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5年,距联合国通过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越来越近。在全球发展格局加速演变的今天,重读联合国驻华协调员罗世礼(Nicholas Rosellini)的这篇文章,其对中国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深入分析仍具重要意义。当前,在气候变化、区域发展不平衡等全球性挑战面前,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和南南合作为世界发展贡献智慧的思路值得关注。
本文摘自《预见:大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作者罗世礼时任联合国驻华协调员、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驻华代表,曾先后担任UNDP驻加纳项目官员、UNDP埃塞俄比亚项目顾问、UNDP驻越南副代表等职务。文章从国际发展合作的视角,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罗世礼(Nicholas Rosellini) 现任联合国驻华协调员、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驻华代表。曾先后担任 UNDP 驻加纳项目官员、UNDP 埃塞俄比亚项目顾问、UNDP驻越南副代表、联合国驻不丹协调员、UNDP 驻不丹代表、UNDP 副助理署长兼亚太局副局长等职务。
《预见:大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
王辉耀、苗绿主编
外文出版社
2023年4月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是世界各国在资源短缺、资源分配差异加剧以及生态破坏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达成的一个宏大、全面且可通用的可持续发展共识,致力于消除贫困、保护地球以及确保全人类共同繁荣。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旨在从2015年到2030年间以综合方式彻底解决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维度的发展问题,转向可持续发展道路,勾画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蓝图。该目标在全球未来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勾勒了未来的发展图景,即此后各国的经济建设、合作和发展都将围绕这一目标展开。在2015年9月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上,联合国所有成员国正式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与所有国家休戚相关。事实上,这一目标的提出就是为了不让任何一个国家甚至是任何一个人在全球发展中掉队。同时,我认为发展不仅仅在于发展的目标和方式,也意味着建立新的伙伴关系和实现全面协调发展。在发展过程中,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不能为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而忽视其他方面,比如,在考虑脱贫的同时也应当考虑环境方面的影响;在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同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影响也不容忽视。
然而,现在4年过去了,可持续发展议程尚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最新的发展目标报告显示:人类活动总碳排放量整体呈上升趋势,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引发了自然灾害;局部地区矛盾冲突与社会动荡加剧,大批难民被迫迁移。除此之外,还有种种全球挑战亟待解决,这也意味着在过去4年里,可持续发展目标严重偏离了轨道。因此,果断采取某些措施是必要的,例如,大范围推动发展可再生能源和向低碳技术转变,抑或将资本投向社会效益高且能提供体面就业机会的项目。相应地,这需要广泛的国际合作与共同的责任承担,也需要商业金融各界的紧密合作,以及能够产生经济、社会和环境三重效益的协同创新。
由于在全球经济治理领域的崛起,中国在国际发展合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促进南南合作中发挥着开拓性作用。例如,过去40年间,中国提供了大量的海外援助。近年来,中国提出了一系列涉及国际发展合作的理念与倡议,如"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这些理念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存在许多对接机会。观察中国的行动,中国正在助力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消除贫困排在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首位,而中国在此方面的成绩有目共睹。中共十八大以来的5年里,中国有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中国的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进展,目前又确立了到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中国的减贫工作及其在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中的成就,体现了国家政策如何助力推进这些举措,以及项目的筹备、实施与优化。这与其他国家的发展相关,引起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兴趣和关注,可以成为南南合作的基础。在过去4年,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在南南合作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到目前已为南南合作捐赠了600亿美元,并且捐赠数额在以每年10%的增长率增长。仅2016年一年,中国对外净援助就达5.8亿美元。如果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相比,中国对外援助总额可排在第7位。而"一带一路"倡议本身更是为全球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世界各地创造了许多新的贸易和投资机会并促进了东道国的经济发展,成为整合资源与促进资源再分配的有效平台。2016年9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成为第一个与中国政府签署政府间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的国际组织。通过实体、社会经济、数字金融的互联互通,"一带一路"倡议将实现区域的一体化与发展,为国际发展合作增添动力。事实证明,"一带一路"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能够且应该相互促进,将商业上的经济效益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结合。无论是南南合作还是"一带一路"倡议都为发展提供了大量新机遇,但如何把握这些机遇从而产生最好的效果就成了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为中国之后的"一带一路"建设和南南合作提出建议:首先,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可以汇总各种方法经验再将其与不同地区相匹配,以确保每个地区的发展模式能够适应当地的状况。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致力于推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拥有全球发展经验,可以在这个方面同中国合作。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以帮助中国了解各地区的需求和状况,并从中总结出适合不同地区的发展方式。与此同时,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作为中国与其他国家合作的桥梁,也在帮助中国寻找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机会,助其建立伙伴关系并帮助项目的落实。例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了解不同地区重要的利益相关方,通过与它们进行交涉可以更高效地融入当地,并恰当地拉动当地的发展。
其次,要重视传播的重要性。如何传播、传播什么都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目前,很多国家对中国和"一带一路"倡议都存在诸多误解,这种误解是由不当地传播造成的,但可以通过有效地传播去消除。在这方面,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也做出了大量努力来更好地宣传不同的发展项目,以使其能被当地接纳并帮助发展项目的落实。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帮助下,很多来自不同国家的人可以从中国学习经验和技能,并可以向中国专家学习专业知识。此外,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也可以与各国分享数据、信息,巩固国家间建立的伙伴关系,为融资筹资提供建议和经验以帮助发展项目的展开等。
最后,我还想强调融资的重要性。《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施行需要一种全新的伙伴关系和融资模式作为支撑,因为资金不足是很多企业投资面临的瓶颈。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过程中,除政治力量的合作以外,足够的资金支持也是不可或缺的,毕竟如何通过投资模式的更新而使得全球长期积累的财富惠及全人类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而创新融资渠道亦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中国开发的绿色债券市场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问题复杂但商业目的鲜明的领域,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推荐混合的融资模式,需要利益相关方在可持续发展投资与融资问题上达成共识。但同时,我们也要谨防融资方式的误用,确保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协调的融资方式的健康发展。
-相关链接-
CCG 图书
⊙ CCG新岁恭贺 | 致激荡澎湃的2024与充满期待的2025
⊙ 50国嘉宾90家智库共襄盛举,第九届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圆满落幕
⊙ 全文 | BSF论坛风云起,王辉耀精彩问答力破“中国威胁论”
⊙ 《对话世界》《命运与共》图书发布会暨CCG中国与全球化研讨会成功举办
⊙ 24小时CCG中美智库纽约交流记 | 对话美主流媒体界领袖和智库界人士
⊙ 王辉耀对话美国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全球经济展望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 《对话世界》《命运与共》图书发布会暨CCG中国与全球化研讨会成功举办
⊙ CCG报告全文 |《国际人才流动与治理报告——以美国为枢纽分析2024》
⊙ CCG报告 |《增进中美青年交流,落实“5年5万人”倡议》
⊙ CCG年度精彩回顾-论坛研讨篇:数场大型会议定格精彩一年
⊙ CCG年度精彩回顾-民间外交篇:6次出访行万里路,这里有一份亮眼成绩单
⊙ CCG年度精彩回顾-报告建言篇:汇聚智库群策资源 实践咨政建言使命
⊙ CCG年度精彩回顾-国际青年交往篇:2023我们与未来对话,与青春同行
⊙ CCG 2023出版书单 |透过全球视野 理解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
⊙ 中国疫情后最大线下全球智库论坛在京举办
⊙ CCG第九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成功举办-如何加强中美欧与全球合作
⊙ CCG与联合国驻华系统成功举办“加快推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主题研讨会
⊙ CCG新书《欧洲人眼中的中国:绵延八百年的文化与知识交流》中文版发布
⊙ CCG新书发布:“亚洲的缪斯”马凯硕谈中国和平崛起与亚洲复兴
⊙ “软实力之父”约瑟夫·奈最新力作《软实力与中美竞合》在CCG发布
⊙ 巴西农牧业部部长率团出席“中国—巴西可持续发展对话会”,中巴政商学人士在CCG热议两国合作
⊙ 展望国际人才发展的新时代机遇——2023全球人才培养和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 CCG与联合国妇女署联合举办国际妇女节特别研讨|性别平等应对科技创新挑战
⊙ 第七届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举办 国际知名智库探讨后疫情时代的国际合作和人文交流
⊙北京“两区”建设与企业全球化论坛举办 聚焦制度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三十天三大洲七十场活动 CCG环球二轨外交重启面对面人文交流
⊙研判世界发展变局,应对全球危机——2022第八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成功举办
⊙中国全球化三十人圆桌举办 30位重磅专家谈中国与全球化发展
⊙习近平主席回信寄语CCG发起的“国际青年领袖对话项目”外籍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