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荐读 || 2025年的读书清单帮你列好了(第三期)

教育   2024-12-11 09:32   湖北  

好 书 荐 读

2024 / 12

2025年新年即将来临之际,

建规学院图书馆(南四楼 N215)静候建规学子。

这里,纸质书籍充满了独特魅力,

阅读的心灵体验恰似新年钟声的触动,

翻开书页,仿若踏入新年希望的原野,

于字里行间感受岁月沉淀与知识力量。

新的一年,尽情遨游书海,

品读书香,以阅读为笔,绘就成长新画卷,

向着更优秀的自己大步迈进,拥抱知识的曙光。


小馆今天给大家推荐一些建规好书,请查收:


《旧城新“院”——集体记忆下的健康社区养老模式与空间解析》


刘晖 著

本书主要收录了“2019 第二届大健康建筑领域联合毕业设计课程”的课程作业及指导教师的教学论文。全书分为概述、作品展示和附录三部分。概述部分详细介绍了基地区位背景、场地现状及教学组织,并指出学生在设计中需要关注的问题。作品展示部分包括设计主题、前期研究、专题研究和获奖作品。附录部分提供了课程任务书、参与人员名单及课程照片。本书不仅展示了课程成果,还总结了大健康建筑领域的教学方法,旨在拓展专题建筑设计的教学方法。此外,书中还邀请了国内知名高校教师分享其宝贵的设计教学经验,强调设计方法的重要性。


《诗境规划论》


刘晓晖 著

本书提出了“诗境城市”的规划策略,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山水美学策略、生态科学策略、文脉主义策略、风水借鉴策略和诗学修养策略。这些策略旨在解决当代城市规划与设计中的人居环境危机、人文困境及中国文化精神传承缺失的问题。书中强调规划应具有天人合一的本真性、精神安顿的归届性、情理相依的和谐性、承故托今的记忆性、与时俱进的持续性和意境升华的品格性等六种特性。这些措施体现了对“乡土”的深切关切,尤其是对生态、历史文脉以及提高规划和管理者修养的关注,是对城乡现状的准确洞察得出的结论。


《规划的未来》


伊冯娜·赖丁 著  刘合林 贾艳飞 译

英国伦敦大学的资深学者伊冯娜·赖丁在她的著作《规划的未来》中向人们展示了英国城市规划所采用的增长依赖型规划范式的弊端,即在经济条件无法得到充分满足的时候,只注重高收入群体的利益而忽略了低收入群体的诉求。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城市规划需要超越传统的增长依赖模式,转向可持续发展的路径。这包括保护和提升现有低价土地利用类型,有效管控社区资产,并通过改革现有规划体系为规划实践提供新的工作路径。此外,城市规划应注重社会公平和包容性增长,确保低收入社区能够获得负担得起的住房和服务。此书由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刘合林和贾艳飞老师翻译成书。


《街区空间微气候营造策略》


陈宏 韩梦涛 著

本书是基于气候适应性的城市规划或建筑设计研究,建议有必要建立起城市气候与街区规划、城市设计之间的联系,将城市气候信息运用到城市规划中来。本书选择武汉市汉口的一个沿江街区进行微气候实测,采集了湿度、太阳辐射、空气温度、地表面温度、风速、风向等数据,通过这些数据全面了解街区环境的现状,然后分析现状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江面冷空气对街区微环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绘制了街区的城市气候图,主要包括气候分析图、气候建议图。通过城市气候图的绘制,提出街区微环境改善的策略,并绘制规划建议图。通过设计手段优化街区规划,从而营造良好的街区环境,这对于改善城市气候及实现城市节能减排有着实际的应用意义。


《场景营造-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白晓霞 著

本书探讨了场景思维在建筑设计与教育中的重要性,特别是通过“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这一主题,分享了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学专业在启蒙教育中的教学思考和心得。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开展教学,旨在引导学生理解人、空间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培养建筑设计中理性和感性的综合能力。书中提供了设计思维训练的教学路径指导和丰富的实践案例,帮助学生跨越思维模式和学习模式的转换障碍。此外,本书还强调通过场景营造的方式进行感性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空间感知的自我训练,以提升专业感知能力。最终,本书提倡将“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作为一种设计态度,提醒设计师追求高质量、高品质的空间。


《设计下乡 青春力行: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员先锋服务队十五年》


何立群 杨柳 赵爽  著


2008年到2022年,建规学院党员先锋服务队累计派出了 22 支队伍,走进四川、新疆、云南、广西、湖北等地的老、少、边、穷地区, 为汶川地震灾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二十七团、云南临沧、广西宁明耀达村等几十个村庄进行了科学规划。带队老师事前充分动员、组建团队、精心谋划,师生团队在当地运用科学的社会调查和城乡规划方法,深入百姓搜集资料,与政府多次沟通,高效完成乡村规划和设计工作。学生们在访民情、察国情中增长了才干,升华了思想,该实践活动育人成效明显。


《大城市“次区域生活圈”建构标准及空间组织优化策略》


单卓然  黄亚平 著

   当代大城市区域化和多中心化态势显著,地域尺度范围渐进扩大,城市功能活动逐步迈向整体地域分散和内部次结构分解,“次区域生活圈”成为合理组织城市功能和空间结构的有效手段。本著作以武汉市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网络大数据采集、GIS空间分析、数理统计及逻辑回归方法研究下列内容:①大城市“次区域生活圈”地域范围及功能空间特征;②大城市“次区域生活圈”形成的影响因素与机制;③大城市“次区域生活圈”建构标准;④大城市“次区域生活圈”空间组织优化策略。本著作将城市空间布局思维从传统物质功能导向转变为人类活动和需求导向,根据当代大城市居民大概率、经常性日常活动所在的“次区域生活圈”地域范围、功能空间特征及形成机制,提出一套“次区域生活圈”建构标准及空间组织优化策略,旨在创新大城市内部“次区域”空间组织维度,创新大城市“次区域生活圈”建构标准与空间调控策略,为当代大城市“次区域”空间组织及整体空间结构优化提供理论基础。


《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


韩依纹  著

城市绿地作为连接人类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纽带,其生态服务功能在城市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本书基于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理论发展、评估原理及其技术手段的归纳总结,以韩国首尔特别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为实证,运用传统景观生态学和城市规划学的分析方法,基于高精度遥感数据和模型模拟,对绿地所承载的主要生态服务功能及价值进行分析研究。在时空视角下分析其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固碳功能和“核心”生境质量的空间转换特点及其驱动力。本书成果可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制定以及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绿地系统专项规划的制定提供技术路径和借鉴。

Ps:小馆进门右手边,新增了智能自助打印机,便于大家随时打印,帮助大家更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色彩还原度超高呢!

END

华中科技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研究生会

编辑 | 蒋文康
校对 |  欧阳梦雅
审核 | 高亚群  欧阳梦雅


华中大建规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官方微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