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高质量的本科教育是高校的立身之本。2025年5月,宁夏理工学院将正式接受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学校以迎接审核评估为契机,全面体检教育教学工作,系统梳理各领域事业发展,加快推进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展现办学特色,提升办学水平。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巡礼
宁夏理工学院工程训练中心
实践创新 素养培育 多元协同
工程训练中心会同宁夏工匠学院(高技能人才学院)合署办公,政校企行协同育人。主要承担学生实习实验实训、技能培训及校园维修、生产加工等任务,是学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实践基地。拥有先进的五轴联动加工中心、数控车铣、工业机器人、3D打印等设备,建筑面积6300平方米,各类教学软硬件资产3000多万元,支撑学科建设。
历史沿革
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中心贯彻党建引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创建工作方法,以党员梦想积分制为载体,围绕“党建+教学”,安全、产教、竞赛、宣传、服务等各项工作协调发展,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营造“匠心育人”浓郁文化。促进学生学中干,干中学的综合能力发展,代表性的创新工作包括:
一、领导关怀
2024年4月17日,自治区党委书记李邑飞到校调研,在中心现场指示,“要多培养动手能力强的技术人才,成为培养工匠人才的摇篮。”
2024年9月,工程训练中心获批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模范职工小家”荣誉称号。
民主生活
梦想积分
团建活动
二、师资联盟
同宁夏工匠学院共享师资队伍,以航天九院刘湘宾大国工匠特聘导师和中色东方集团白虎虎为首的塞上工匠、技能大师等人员,组建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联盟,校内外导师结对子、搭班子,增强教学团队,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三、工程实践
1.教育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理论实践结合、理工人文贯通;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学习、实践、创新相互促进,助力弘扬工匠精神,着力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2.教学体系
将课堂内容和实际应用有机结合,理论知识逻辑体系向工程训练应用技术逻辑体系转变,形成了“基础-综合-创新”三层次六平台实践教学体系。每年完成《金工实习》、《数控综合实训》、《生产实习》等实践课程10余门,学生总人数约达3000人次。
3.协同育人
按照宁夏工匠学院一定位、四基地、五平台的“145”办学思路,推动政校企行协同育人,赋能贯穿整个教育教学全过程,打造开放型“学习工厂”。
揭牌仪式
国家级工匠学院
校企签约
🔷 教学模式
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采取政校企行协同育人六对接模式。
🔷 资源开放
实训场地全天候开放,为学生个性化学习、师生科研项目提供学习平台,每年服务师生约500余人次。
实验
科研
竞赛
🔷 大师指导
中色东方集团白虎虎等技能大师、塞上工匠进课堂,车铣电钳焊模块专业技术指导受益学生每年约1000余人次。
李万君大国工匠焊接指导
白虎虎塞上工匠钳工指导
曹宏岩技能大师数控指导
🔷 匠心筑梦
全国大国工匠巨晓林、李万君、张新停、刘湘宾等进校园每年讲座及面对面交流受益学生1200余人次。
巨晓林大国工匠宣讲
张新停大国工匠宣讲
刘湘宾大国工匠面对面交流
4.成果产出
创新实践,赛课结合卓有成效,获得多项荣誉。
专利
互联网+大赛
技能大赛
学训产三位一体赋能创新,满足学生综合实践。以产教融合为手段,每年向国有企业加工生产矿用设备部件,按照企业产品技术标准,从毛坯到成型,从验收到入厂,质检合格率达到98%。为学生公寓迭代更新床柜及教学桌椅近17000套,制作了观光、警卫电瓶车。
工作室
训练作品
企业产品
自制床柜
自制桌椅
自制车辆
四、开源节流
中心与各级学院(部门)通力合作,充分发挥中心资源及技术优势。
🔷 维护维修
承接学校所辖区域给排水、暖气、房屋墙体、太阳能、门窗、床柜、桌椅等各类公共设施维护维修。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报修提高工作效率,24小时在线服务,保障校园内各项设施正常运行。
设备检修
管道维修
清洗消毒
🔷 部门协作
大型活动
场地布置
新生报到
车辆服务
安保
拒马制作
🔷 光伏清洗
校园光伏发电,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由牛志军老师带队组成的师生团队研发光伏电站全自动清洁无人机技术,基于图像识别和5G定位技术,操控搭载带有清洁刷、高压射流装置的多旋翼无人机投入校内光伏板清洁使用。
🔷 节能管理
国务院办公厅授予学校为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
五、社会服务
践行宁理“如磋如磋、如琢如磨”校训,打造工程训练中心品牌影响力。
闽宁镇困难学生慰问
开班仪式
数控车培训
焊工培训
机器人培训
钳工竞赛现场
考核鉴定
每年接待各级领导参观调研约40余次,各级新闻媒体报道约30余次。
六、风采展示
❖
【END】
来源|工程训练中心
编辑|金浩然 校对|石瑞霞
审核|乔心雨 责编|王元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