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真正的溺水是无声的!4个常见误区,家长孩子都要看→

文摘   2024-07-19 10:43   上海  



夏日炎炎
不少人选择到有水的地方消暑
安全隐患也随之而来
海边玩水需要注意什么?
不慎溺水该如何应对?
夏日玩水,这份安全指南请查收
👇👇👇

海边玩水警惕离岸流


夺命离岸流

被称为“海滩头号杀手


01
何为离岸流?


离岸流,学名“裂流”

是海岸边一股射束似的狭窄而强劲的水流

它以垂直或接近垂直于海岸的方向

向外海流去

由于离岸流流速极快

而且表面平静具有迷惑性

因此危险性极大



离岸流流速大多在每秒0.3~1米

最快可达每秒3米

其长度可达30~100米甚至更长

可将强壮的游泳者迅速拖拽入深水

引起溺水


02
如何识别离岸流?


  • 离海岸30~40米:离岸流一般在离海岸30~40米附近,出现地点的海底比两边低。

  • 没有浪花:离岸流表面看起来几乎没什么浪,同周边的浪涌相比很安静。

  • 颜色较深:离岸流是较深层的水流,大部分颜色较深。且离岸流往往携带大量泥沙,水色与周围相比会偏黄。


03
遇到离岸流如何自救和救援?


遇到离岸流不要尝试逆流而返

朝着与海岸平行的方向横向游离

如果无法横向游,不要慌张

应放松身体随波逐流

到了外海处海浪会逐渐平稳

然后尽量保持与海岸平行的方向

游一段后,再游回岸边



遇到离岸流如何自救和救援?

收好这份避险自救攻略

关键时刻能救命

↓↓↓


关于溺水,这些误区你有必要了解


❌误区一:会游泳就不会溺水❌

开放水域情况复杂

会游泳也不能保证百分百安全

野外水域

水下情况往往十分复杂

可能有水草、淤泥

容易困住游泳者

进而可能发生溺水事故


误区二:使用游泳圈能避免溺水

游泳圈不是专业的漂浮设备

当水流发生变化

未抓住游泳圈或者游泳圈功能失效时

都可能引发溺水



❌误区三:溺水时会大声呼救❌

溺水时,人无法发声

甚至意识模糊,通常没有声音

影视剧中经常出现

溺水者拍打水面、大声呼救的场景

但实际上,真正溺水的人

往往想呼喊却发不出声音

如果有人趴在水中站在水中发愣

实际上可能已经意识模糊

需要尽快救援


❌误区四:手拉手就能救出溺水者❌

手拉手救援

不仅无法把溺水者救上来

还会导致更多人溺水


夏日玩水
尽量避开这3种颜色的泳衣


夏日玩水时

泳衣颜色可以起到防护、警示等作用

蓝、白、黑这三种颜色的泳衣

在水中能见度欠佳

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而对比度强烈的荧光色泳衣

可提高人在水中的可见度

较为安全



除了颜色

泳衣材质也需要关注

锦纶加氨纶的组合材质是最佳搭配

因为这样的泳衣具有

好洗易干、运动阻力小等特点


发生溺水应如何自救与施救?


溺水自救,记住这3点


  • 放松身体向后仰,不要挣扎,防止下沉人体可以产生浮力的肺部位于上半身,而身体的重心位于下半身。在身体没有放松时,人会沉入水中。

  • 将双手举过头顶,这样重心会向上移动,帮助身体仰躺在水面。抬起下巴,尽量让口鼻露出水面,保证呼吸,同时大声呼救。

  •  注意周围有没有能帮助漂浮的物品,可将密封的空塑料瓶等具有浮力的东西抱在身前,帮助漂浮。



发现他人溺水,记住4个字


📣在岸上通过“叫叫伸抛”法施救

  • “叫”:大声呼救,寻求周围更多人的帮助;

  • “叫”:拨打110、119、120等报警求助;

  • “伸”: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将树枝、木棍、竹竿等递给落水者;

  • “抛”:将泡沫块、救生圈、密封的空塑料瓶等漂浮物抛给溺水者,帮助其漂浮待援。

📣如果具备下水救援的条件,救援者要从背后接近溺水者,托起他的身体,让他的头露出水面,侧游上岸。



预防溺水,牢记这些口诀

预防溺水

“六不准”“四不要”

一定要牢记!

↓↓↓

防溺水“六不准”

不准私自下水游泳。
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不准在无成人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不准不熟悉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
防溺水“四不要”

不要在没有家长陪同下私自下水游泳。

不要在设置有警示标识的水域游泳。

不要在没有安全保障的地方和野外水源游泳。

不要在上下学途中和假期在水源周边戏水。


游泳戏水欢乐多
安全意识不能少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央视一套”(ID:CCTV-channel1)



浦东新区泥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发布中心动态,推送健康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