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吐不快:不必取悦所有人!
科技
2024-05-24 16:11
上海
将 "数据与人" 设为 "星标⭐"
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更新
先假设一个场景:你我在火锅店擦肩而过,我手持自助小料,不慎在你身边滑了一下,结果麻酱溅到了你的身上。面对这样的突发状况,我该如何表达我的歉意并采取适当的行动,以减轻你心中的不悦呢?正常情况下,我会表达歉意,承认失误,请求谅解,并且承担衣物的干洗费用甚至赔偿一身新的衣服。做了这许多,你心中的不爽仍然难以完全消除。你可能会选择宽容地摆摆手说算了,那是因为作为成年人,有理智和文明的一面。尽我所能去弥补我的过错。但我深知你心中的不爽无法完全消除,但我也只能做到这些。我不会过分纠结于如何让你喜笑颜开或喜欢我这个人,因为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尽管我们都渴望和谐,但现实社会总是存在诸多不和谐的因素。即便每个人都怀揣着善良的愿望,结构性的利益冲突依然难以避免。借用经济学的视角,我将冲突划分为结构性和摩擦性两类。摩擦性冲突是什么?你要搬一张桌子进门,如果横着过不去,尝试侧着放或许就能顺利通过了。所以,这种“过不去”的困境,实际上是有解决办法的。结构性冲突则有所不同。比如说竞选部门负责人,你我作为候选人,但只有一个职位空缺。如果我得到了这个职位,那么你就失去了机会。你会感到高兴吗?答案显然是不会。尽管你可能表现得非常理智,不会背后搞小动作,也不会当面露出不悦,但内心的不高兴是无法掩饰的。毕竟,情绪并不是总能受理智控制的。在人际交往中,必须做好心理准备,去应对那些可能对我们产生不满或不悦的人。这并不是鼓励与人为敌或频繁发生冲突,而是要认识到在追求自己的目标时,得罪人是在所难免的。对于那些可能无意中得罪的人,我们仍应以君子的风度对待他们,但同时也要明白,不是所有的好言相劝或补救措施都能赢得他们的好感或原谅。举个例子,一起进公司的同事,工作三五年之后,如果你事业上暂时取得了领先,有些人可能会感到不悦。这种情绪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进步是客观事实。但既然这是结构性的问题,我们就不必过多纠结于此。请他吃饭、陪他喝酒,难道这样就能改变你“占据”了他原本可能的位置的事实吗?再举个例子,从小玩到大的发小,如今他可能过得并不如意。当你过年时开着奔驰回家,人家心里就是有点酸。此时,无论你做什么,又能真正让他释怀多少呢?尽管在场面上的事该做还得做,但必须清楚,这么做可能用处不大。你必须接受,即使你没做错什么,也总会有人不喜欢你。这是无法避免的事实。学长工作能力很强,曾在某个大厂耕耘了三年,是部门的业务骨干,当更好的工作机会来临时,他准备换工作。在决定换工作之前,他提前三个月向部门领导坦诚相告,表示自己即将离职,并打算把手头上的工作细致交接并跟进一段时间后再走。然而,领导依然心生不满,毕竟失去这样一位得力干将,对部门来说是一大损失。尽管面临领导的种种不满,学长仍努力保持与领导的友好关系。尽职尽责地完成了半年的工作交接,甚至在遇到一个大项目时,又主动延迟了三个月的离职时间。离职后,仍与昔日的同事保持密切联系,确保工作交接无虞。这就像是一场漫长的离婚官司,虽然双方已经决定分开,但在官司期间却仍不得不维持表面的和谐与亲近。这样的处境无疑让人感到压抑和无奈。学长的错误在于,他过于天真地认为自己努力做好工作交接,甚至为部门完成最后一个大项目,顺利离职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然而,他忽略了职场中的现实——对于抗绩效的部门来说,一个业务骨干离开,对部门(领导的钱包)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打击。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学长如何努力,都无法消除领导心中的不满乃至怨恨。这种结构性的矛盾无法避免。你看,这就是现实,无论你做得有多好,总会有人对你不满或认为你不好。所以,既不害怕与人产生矛盾,也不纠结于讨好每一个人。无论如何,结构性矛盾,无法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