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雄辩,先锋问道|中国人民大学第三十二届辩论赛总决赛圆满落幕

教育   2024-12-02 17:31   北京  



信息时代,人们的认知差距

越来越大还是越来越小?

时代之问,也是青年之问

我们该如何驶上日新月异的时代快车道?

青年之思,也是先锋之思

辩手言辞交锋,字字发人深省

在思辨中上下求索,在感悟中坚定前行


中国人民大学第三十二届

辩论赛总决赛

在明德堂圆满落幕


明德雄辩,先锋问道

让我们一起回望辩论赛全程

辨析选手字里行间蕴含的青年观

探索青年成长道路背后的行与思



 赛果公示 

“明德雄辩,先锋问道”,中国人民大学第三十二届辩论赛总决赛于11月30日在明德堂圆满落幕。27个学院组成的23支代表队,走过30场比赛的激烈角逐,决出国际关系学院和公共管理学院两支决赛队伍,围绕“信息时代,人们的认知差距越来越大/越来越小”在明德堂上展开激烈辩论。


最终,公共管理学院代表队夺得中国人民大学第三十二届辩论赛冠军,国际关系学院代表队夺得中国人民大学第三十二届辩论赛亚军。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易老师为冠军队伍颁奖,哲学院教授刘玮老师为亚军队伍颁奖。


来自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数学学院联队的李浅澄同学荣获中国人民大学第三十二届辩论赛“全程最佳辩手”,来自国际关系学院代表队的王婧源同学荣获中国人民大学第三十二届辩论赛“决赛最佳辩手”。委代表姜振宇老师、刘杨老师为他们颁奖。


在表演赛中,中国人民大学纵横辩论社和北京大学学生辩论协会的辩手们展开了精彩的讨论。信息学院教授范举老师、统计学院教授黄丹阳老师为他们颁发表演赛辩手纪念杯。



 总决赛回顾 

今年辩论赛总决赛的气氛格外热烈,台上辩论激烈的交锋时时引发观众席的阵阵掌声与欢呼,更是点燃了赛场之外的热烈讨论。线上直播间观众人数达到88405人次,点赞数超过17万,超过2000条弹幕如潮水般涌现,观众们在思维的碰撞中享受着辩论的魅力。



本次总决赛的辩题为“信息时代,人们的认知差距越来越大/越来越小”在信息高速流通的今天,信息的碎片化和过度个性化可能使得不同群体间的理解和认知差距拉大;而另一方面,互联网和社交平台的普及,也让更多的人跨越地域的界限,推动了认知的普遍提升与共享。在这场信息与认知的博弈中究竟结果如何,值得我们深刻思考。

正方国际关系学院代表队的辩手们从精准分析信息传播的偏差、信息获取的不平等以及个体认知差异等方面,阐述了认知差距在信息时代不断加大的现实。


与此同时,反方公共管理学院代表队的辩手们从全球化背景下的信息流动、知识普及等多维度出发,巧妙论证了在信息时代,技术与信息的普及确实使人们的认知差距逐渐拉近。


互动环节中,姜振宇老师从信息时代信息生产良莠不齐的特点出发,指明在信息时代,信息的质量需要我们认真甄别,弥合分歧、缩小认知差距并不是最终追求,达成积极健康的共识才是信息社会的应有之义。同时,姜老师也回答了在场同学的问题,告诉同学们如何做信息的主人,要利用好信息时代的优势,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加强与社会的联结。


比赛点评环节中,范举老师从专业出发,阐释了正方核心论点之一“信息茧房”背后的机制原理和技术局限,也通过反方核心论点中的“信息平权”表达了信息技术工作者对改善信息资源不平等、缩小数字鸿沟的追求,并就AI快速发展的当下对同学们提出增强自主性和能动性的期待。


刘玮老师对整场辩论进行了总结,从观点、数据、案例准备的丰富性,内部逻辑的自洽性,攻防过程中拆解对方逻辑的有效性和回应对手质疑的对话性等角度对双方进行了点评,指出正反方的优点与不足,并特别提到了辩手给大家带来的“惊喜”。“用戏谑打击对手的严肃,用严肃打击对手的戏谑。”高尔吉亚的名言为这场精彩的辩论画上圆满的句号。



总决赛金句摘录

正方

信息时代,人们的认知差距越来越大

信息时代,个性化算法推动的回声室效应使人们认知更加局限,观点更加极端。

不同社会群体中有不同的信息资源结构,不同认知能力的人获取信息的有效方式差别巨大,加剧了信息差距。

信息良莠不齐的时代,辨别信息对每个人的要求越来越大,对低认知的人难度更高。



反方

信息时代,人们的认知差距越来越小

信息时代下,信息的可及性被显著放大,人们获取机会的差异越来越小,缓解了信息过去的不平等。

在前信息时代,认知差距是我们两边谁的图书馆更厚、谁的老师更加大牛。但是现在,信息时代让我们有机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竞争。

井蛙不能语于海,夏虫不可语于冰。同样的知识带给认知较低的人的从零到一的增量是巨大的,对于信息金字塔顶尖的人增量是微乎其微的,所以认知差距在弥合。



 表演赛回顾 

拥有,似乎是爱最深沉的表达,是彼此在时光中交织,紧紧相依。而成全,则是一种高远的情怀,是在爱中放手,让对方追寻属于自己的光芒。两者相对立,却又在爱之名下共存,究竟哪一种才能称得上爱的至高境界,便成了值得深思的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纵横辩论社和北京大学学生辩论协会的辩手们就爱的最高境界是拥有还是成全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妙语连珠,风趣幽默,展现了两校辩手高超的辩论水平。


表演赛金句摘录

正方

爱的最高境界是拥有

拥有意味着你的执着和热爱,而成全不过是另外一种美化的放弃。

现代人太骄傲,我们对于这段恋爱第一诉求不是浪漫、不是热爱,而是体面。

拥有很多时候是一段爱的宣言,它是一个正在进行时,而成全很多时候是对爱的告别,它是一个完成时。



反方

爱的最高境界是成全

在这个诸事无常的世界,拥有像是彩云易散琉璃碎,总有到头的那天,但是当我们把成全作为行事的心态之时,它可以是永久的。拥有这种心态可以让我们体会到爱情真正的恒久。

成全不是委屈,成全不是以必须获得为出发点,而拥有一定要强调那个强大的正反馈。以拥有为心态却不能被对方成全的人才会感到委屈。

当我撕掉我人生的一部分时它并没有消失,而是放进了对方的人生,它变得更精彩了。同样地,她也会给我一部分。而当我们不断奉献一部分给对方的人生的时候,最后的结果是我们的人生交织在一起,变成爱最美的状态——一起绽放一场最绚烂的烟花。



眼中有光,映照情长

真知灼见,爱之所向

谈道辩理,余音悠扬


 本届辩论赛全程回顾 

历时数周的激烈角逐,辩论赛总决赛圆满落幕。从小组赛的烽烟初起,到决赛的星光璀璨,每一位辩手的出色表现都为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赛事虽然已经结束,但那份由辩论点燃的思辨激情和青春活力,将在同学们心中久久回荡。



中国人民大学第三十二届辩论赛从小组赛到总决赛共30场比赛,来自27个学院、23个代表队的295位辩手们在这片天地激扬文字、辩寻真理的精彩表现,展现出了青年学子昂扬向上、敢想敢言的精神风貌。本届比赛共吸引观众数千人人赴赛场观赛,全程推送点击量破6万次,充分做到将校园思辨文化建设摆进思想政治工作大局和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全局,着力打造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的青年思想引领平台。



为进一步增强校辩论赛的群众性、创新性、时代性,第三十二届辩论赛着力拓宽辩题征集渠道,创新构建“公开征集+辩委会推荐+组委会补充”三位一体的辩题征集模式大赛共征集辩题306道,其中面向全体在校学生、校友及社会各界公开征集辩题196道,占比64%;由各学院往届优秀辩手组成的辩委会推荐辩题47道,占比16%;组委会参考国际性官方辩论大赛辩题资源,补充辩题62道,占比20%。

基层团支部、团员、广大青年学生通过深入参与辩题征集活动,聚焦社会时代变迁,观照自身成长成才,以热点辩题启发青年思索,以价值引领凝聚青年共识。



中国人民大学第三十二届辩论赛

全部比赛圆满结束

感谢各位的陪伴与支持

我们明年再见!


中国人民大学学生会出品

文字:学习部 于小涵 王屹楠 钟煌奕 何静怡

宣传部 张亦萌

图片:宣传部 陈继宸 徐元霏 胥城志 张健雄 刘润琪 宋智晨 阿依波塔 刘鼎之 加依娜 王璐豪 杨漫妮 叶林嫣 孟琦钰

海报:宣传部   靳蕾 张月秋 

编辑:学习部 于小涵 王屹楠 钟煌奕 何静怡


中国人民大学学生会
中国人民大学学生会官方微信平台,致力于为您提供最新鲜、最生动的校学生会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