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信胜说:“爷爷子女多,那时家里困难,这把大刀可说是爷爷留下最珍贵的物品。现在我把它捐出来,可以让更多的人看到和了解当年的情况,为红色革命教育尽一份力,这样更加有意义。”
据周信胜介绍,他的爷爷名叫周言锦,于1916年出生,当时爷爷共有4子一女,他的父亲排行第五。他爷爷家中子女多,生活艰难。在1940年时,爷爷参加了铜关游击队,队里为每个队员发了一把大刀。周信胜说爷爷家和他小时候住在苏滩村,就在牛屯河附近.
听他奶奶讲,那时有时能看到几名日军在堤坝上巡逻。他的爷爷在周信胜出生后,即将珍藏在身边多年的大刀给予了他,放在他的床头边。周信胜说,他2007年结婚后,就从村里搬到了陶厂镇集镇居住,而这把大刀也一直带在身边,放在他的床头。他听二伯说,爷爷当过一段时间的游击队员,参加一些战斗,但后来由于照顾家里,没有参加新四军,但始终对革命工作抱有热情。
据《陶厂镇志》记载,1940年3月,含和中心县委在新四军新七团支持下,在陶厂镇的铜庙、关镇地区组织抗日青年成立铜关游击队,队长喻焕中,指导员王文华,有队员100多人,编为2个排,一个侦察班,武器仅有2支短枪。6月初,由于受到国民党安徽省保安四团、八团包围,铜关游击队被迫解散,多数人去了新四军新七团,少数人回地方隐蔽。
这把抗战大刀全长约95厘米,刃长约62厘米,刀身开有双血槽,刀头较宽,背厚刃阔,护手基本与刀身平行,呈双环上弯状,刀茎根部为大环首,刀柄和缠布已无,只有满是锈迹的刀身。从这把刀做工来看,应是民间仿制兵工厂制品而来,可见当时革命的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