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身子俯得再低一点

政务   2024-11-18 13:41   江苏  

顾树荣 摄


○ 40名中小学生画出心中所想,爬洞、沙坑、转椅、滑滑梯,被施工团队原样复刻并翻建。南京市江宁区竹蜻蜓儿童友好街区入选住建部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可复制经验清单(第一批)。


○ 社区拿出空间,居民众筹资金,孩子们负责设计,志愿者协助彩绘。建邺区中城社区的窨井盖、配电箱“穿上新衣”,成为南京儿童友好空间的最早“样板”之一。


○ “如果能有个行李寄存处,带娃看病的爸爸妈妈就能轻松些了。”“小小民生观察员”郝好的建议被市卫健委“听到”。如今,南京市儿童医院在河西和广州路两个院区的门口、急诊大厅各摆放了“一主两副”3个柜子……


○ 南京是我国首个将儿童友好纳入建设规划的城市‌。


○ 建成儿童友好社区,发布儿童友好试点单位,对话“小小民生观察员”……从一个概念成为全城共识,进而变成集体行动。在相同目标的指引下,南京各社区、街区、城区结合自身特点,为这场实践寻找最优解。




01
让城市有孩子气


○ 刘俊是被女儿拉进社区的。“一到家就兴冲冲地跟我们说,‘社区太可爱了,明天放学还要去。’”


○ 他决定跟着走一遭。从邺城路小学出来,经过百米长的童趣路,遍地是动物涂鸦和音符标识,孩子们争先恐后、蹦蹦跳跳。穿过彩虹拱门,便是新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配备乐高积木的阅读区超好玩,心理咨询室的情绪墙、树洞区很解压,二层花园平台最是惬意,可以尽情撒欢、奔跑……刘俊感受到女儿的快乐。


○ 儿童友好长啥样?该怎么搞。新亭社区采用了较为原始的办法——进学校,问问孩子们想要什么。动物、彩虹、科普迷宫、星际探索等天马行空的元素,最终在一个个微空间改造中得以呈现。如今每到放学时分,社区里外被塞得满满当当。


○ 根据国际广泛认可的《儿童权利公约》,儿童享有生存权、受保护权、发展权和参与权。保障和实现儿童的这些权利,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适宜的政策、空间、环境和服务,就是儿童友好。


○ 这是一座城市应有的远见与担当。在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开展100个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的战略部署下,江苏明确全域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南京将儿童友好纳入地方“十四五”规划和城市发展战略,从顶层设计角度推动“更近一米更友好”。


○ 南京市建邺区宁好城乡更新促进中心秘书长吴楠也参与了那场实践。起初他带着女儿在翠竹园社区调研,角色渐渐互换,女儿发现了公共空间的问题,领着一帮孩子完成了动线布局、设施进场、花草种植。“她从不合群,到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交流,性格有了很大转变。我们为什么需要儿童友好,这就是答案。”



02
友好不光在空间


○ 以儿童友好为导向的空间改造,有时并不需要“大兴土木”。于细节处嵌入童趣与创意,一棵青菜也可能点燃孩子们的热爱。


○ “社区是个美丽的地方,可是门前的小土坡有点丑。”因为孟俊尧的一句嘀咕,鼓楼区世茂滨江社区“盘”出共享菜园。大人们帮忙用沙土、砖石铺设小道,杂乱的地皮被分隔成一个个小块,孩子们挥锄打窝、翻土育苗,一段日子下来,大葱、韭菜、马兰头长势喜人。临江而建的社区开发生态主题研学路线,这里成为其中一站,在今年暑期客似云来。孟俊尧自告奋勇担任菜园的“小小讲解员”。


○ “诸多依托‘空间友好’而持续开展的‘友好探索’,也是孩子们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存在。南京市发改委相关人士认为,这场包括社会政策、公共服务、权利保障、发展环境等在内的集成供给,需要来自各方的善意做支撑。


○ 稳稳托起南师大附小3000多名在读的孩子,玄武区成贤街社区总是忙着对接外援。南京市宏观经济研究中心送课上门,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社区还在百脑汇广场开设“红豆荚”市集,小工匠的艺术作品被摆上货架,通过售卖筹集公益基金,志愿服务的种子就此埋下。


○ 成贤街的居民多以年轻父母为主,社区党委汇聚资源,组建成贤红色教育联盟,形成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雏形。悦读者联盟、家长学堂、全员家访等育人实践项目陆续推出。受到斯霞老师“童心母爱”教育思想的影响,曾经的“虎妈”王婷在手机备忘录敲下:“要成为坚定而和善的家长”。



03
当儿童成为主理人


○ 一个受儿童欢迎和喜欢的社区应该提供哪些活动?从空间打造延伸到服务提供,江宁区龙西社区始终“退居二线”,让孩子们成为“主理人”。


○ 十多名儿童首批加盟“小龙人俱乐部”——读书、才艺、运动、科学等7个类别被票选出来。相对应的每场活动都很火爆:舞蹈班一天翻台4次,篮球赛、乒乓球赛大伙儿排队等候上场。龙马市集、龙之时光音乐会也陆续开展起来,物料、后勤、环创、赞助商、氛围组统统由孩子们包揽。



○ 他们还做主将社区使用频率不高的场馆借给辖区高一、高二的哥哥姐姐自习。“但得遵守公约——在高中毕业后至少为社区提供为期两周的志愿服务。”龙西社区驻点社工说,儿童已不仅是需要被服务和被保护的群体,还是需要被看见的群体。


○ 那些正在成长的孩子们,也有着他们对城市的独特期待和想象。他们的声音虽小,却同样重要。2021年10月,南京市儿童参与活动品牌“小小民生观察员”诞生。两届共吸引全市329所中小学参与,征集到“彩虹斑马线”、5分钟生活圈适儿化改造等儿童建议案3700余件。“农贸市场儿童自习室”提案被纳入市政府2022年民生实事项目并落地。去年11月,8名佩戴红领巾的“小小民生观察员”与9个市级部门业务处室负责同志面对面交流,为自己的建议案“路演”。


○ 在南京,“儿童友好”与“城市有爱”正彼此奔赴。江北新区龙山社区也有一群“小龙人”,汪嘉域就是其中代表。在龙山社区“小龙人”汪嘉域的感染下,其父亲“上岗”龙山社区香溢紫郡花园业委会主任,牵头将小区废弃地改造为非机动车棚,并在楼顶增设共享晾晒区。



04
如何更近“一米”?


○ 不光是儿童友好社区、街区。从“珠江路糖果车站”到宁句城际即将开设的“地铁+”研学课程,南京地铁一直对儿童很“甜”;打造“金小48景”物型场坊,“开放的课堂、流动的书本”让金陵小学成为“友好校园”。南京儿童友好版图还在加速扩张。


○ 与此同时,来自一线的困惑不可回避。“竹蜻蜓”最初是为了解决多年的积水问题,竹新路的雨天积水只到成年人小腿的水位,却足以淹到小学生膝盖以上。江宁区城建集团对此立项,决定开展地下管网和道路改造工程,并在2022年进场施工。江宁区妇儿工委提出,那条路交通拥堵、围墙封闭、步道狭窄、停车无序、绿化单一、休闲设施匮乏等问题叠加,为何不趁此机会,把街区改造提到儿童友好的高度进行“大改”?经规划部门调研论证,“建设竹新路儿童友好特色街区”,被列入2022年度江宁区儿童友好十件实事清单。



○ “不能为了‘儿童友好’推动‘儿童友好’,否则容易造成工程的重复建设,做成‘盆景’。”相关政府部门人士认为,要让儿童友好的理念融入顶层设计思路,每修建、改造一条路、一个街区前,都把适儿性作为重要考量之一,看看孩子们好不好走、有没有地方玩,甚至是纳入规划图纸的审查要素都不为过。


○ 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既要放眼宏观,也要把“友好”融入细微,体现在一个个细节上。“走廊扶手栏杆缝隙大,越到边缘越是儿童危险区。图书室书架高,踮着脚也够不到想看的书。活动区域都是‘大人定制’,看着都觉得无趣……这些看似细微,却是儿童尤为关切的事情。”高淳区河滨社区相关负责人说,当前社区正尝试从“一米视角”改造基础设施。


○ 《2024年南京市儿童友好战略规划》近日出炉。摆在城市面前的新命题是:“儿童友好”在找得到、用得上之余,如何留得住?“一方面,建立全市儿童友好社区联盟,和建成的社区分类结对,对其开展调研、培训、共建。另一方面,将社区、街区转化为研学产品,进一步探索社会化、市场化路径,把社区建设成果转化为发展动力。”南京市妇联相关负责人说。


○ 对儿童友好,便是对未来友好。它是城市送给孩子们的珍贵礼物,也是城市走向更加温暖与和谐的重要一步。



封面来源丨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曹子烨 何钢

内容来源丨新华日报南京观察记者 周敏 董翔 鹿琳 胡明峰 

图片来源|南京妇联

编辑丨谢滢滢

校对丨史又月

责编丨聂颖

点赞+在看

分享小伙伴

↓↓↓

南京发布
权威发布,清新服务。这里是南京市委市政府新媒体平台,南京市委网信办负责运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