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告 | “忆峥嵘岁月·与宪法同行”游园会

教育   2024-12-03 20:12   北京  


1954-2024

五四宪法

70 周年

忆峥嵘岁月


与宪法同行


游园会




1953年12月24日,毛泽东主席带着宪法起草小组的陈伯达、胡乔木、田家英乘专列离开北京前往杭州,并在列车上度过了60岁的生日。

几人下榻于杭州刘庄,不接不送,不叫不到,不送不要,不扰民,不张扬。

西湖,水光仍潋滟,多的只是湖畔北山街84号大院内30号楼的繁忙与悠远的龙井香。

这里是中央制宪工作办公室。在这里,大家把烟换成茶叶,下班时主席总带头嚼着“有营养,倒掉太浪费”的茶渣;在这里,77天,7稿,诞生了新中国第一部正式宪法草案。

比起“五四宪法草案”,它有个更诗意的名字——“西湖稿”

峥嵘岁月稠


1954年1月9日




紧张的起草工作从1954年1月9号正式启动,以1949年《共同纲领》为基础,毛主席开列了一份关于中外各类宪法的参考书单,供起草小组和党内其他同志学习。书单中,有1918年苏俄宪法、1936年苏联宪法,有罗马尼亚、波兰、德国、捷克等国宪法,有1946年蒋介石“伪宪法”等。

彼时,中央还从中国人民大学及其他单位抽调了一部分法律专业人士临时到宪法起草委员会工作。在中国人民大学担任教员的许崇德有幸入选。从小身经战乱,吃尽国穷民弱苦头的许崇德,深知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大法的重要性。虽然只是从事辅助性工作,但仍十分专注认真。他的主要任务就是给宪法起草委员会整理材料,并提供相关资料,还整理了征求意见、全民讨论送来的讨论材料和意见,经历了宪法起草的全过程。

宪法起草小组字斟句酌、分工协作。毛主席亲自审阅批注每一条文稿,起草工作进行了一段时间后,宪法起草委员会还决定聘请法律专家周鲠生、钱端升为法律顾问,聘请教育家叶圣陶、语言学家吕叔湘为语文顾问,从各个角度对宪法草案进行研究推敲。

博采众长、破旧立新,需要真诚的用心!

1

3000

5000

经过多轮讨论,参与人数从3000人5000人,宪法草案逐步从“二读稿”“三读稿”再到“四读稿”

2

接着,中央又迅速组织全国民主党派和党政机关8000余人参加宪法草案大讨论。


8000

3

5900+

100+


收集5900多条修改意见,再次整理讨论后采纳100余条。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法,从党的主席到一般老百姓都要按照它做。将来我不当国家主席了,谁当也要按照它做,这个规矩要立好。”

起草小组夜以继日的奋战,是毛主席这番话的生动写照。













1954年1月9日--1954年3月15日

(点击展开)

(点击展开)

1954年3月15日


1954年6月16日




“既然这是属于人民的宪法,按道理应该让全国人民都参与讨论!”

于是在1954年6月16日,“人民日报”头版发表社论——《在全国人民中广泛地展开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号召全国各地群众广泛参与讨论宪法。

然而天公不作美,

一场突发的高强度洪涝打乱了原本的计划——

但是,持续整个夏季的暴雨并没有浇灭人民讨论宪法的热情,群众和干部光着脚丫子,在抗洪的地头边、大坝上讨论着人民的“大法”。

公路铁路被冲垮、交通中断,我们可以派飞机;纸张怕水、信息庞杂,我们有桐油蘸纸,一点点分类整理……

因为我们知道,多少农民、多少工人、多少干部,一份份真诚的意见,捆成的一垛垛纸扎,包的是老百姓们对宪法的关心,是人民对未来生活的满心憧憬!


1.5亿

52万+

1197


全国各界1.5亿余人参加了宪法草案的学习讨论,共提出52万余条问题和修改、补充意见,并由宪法起草委员会整理分类并再次讨论吸收。

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经过1197名代表无记名投票表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获得全票通过。


又是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上一次是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这一次,则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954年6月16日--1954年9月20日

(点击展开)

1954年9月20日






五四宪法的订立,是每个人的大喜事!

与宪法同岁的孩子们中有不少“王宪法”“周宪法”“李宪法”。本质上,就是因为这根本大法,把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固定下来,使全国人民能看到一条清楚的、正确的奋斗道路,让正在蓬勃复苏的社会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在实施的过程中,五四宪法当然遇到过曲折、困顿。

但好在,宪法的根基巩固。骨架既正,精神始终,历经数次调整、修订,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焕然一新,血肉丰满,并继续接受时代与人民的检验至今,仍作为我国的根本大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八二年的宪法和五十二条修正案

在2014年,经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以立法形式将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




“五四宪法”,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斗争、由人民亲手制定的,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法。

也正因如此,我们可以骄傲地说——

我国宪法所书写的,是保障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是生产力发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初心,与时俱进的精神。








(点击展开)


故,

恰逢五四宪法诞生70周年与第11个宪法日,

法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与中国人民大学学生会

将于12月4日联合举办

2024年“忆峥嵘岁月·与宪法同行”宪法周普法活动

——“与宪法同行”游园会。

让我们共同走回那段峥嵘岁月

与宪法重逢。


挥斥共方遒

共赴这场绵延七十载的盛会前,让我们先睹本次活动内容。

此次游园会以宪法主题游戏打卡形式进行,

环节丰富,形式多元,

力争知识性、趣味性兼备。

四个宪法主题打卡点位,

共分设五个趣味小活动。

进行游戏搜集印章,即可获宪法主题礼品~

在活动开始前登录微人大报名,在现场完成指定任务即可获得形势与政策分!

从转盘竞答、条文记忆、套圈竞速、法治梦想书写到合影留念,

积极参与就会发现——

这个初冬的凌冽因与宪法同行而温和明媚。

著名教育家黄炎培曾赞五四宪法道:“全部宪草多少字呢?8954个字,而中间‘人民’一个名词有多少呢?有262个。”

作为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贯穿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确认了国家的性质、根本政治制度等,规定了国家的根本任务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

八二宪法则被称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它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丰富经验,并根据此后我国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和发展进程,先后作出数次必要修正,使宪法不断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那么,

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

究竟做出了哪些一般性基础规定?

时代洪流浩浩汤汤,

宪法与人民又经历了怎样的颠簸与勇进?

让我们在“转盘竞答”点位

一起回顾重温。

经毛泽东审定和修改的《宪法草案初稿说明》也专门就草案在文字上的特点作了说明:“宪法是必须在全国人民中间普遍宣传和普遍遵守的,因此,条文固然要尽量简单,文字尤其要尽量通俗。从这个观点出发,宪法草案的文字完全用白话写成,凡是可以避免的难懂的字眼,一律加以避免。”宪法文字用白话体,是我国法律文字上的一个革命。我们使用的宪法文字是符合人民要求的文字,有助于大众化推广,便于广大人民群众的了解与掌握。

于是在“总则条文记忆”与“宪法文本竞速朗读”点位,

通过记忆与朗诵,

让我们一起感受,

我国宪法提纲挈领又不显晦涩的匠心巧思。

你觉得,

何为中国法治的真实模样?


或许我们每个人对法治的理解各不相同,

便民、高效、进步、有温度……

但我们每个人都在生活中切实感受着法治的力量,

更切身参与着中国法治现实的建构。

用眼看见,

用心感受,

在“书写法治理想”点位

同检察官们互动,

关于法、自己、祖国,

留痕,

让我们同感共思。


接着,在KT板与展板处合影吧,

将这一日同宪法的邂逅定格,珍藏于心。



最后,数一数手上搜集的印章,

前去兑换宪法主题礼品盲盒与明信片吧!


参与一个点位的打卡后可获得一个印章,

不同的印章个数对应的奖项和奖品数量不同:

四个印章对应两个盲盒,

两个或三个印章对应一个盲盒,

一个印章对应额外的一张明信片,

部分盲盒可获得宪法书籍的特殊奖品哦~

奖品一览


同时,打卡全部点位

前200位参与者

可凭集满四个奖章的明信片

获得现场打印相片

(内容为与宪法主题KT板的合影)一张!!!


相约翌日游

时间

2024年12月4日(周三)

14:00--16:00

地点

世纪馆北广场

对象

中国人民大学全校教师、学生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团委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团委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检察院

承办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中国人民大学学生会


万山已红遍,层林尚染尽。

又是一个十二月,

冬季的寒意已弥漫至大地。

但那宪法的阳光,

却自一泓清池,

继续沐浴万世以纲举目张!


中国人民大学学生会出品

文字:法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李欣雨

图片:法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行动一部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法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肖彦涵


中国人民大学学生会
中国人民大学学生会官方微信平台,致力于为您提供最新鲜、最生动的校学生会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