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求学术卓越的道路上,每一次的突破都是对自我极限的挑战和超越。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第54期博士生沙龙,以“SCI论文写作与技巧分享”为主题,于11月29日19:00在南四楼N306成功举办!本次沙龙活动围绕由嘉宾分享关于SCI论文写作的宝贵经验和心路历程。强调选择合适的期刊、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论文写作技巧等方面的重要性。
本期沙龙荣幸邀请到了建筑学讲师李新欣、覃文柯博士、李高梅博士,他们以分享嘉宾与特邀嘉宾对谈的方式,专注于SCI论文写作技巧与经验分享。
嘉宾介绍
分享嘉宾:覃文柯博士
覃文柯博士是2020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江汉平原乡村聚落景观研究。参与国家基金1项,横向项目多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在《EXPERTSYSTEMSWITHAPPLICATIONS》SCI Q1发表论文一篇,《LAND》SSCI Q2已录取一篇,外文会议论文5篇。在中文期刊《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发表论文1篇(获得期刊知网2024年1-2月高被引论文),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会议论文一篇。
分享嘉宾:李高梅博士
李高梅博士是2021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绿色低碳建筑与可持续城市。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1项,主持2023唐仲英基金会基金1项,2023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1项。发表SCI论文11篇,发表中文期刊及会议论文10余篇。申请人获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2项。荣获“全国碳中和博士生论坛”优秀口头报告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在国内外会议进行会场报告多次。
对话嘉宾:李新欣老师
李新欣,硕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新建筑》特约新媒体编辑。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硕博。从事城市及建筑物理环境、绿色低碳建筑研究多年。主持国自然青年基金1项,参与国家和省部级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著作2部,起草标准2部,获得软著1项。参与多项新农村建筑设计和杭州电竞馆、中国科技馆指挥中心等多项声学设计项目。曾获国家和省部级设计奖3项、科技技术奖1项。
嘉宾分享:覃文柯
本期微沙龙中,分享嘉宾覃文柯博士从自己已经发表的SCI论文入手,介绍了如何结合传统建筑学背景,在没有建筑技术、软件等条件下,在AI热门领域发表SCI论文。
AI技术在传统建筑景观中的应用
覃文柯博士首先讨论了传统建筑景观方向结合AI技术的应用,如建筑设计、景观分类、VR体验等。提出在结合AI技术时,应选择成熟的技术,并结合本专业内容设计有层次的框架。同时,选择合适的期刊进行发表,如跨专业的计算机或工程类期刊。此外,覃文柯博士还介绍了如何通过AI识别新古典主义建筑的系统,以及如何通过图像分类、目标检测和构建描述等步骤实现自动对图片的描述。
建筑景观数据集
覃文柯博士讲述了如何通过目标检测模型来补充数据集,以提高建筑分类模型的准确性。通过实验发现,建筑分类模型的准确率可以达到80%,但不同风格的建筑在分类时可能存在相似性,需要进一步分析并改进模型。此外,覃文柯博士还提到了自己在风景园林领域的探索,尝试利用AI技术进行景观特征的自动分类。
论文投稿与修改经验分享
覃文柯博士还讲述了在投稿过程中的一些经历和心得。覃文柯博士认为,传统建筑学可以结合新技术专业,用一些新的办法去发发表文章,目前建筑学拓展范围丰富,总有一个可以认同你的方向。
嘉宾分享:李高梅
科研素养养成
李高梅博士认为,科研素养养成是学术生涯研究中很重要的一环。无论是硕士还是博士,科研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在大量阅读文献时,不要简单地将不同领域的文献堆积在一起,而是要围绕自己的课题方向,筛选出与自己研究最相关的文献,形成一个系统化的知识框架。
第二点则是,论文写作与投稿环节,论文写作过程中,不必追求完美,80%的完成度就可以考虑投递。投稿时,审稿人和结果的不可预测性也意味着结果可能会有很大差异,因此不要过分纠结修改,应该通过多次投递,不断提升文章的质量,最终会找到合适的期刊。
第三点就是时间管理与节点。把控科研过程中的时间管理至关重要。设定明确的时间节点,并严格执行。如果错过了某个重要节点,可能会导致时间的浪费和工作进度的延误。因此,及时投递论文并等待审稿,能够让你在等待过程中从事其他工作,提高效率。
论文写作技巧
李高梅博士下面讲述了论文的写作技巧,首先,题目非常关键,应该避免重复,最好通过工具如“Science Direct”或“SCI-Hub”进行检索,确保创新性。关于作者单位,尤其是国际合作,审稿人有时会根据作者的背景(如国籍、职位等)来评判文章质量。因此,若有可能,可以与国外的老师或同学合作,借助他们的视角来提升文章的写作质量。
其次,引言要讲好“故事”,即使你的研究方向固定,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呈现你的研究意义和创新点,吸引审稿人的注意。方法部分应清晰描述你是如何得出研究结果的,方法的写作应在结果部分确定后进行。结果部分最好是最先写的,因为通常会有明确的数据或实验结果,先写出来有助于后续部分的展开。无论是数据分析、数理统计还是模型分析,都需要清晰呈现。讨论部分有两种写法,一是解释结果背后的原因,二是与已有研究进行对比,分析差异并给出原因。你需要深入理解自己的结果与文献之间的关系。虽然建议倒着写论文(从结果到方法,再到引言),但摘要和结论对于审稿人至关重要,因为审稿人通常先看摘要和结论,再决定是否进一步阅读。确保这些部分简洁、精准,并且符合审稿人的审阅逻辑。
再者,从写作顺序与效率来讲,从结果开始写,再写方法、引言和讨论,最后写摘要和结论。特别是结果和方法部分,应该尽量明确、具体,而引言和讨论部分则需要更多地运用文献和自己的理解来构建。
最后,李高梅博士阐述了审稿人的阅读逻辑。审稿人通常会根据题目、摘要和结论来判断文章质量,之后才会查看方法和结果。因此,摘要要简明扼要,符合审稿人审阅的逻辑,而结果部分则应确保数据清晰、图表美观。
师生对谈
在嘉宾对谈环节,李新欣老师首先强调,论文写作应当勇于尝试。李老师提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论文写作首先要行动起来,万事开头难,在经历这次的论文写作经验分享后,希望各位同学以学长学姐的经验为起步点,大胆尝试论文写作。
李老师还强调了论文写作中应不怕困难。李老师指出,同学们在写作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可能是每个初学者都会遇到的困难。既然其他同学能够跨过去,相信以同学们的毅力,定能克服论文写作的困难。
最后李老师强调了核心问题和对应技术方法的重要性。在写论文的时候,应当先确定自己的核心问题,然后依据问题寻找方法,使方法服务于核心问题。这也是同学们在论文写作中的一个创新方向。
颁发证书
在此环节,对谈嘉宾向分享嘉宾颁发宣讲纪念证书并合影。
结语
在交流探讨之后,大家对SCI的论文写作有了更深的了解。最后,分享嘉宾、对谈嘉宾、工作人员与参与者共同合影留念。
-END-
华中科技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研究生会
文案 | 曹梓丹
编辑 | 曹梓丹
图片 | 蒋蕙
审核 | 高亚群 欧阳梦雅
校对 | 高亚群 李玉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