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朴素的力量(深度好文)

文化   2024-10-21 18:31   浙江  

穿戴朴素而有声誉,

胜于自诩富有而默默无闻。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主播林静朗读音频
作者:每晚CC

来源:每晚一卷书原创



2016年5月,杨绛先生辞世。

辞世之前,她散尽身外之物,将家中珍藏字画,全部捐给了中国国家博物馆。

其余的书籍手稿,她也悉数送给了亲朋旧友。

对于个人的遗体,她也在遗嘱中交代,她走后,丧事从简,不设灵堂,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留骨灰。

她用最后的时间,将一生坚持的朴素贯彻了到底。

正如她自己所说:“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大道至简,以简驭繁。

杨绛先生真正让我明白:心怀朴素、灵魂素简的人,才能将短短的一生活到极致。

1

朴素,是一种清醒

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能坚持做到朴素的人是凤毛麟角。

杨绛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不同于世人的争名逐利,杨绛先生一生只喜欢低调、朴素地生活。

曾经去杨绛家拜访过的黄裳,在回忆中这样感叹:

他从没想过一个清华教授的家竟如此朴素。

墙是白灰粉刷的,地是水泥抹平的。

家具很简单,客厅里没有太多的陈设。

唯一显眼的就是中央的一张长桌,上面摆满的书籍,估计就是这间屋子里最昂贵的装饰。

当时,有人提出,要给杨绛改善居住条件,但她婉言拒绝了。

她说,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自己已经觉得非常舒适。

晚年时,她搬家到了北京三里河,并在那里生活了三十年。

在这三十年里,她的房子仍是保持着以往的风格:素粉墙、水泥地、老家具。

屋内依旧没有昂贵的摆设,有的只是旧的柜子、桌子,还有那淡淡的书香。

单位也好多次提出给她装修房子,她也坚持不用。

甚至有人想给听力下降的她配一副助听器,她也摆手拒绝,说“太浪费了”。

对于物质的需求,杨绛先生可谓是降到了极致。

旁人都趋之若鹜的享乐、金钱和名望,于她而言,却不过是过眼云烟。

她将毕生的精力,全部投入到了精神追求上。

正因如此,在那么简陋的环境里,她却能怡然自得,笔耕不辍,写出一部部享誉中外的文学作品。

叔本华曾说:“一个人对外在的物质要求越低,他对内在的要求就越高。”

一个活得质朴的人,不会沉沦于身外之物的诱惑与牵绊。

外人的富有不会使他们感到自卑,物质的短缺也不会令他们感到羞愧。

他们明白:人生于世,并不是要拥有多少东西,而是简朴的生活、纯净的心灵、超然物外的心态。

所以他们看透世事,以朴素的心应对世界纷繁,活得从容而淡泊。

在物欲中挣扎内耗的你我,也应当学学他们,坚守一颗素心。

将自己从过盛的物欲之中抽离出来,朴素的生活,同样能给我们带来自信和清醒。

2

朴素,是一种高贵


作家林清玄说过一个买花心得:

颜色越艳丽的花,往往越没有香气;

反而越是素净的白花,越有浓郁的香味。 

人也是一样,越朴素单纯的人,越有内在的芳香。

20世纪50年代的北京,穿列宁服,是女人间流传的一种时尚。

就连清华校园里,也处处都是穿着列宁服,花枝招展的身影。

可杨绛从不与她们争奇斗艳,依旧每日穿着一袭素色的上海旗袍。

很多人嘲笑她穿得老土,她也只是报以微微一笑,并没有与这些人争辩。

在她看来,穿着只要干净,便没必要去追求衣着的光鲜。

这让我想到庄子说的一句话:“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就像一枝白莲,清清净净立于水中,不染一丝纤尘,素雅而高贵,胜过万千姹紫嫣红。

所以古人才说:“淡极始知花更艳,花到无艳始称绝。”

真正朴素的人或物,都拥有沁人心脾的高贵。

后来,杨绛因为出版书籍,获得了巨额稿费。

但她依旧保持着以前的处世风格,没有给自己买过一件昂贵的衣服,没有给家里添过一件值钱的家具。

她不屑以物质、金钱,来凸显自己的高贵、富有。

有人曾这样评价道:“杨绛先生生前每每出现,都是身着朴素的衣服,虽未施粉黛,看起来干净又美好。”

由此可见,朴素的人,心中自有净土;干净的人,自有她的高贵。

作家伊索也说:“穿戴朴素而有声誉,胜于自诩富有而默默无闻。”

朴素从不会在浮华的世事面前显得苍白,相反,它淡淡的光华可以盖过世间的一切色彩。

心怀朴素的人,可以抵抗一切物质带来的攀比与诱惑。

他们恰如深谷幽兰,深山百合。

虽不会将一生绽放得很热烈,却能于平凡中孕育动人的美丽,在简朴的生活磨砺高贵的灵魂。

这样的生命状态,胜过一切自诩为高贵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

3

朴素,是一种境界


朴,是未加工的木头;

素,是没染色的白绢。

所谓朴素,就是一种朴拙、自然、澄清的美。

但很多人看不到这一点,常常把朴素误认作浅显,又把华丽误认作丰富。

因此他们大都活得浅薄,钟爱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场景。

只有少数真正有内涵、有厚度的人,才能于简约中成长,于独处中沉淀,活出一个人的丰富与自在。

1943年,杨绛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正式公演,受到了很多业内人士的好评。

杨绛的名字,也因此被很多人所知。

面对扑面而来的名望和赞誉,杨绛却说,她的渴望是被人遗忘。

因此每当有人来拜访她时,她总是会想办法避开喧嚣。

比如有一年她生日,为了躲避上门的拜访者,她甚至特意躲进清华招待所待了几天。

有媒体召开作品研讨会,想请她出山。

她仍是拒绝:“我把稿子交出去了,剩下怎么卖书的事情,就不是我该管的了。而且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

她从不渴望名声,对于一切虚名,她唯恐避之而不及,只想专注于做学问。

于她而言,外界功名利禄覆盖下的浮华,始终不如内心的宁静淡然。

在她自己的一方小天地里,她一面读书,一面修心,将生命活出了世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有人说:“看透复杂是能力,选择简单是境界。”

放弃那些无谓的追逐,将复杂的生活简单过,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的处世之道。

门外的繁华,并不是我们的繁华;

门内的日子,才是我们该过的人生。

把自己隔绝在喧嚣之外,选择朴素的生活,我们才能借助它的力量,寻回内心的宁静,活出人生的真谛。

作家黎戈说:“杨绛身上有一种哑光却不暗哑,低调却不哽咽,醇香却不刺鼻的品质。”

这种品质,就是朴素。

越是优秀的人,越活得朴素和淡泊;

越是聪慧的人,越懂得在欲望上做减法,在精神上做加法。

正所谓,大繁若简,大美若素。

在往后的日子里,愿你我坚持朴素,于喧嚣的世界中,将自己活成一片净土。

点个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 End -

诗词公社
世界那么大,你有无限种可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