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指一挥间,风雨四十年——记活跃在中日两国的华人专家学者王海峯先生

民生   2024-09-23 18:07   日本  

2024年金秋之际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辉煌时刻,祖国儿女无不欢欣鼓舞、心潮澎湃,而海外的炎黄子孙也在用智慧和行动诠释着家国情怀,源于血脉。旅日专家学者王海峯先生就是活跃在中日两国间的优秀华人之一,他将个人梦想、爱国之情、强国之志融入到报国之行的实践中。

王海峯应邀参加首都国庆73周年招待会(北京饭店)

王海峯先生是原北京老三届高中生,1966年曾经的哈军工保送生并考取了同期的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然而十年“浩劫”梦想嘎然而止。他曾因为母亲“日本人”的问题被监管审查而不断改变着人生角色。1968年他在北海舰队某特种部队当兵,不久却被强制退役去了内蒙边疆插队;1970年他在扎鲁特旗公检法军事管制委员会任职,而一年后又被命令交出了警装、配枪改行从商,很长一段时间里他被某些领导视为“出身另类”,当年的档案里曾夹杂着他离开北舰时的血书以及那些不堪回首的记忆,但他从没有低头认命,因为北京不相信眼泪……1978年王海峯回到了北京,出国前他曾是原铁道部科学研究院颇有希望的助理工程师。

当年原铁道部科学研究院培训班的工程师们(王海峯-二排左2)(1982)

1983年秋为了追回那曾经失去的年华,王海峯先生放弃了铁道部科研院工作的优越环境而选择了赴日自费留学那条艰苦且未知之路。1984年夏他考取了国立大阪大学研究生院,师从日本材料化学专家盐川二朗教授,主攻《稀土化合物半导体的合成及其导电机制的研究》,并且取得了日本工学硕士。当年他同研究室的师生们合成了高纯度的稀土硫化物材料Sm2S3, Gd2S3等,首次发现了它们在硫磺不同分压范畴内呈现出孔穴传导(P型)和电子传导(N型)的半导体特性,可作为特殊的SENSOR(传感器)并发表了相关论文,而最大的收获是积蓄了独立思考、研究以及动手的能力。

王海峯(右1)读研期间参加大阪街头的献血公益活动(1987)

1984年夏,日本女作家山崎豊子因小说《大地之子》1写作初始曾经3次采访过正在读研的王海峯先生,特殊家庭的背景以及倍受坎坷的经历,使他成为了这部名著以及同名电视剧主人公陆一新的思想与人物原型之一,血管里流淌有日本人的血液却忠实于人民共和国。而中国电影人口述历史《无尽追思——影人亲属访谈录》(中国电影出版社/2016)注2关于他的7万多字记述中,闪烁着那个苦涩岁月里一个年轻人自强不息的传奇。

王海峯当年在内蒙科尔沁草原插队(1970)

1987年4月,王海峯先生就职于NB化学公司(美日合资)。已近38岁的他没能从事半导体材料的研发,而是涉足于汽车用功能性高分子涂料设计一个未知的全新领域,似乎一开始就输在了工作的起跑线上。但他没有放弃努力与可能而是把日本就职看作一次海外“插队”,从零开始了虚心请教、认真钻研和刻苦实践。

王海峯(前排右1)和公司技术团队的日本同事们(1989)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逐渐掌握并具备了功能性高分子涂料设计及应用工程师的知识和特质:ⅰ对被涂物的成形性、结晶性、分子配向以及耐溶剂性的基本通晓;ⅱ对设计涂料的成分、配比、功能、储安性以及涂装方法的精准把握;ⅲ在客户生产线上实施涂料系确立、涂装作业、量产化以及异常对策的全程指导。他参与了家用电器、静电屏蔽、真空蒸镀以及UV等涂料的设计,尤其是汽车PP保险杠用功能性高分子涂料的研发及应用,还曾多次派到香港、国内多地讲课、试验与指导。

王海峯(前排左2)在日本公司讲课(1994)

1994年,王海峯先生参与了丰田汽车“PP保险杠用1K高附着性导电底漆” (膜厚5-8µ/108Ω以下) 重要课题的设计,该项目系当时汽车产业以及涂料行业的共同难题。他和技术团队研发了Cl-丙烯酸树脂的热融植入PP基材技术,采用了新型树脂、中性沉降剂、同碳粉相性良好的分散剂以及特殊的研磨方法等,确保了底漆的高附着性、导电稳定性以及储藏安定性等,满足了丰田汽车的技术规格和作业标准,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实现了汽车保险杠用新型导电涂料以及相应静电涂装的量产化。该技术确立了导电底漆涂装薄膜化,涂料涂着率≧50~60%以上,而且PP保险杠水洗前处理OK优越于当时欧美的火焰前处理,在节省资源、绿色环保、可持续性以及安全管理上曾独领风骚。

王海峯(右1)在天津汽车生产线上做化学实验(1996)

1996~2013年期间伴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成长,王海峯先生作为主干工程师被派到中国常驻了十五年,先后担任了现地公司的技术经理、技术副总以及执行董事兼总经理。1996年在他与合作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一汽“红旗”、大众“捷达”轿车保险杠用高附着性单组份底漆涂装量产成功,这是在中国首次导入PP保险杠用单组份底漆及其涂装技术,并逐步实现了自主知识产权。上世纪末,他参加了广州本田轿车涂装从无到有的三年会战,而本世纪初,他和技术团队的同仁们又参与了天津丰田轿车涂装的量试及量产化。此外,他还参与了長春马自达和一汽轿车等PP保险杠用高附着性单组份导电底漆的推进,静电涂装量产化的实施,以及专业培训、指导管理和技术支持。

1999年3月广州本田“雅阁”涂装量产1号车下线庆典(王海峯-前排右1)

王海峯先生在实践中注重“三现主义”,即出现问题不是在办公室里争论不休而是立足现场(发生问题实地)、针对现物(出现问题实物)、确认现实(产生问题事实),指导并解决了“汽车涂料及涂装”、“涂装异常的原因及对策”等量产中的问题,先后为国内厂家培养了一批懂得涂料、擅长涂装的技术骨干和专家。有趣的是当年活跃在一汽集团的DUPPON(杜邦)、BASF(巴斯夫)、PPG、AKSU等欧美涂料代理商的技术经理或技术副总,许多曾师从过他,大众集团排斥日本涂料却聘他为专家来培训“汽车涂装品质”。在涂料圈子或涂装现场,人们与其叫“王总”,更习惯亲热称他“王老师”。

王海峯担任海外公司高管时期在长春主持技术会议(2008)

人们说王海峯先生很出色,他总会谦逊地说算不上出色而应是幸运。当年他的服务对象都是世界500强或其配套厂家,而他的竞争对手杜邦、巴斯夫等也隶属世界500强,还面临过市场不规范带来的举步维艰,但他视强手如林或困境博弈为机遇和挑战,倒逼着自己不断成长。他还说自己赶上了日本汽车走向成熟中国汽车不断崛起的年代,而且是合作共赢的时代,才会有所作为、成就梦想。

有收获就一定会有付出。1995年他因急性肺炎曾昏倒在横滨试验场,1997年加班的交通事故致使腰椎压迫性骨折;2005年他因直肠异常曾被命令回日本手术,2012年又因工作压力而“室上心动过速”被推进了吉大医院ICU。尤其人在海外赴任,忠孝难以两全。2013年回到日本的王海峯先生看到了步履蹒跚耄耋之年的父母不禁潸然泪下,他放下了手中一切全力照顾父母,并参与了他们的口述历史活动。

王海峯父母参加曾经的合作者-世界著名电影大师伊文思国际学术研讨会(2008)

要知道他的父亲是有着一半俄罗斯血统的著名新闻纪录片摄影师,原中央新影厂艺委会副主任;而他的母亲是一位地道的日本人,原中央电影资料馆洗印技术专家,还曾担任过中国国家领导人在中南海观摩影片以及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访问日本大阪时的特邀翻译。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在同黑暗势力殊死搏斗的年代里参加了中国革命,历经磨难却依然矢志不渝。他们的人生被记录在报刊杂志和《中国电影人口述历史》【散镜传奇——王德成、刘静贞口述历史】(中国电影出版社/2023),王海峯先生说,会永远怀念并心存感激他们一辈子!

2013年夏王海峯先生退休了,在汽车用功能高分子涂料行业闯荡了近三十年,他把自己的技术、汗水和智慧融入了日本汽车产业的发展和中国汽车产业的崛起与梦想的实践中。每每看到那涂装好了的五光十色保险杠整齐下线,那华夏大地风驰电掣中的轿车华丽身影时,喜悦、自豪与尊严总会从心底油然而至。

王海峯出席首届北京海外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大会暨授牌仪式(2015)

王海峯先生的努力与学识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先后入围了海外华人专家学者智库、应聘为北京海外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专家委员、作为海外嘉宾出席了第13届中国科学家论坛并荣获优秀论文奖等,还曾受邀应聘为日本和国内高校客座教授、江苏省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中心的日本科技顾问、江西省海联会理事、如皋海联会顾问以及天津森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海外顾问等,尤其是自1997年以来他曾7次应邀出席了首都国庆庆典以及人民大会堂的招待宴会等。

王海峯应邀出席第13届中国科学家论坛并荣获优秀论文奖(2016)

此外,王海峯先生作为旅日专家学者及侨领始终积极参与了中日两国友好人士以及相关社团间的交流活动,目前还担任着日中经济技术促进会、日本吉商联合会、美国华人专家会大阪分会等多个社团的负责人、理事或研究员等。

第6届西日本中日友好交流大会上同中国驻日吴江浩大使(中)合影(2023)

王海峯先生讲,一个人应该懂得知恩图报且力所能及回馈社会。长期以来他结合自己的专业资质以及所学特长,先后应邀为日本学院、中国高校、国内科协、企业以及在日华侨华人社团讲过“企业文化与经营之道”、“风险意识与危机管控”、“直面知识经济、探讨资源共享”等,在疫情期间多次应邀线上讲课,2023年还曾在广州大学、东北师大等举办讲座。此外他写的《天津爆炸事件所引发的反思》、《城市地下水灾的发生机制及防灾思考》、《“盐城爆炸案”等一系列危化品事故告诉了我们什么?》、《有关2023北京盛夏暴雨灾害的应对思考》等20多篇10余万字,其中部分文章、建言建策等已被国内相关部门或机构(包括智库)采用、上报或受到奖励了。

王海峯应邀在江苏省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中心讲课(2019)

王海峯先生当年插过队,在被强制退役后最艰难的日子里是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的乡亲们接受并抚育了他成长,虽说曾经青春无奈命运使然,但他出国后依旧心怀感恩四次重归“故里”,和知青们赈灾助学,同乡亲们共叙友情,2018下乡五十周年之际他还应邀给当地400多名干部讲述“知识经济与精准扶贫”。

王海峯(右2)从海外重归插队故里同乡亲们共叙友情(2002)

尽管经历了许多同龄人不曾有过的曲折与坎坷,但王海峯先生却始终执着于“人可以不伟大,但必须有尊严地活着”,乐观倔强。每次参加国庆盛典时,天安门前那激动人心的升旗仪式,人民大会堂里那荡气回肠的“义勇军进行曲”,总让他热泪盈眶感慨万千。祖国的发展和强大为生活在海外的华侨华人提供了坚实后盾、成长空间和历史机遇,而他认为自己仅是珍惜努力而已,微不足道。

“弹指一挥间,风雨四十年”,王海峯先生1983年赴日读研、工作和生活至今已四十一年了,始终活跃在中日两国的舞台上。今年8月他再次受邀参加了中国侨联/清华大学共同举办的“海外杰出科技人才研修班”,出席了北京市侨联主持的“首都侨智发展大会”,结束时他同以往那样写下了一篇学习心得,交上了一份建言答卷。

王海峯(右)应邀出席2024 首都侨智发展大会(左为“东瀛新视野”主笔)

回忆过往,王海峯先生心绪淡然。他说,一切似乎那么遥远,一切仿佛就在昨天,一切都是那么淡漠平凡,一切又总使人激情昂然……

面对未来,勇气与梦想依然会激励着他不降其志,不负春秋,一如既往,努力前行。(2024.9.10 完稿于京都) 


注释:

 

1 

日本女作家山崎豊子的小说《大地之子》及当年她和秘书野上采访时留下的名片

注2 

中国电影人口述历史《无限追思》—中的“王海峯访谈录”

END


东瀛新视野
东瀛万象,华人生活;人物访谈,信息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