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D教育共读
| 乡村职业教育的缺口
TND教育共读部门持续性开展关于教育相关的学术阅读与研究,组织支教相关的学术交流活动,同时负责BTP课程体系的完善与领队培训,本期教育共读栏目的主题是乡村职业教育的缺口。
美国学者舒尔茨于上世纪60年代提出人力资本与农村经济相结合的理论,强调了人力资本在农村教育、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通过职业教育,农村居民可以获得必要的技能和知识,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Chultz, T. W. 論人力資本投資. 北京: 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90.)
目
录
01 | “跃农门”现象及其原因 |
02 | 改善建议 |
01 / “跃农门”现象及
其原因
中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定位模糊,导致其逐渐偏离了农村特色,培养目标渐趋“轻农、去农、离农”,失去了对农业的重视。在城乡二元对立观念的影响下,农村往往被边缘化,农民则被贴上“没有文化”的标签,这种陈旧观念的存在和传播对于社会对农村和农民的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只有离开乡村才能获得更高的地位,因此出现了“跃农门”现象。
而这种现象的出现可以归结为三个原因:农村教学资源缺乏、职业教育设置不完善以及职业实践机会有限。
a.农村教学资源缺乏
i. 乡村地区职业教育学校的数量和规模相对较少,师资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ii. 农村专职教师匮乏,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城乡教师资源配置差异较大。
iii. 城乡教育经费悬殊,令其面临职业教育培训发展困难。缺乏学校资源投入是造成乡村职业教育缺口的重要原因。
这些问题导致了农村学生在职业教育质量上的劣势,限制了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和选择,令农村学生无法获得充分的教学资源和指导。因此,缺乏学校学资源投入是造成乡村职业教育缺口的重要原因之一。
b.职业教育设置不完善
i. 乡村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相对单一,缺乏多样化和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课程,导致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不足。
ii. 办学定位不明确,目前农村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不合理,课程教学内容陈旧:
学校专业设置单一,与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未能主动适应基本农村需要,调整专业设置和方向,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流向大体一致。
iii. 缺乏专业型职业教师的带领,尤其是全面了解农村职业教育核心价值观和管理经验的杰出的校长、名师和学科带头人。
这些原因导致农村职业教育的理论型专业占将近65%,技艺型和全能型所占比例很小,致使农村职业学校的学生缺乏实际的技能去应对社会的转变。
c.职业实践机会有限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以专业知识和科技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类型,在教学过程中理应更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但:
i. 农村职业学校一般位于乡镇或县城,普遍存在着高水准师资缺乏、实训及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不足、校企合作浮于表面等问题。
ii. 当前农村对学生的技能培训和成人教育仍供给不足。农村地区缺乏技能培训机构及学校,难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技能培训机会。
02 / 改善建议
除了向外界和政府寻求经济支援外,乡村职业教育亦要从自身开始转变,包括:提升完善职业教学内容,加强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和发展乡土文化建设。
a.提升完善职业教学内容
i. 为了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可以根据当地农村产业的需求进行调整,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技能,以适应当地农业生产和发展的需要。
ii. 应当推动农村职业院校培养目标调整,统筹农村职业教育治理,建设完善职能清晰、权责明确的农民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管理目标,着力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
iii. 根据当地农业种植、养殖、农机、文化创意等产业的发展需求,构建中职、高职、本科和继续教育一体化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
这些努力将有助于提高农村职业教育的质量和适应性,为农村地区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b.加强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
i. 加强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和返乡农村人的职业培训可以增加他们的实践机会,让他们的认知不再停留在书本上。
ii. 依托职业院校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等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服务,促进其职业技能提升。
农村转移劳动力和返乡农民工经过职业指导和培训后,可以将所学的职业技能应用于农村产业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的增长。
c.发展乡土文化建设
非遗传承、传统手艺以及乡土建筑文化、景观文化和活动文化等方面,都需要有人去保护、完善,并讲述相应的故事,而职业教育在这些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职业教育对农村的乡土文化建设有着极大助力,可以增加当地农村特色的教育培训和发展,增加农村电商、技术下乡等机会,乃至向海外乡亲或是游客讲述乡土故事,让他们了解家乡的变化和传统,增强他们的认同感。
内容|TND干事团
设计&排版|tobi
封面|d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