步优化。

“数字+”生态大展神通。坚持教学内容与前沿技术发展相衔接,教学过程与典型生产过程相对接,教学评价与项目成果评价相一致。重塑智慧教学课堂新生态,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建设校级在线课程542门,省级一流课程34门,国家在线精品课程1门。校企共建3项省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国家-省-校三级教学资源库12项。

常态化诊断持续改进。学校持续迭代升级目标标准体系,优化课程建设标准,完善课程教学实施标准,制定教学质量达标标准,推动专业和课程诊改向纵深发展。全面提升师生质量主体意识,不断提升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助推关键办学能力显著提升。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新时代赋予职业教育前所未有的重任。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

未来已来。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将持续推进“三教”改革,深化产教融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不断创新教育发展模式,聚力擘画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盛景!



END


美丽淮职欢迎您




编辑丨薛心喆

          闫   展

复审 | 戴文涛

终审丨程   婕



修德立身   强技立业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