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标题一
洛杉矶华埠30年巨变,百老汇大道从当年的低矮建筑变成林立楼群。(记者杨青/摄影)
洛杉矶华埠,半个多世纪的变化天翻地覆,人口变迁,商业变化,街市变更。后疫情时代,传统的华埠「老广东」烙印似乎渐行渐远,却在至少两代华人的心中留下永久美好记忆。
罗省中华会馆前主席张自豪一家至少两代人与华埠结下不解之缘。早年从澳门经台湾辗转移民来美,他的父母则挑起洛杉矶最早的华语学校、罗省中华学校校董的重担;姊姊张曼君从华埠出发,后来担任加州教育委员、联邦教育部双语司司长;他本人则长期活跃在华埠服务传统侨社,至今退而不休。
「将近50年,一直没有离开华埠」,张自豪表示,虽然自己在洛杉矶县府工作,但平常参加几乎所有华埠的大小活动,也亲眼见证和经历华埠的发展和变化。
「70年代的洛杉矶华埠真可以说是个不夜城,商家的收银机彻夜不停」,张自豪说,那是母亲告诉他的令他印象最深的华埠。现在的洛杉矶华埠30年代后期从联合车站一带搬到现址,1950年开始大兴土木,大批餐馆、珠宝店、工艺品店如雨后春笋。60年代,华埠的大时代夜总会远近有名,就在龙门客栈附近的楼上,各种喧嚣愈夜愈热闹。
张自豪回忆,华埠的变化从1975年悄然开始,大量越南难民抵达洛杉矶,选择了语言和生活都方便的华埠落脚。数年后,华埠的许多商家老板变成了越华裔,「一是因为很多华人的后代开始搬离华埠,很多华人后代选择不再继承接手父辈的物业」,他表示,非华裔的商家愈来愈多,华人的商家愈来愈少。与此同时,洛杉矶市发展不断往外扩张,新的投资人开始收购华埠一些地盘,正好加剧了华人商家逐渐退出商场搬出华埠的状况,不少老广东卖店变现,搬离华埠。
「现在就连中华会馆的对面也变成了高层建筑」,张自豪表示,鼎盛的时候,华埠光是华人超市就有四到五家。疫情前后,当地所有华人超市全部走入历史。华埠变迁,面临新一轮洗牌。
老新闻人:90年代的华埠 是淘宝好去处
来自中国的画家徐刚和舞蹈演员太太在华埠中山先生广场经营的礼品日杂店,经过将近30年的经营,现在算得上华埠「老字号」了。(记者杨青/摄影)
来自台湾的资深媒体人李成林,从1987年开始在洛杉矶华埠跑新闻,前后20多年,她对华埠最美好的记忆,留在20世纪90年代。
「那时到处都是讲四邑话的老广东」,李成林回忆,她开始时虽然听不懂,但感觉大家都非常友善,「最让人高兴的是,每次到华埠跑新闻都有不少额外收获」,比如家乡才有的水果,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值得一逛再逛的小骨董店和首饰店;在整个洛杉矶都找不到的中文书籍,一两元一本,就可以阅读很久,都是在华埠的华人书店买的。
即便不跑新闻,李成林也常常会带孩子去华埠走走,吃中餐和老广东的早茶,她自己则逛些老家具店,「那真是淘宝的好地方」,她回忆,90年代的华埠,一些大陆移民开始来美,很多人带来很多很好的工艺品,就在百老汇大道的街边,中山先生广场,都能淘到很不错的艺术品,不贵;也常常见到好莱坞电影人在当地搭景拍电影,「总之整个华埠都很有中国文化气息,我常常在街边看橱窗都可以看半天」。
「2000年以后似乎就没有什么可以逛的了」,李成林说,在华埠老广东的时代后期,中山先生广场内的一些老商家还有一些仓底货,包括玉器和首饰,但不出几年,就看不到好东西了,很多商家贩售的东西从工艺美术品变成了日常用品,她也就慢慢没有了去华埠的激动。
她说,现在偶尔还是会去华埠走走,唯一的觉得好的是可以在街边地摊买到一些家乡蔬菜,很便宜;还有墨西哥人的水果摊上贩售的水果,新鲜,跟超市的很不一样。但整个华埠的特色店,现在很难找到了。
疫情之后,洛杉矶华埠街边摊增加。(记者杨青/摄影)
华埠东迁第二代华人:陪长辈居住20年 搬家后仍想念
当年人气鼎盛的华资超市,现在已被铁网和木板包围。(记者杨青/摄影)
陪伴父母在华埠居住将近20年后,黄金珠和家人决定迁往圣费南度谷(San Fernando Valley)。
黄金珠是罗省中华会馆前主席黄振华的掌上明珠,70年代随父母从广东经香港移民来美,在华埠度过青春时期,上大学,到政府部门工作。她的两个弟弟继承父业,医学院毕业后,双双提早离开华埠,前往圣盖博东区和西好莱坞地区发展,治病救人,成家立业。
「我是家中三姊弟中最后离开华埠的」,黄金珠回忆,华埠是她的父母和外婆晚年生活的地方,有他们熟悉的朋友。饮食也是家乡口味,比如说华人超市就有好几家,家中外婆到了80、90岁还经常一个人出门散步,给自己买些好吃的,非常方便,街坊邻居都互相认识,不担心走错门回不了家。父亲因为经常要参加中华会馆的各种事务和活动,走路十来分钟就可以往返,也很方便。担任联邦政府部门税务工作,黄金珠经济独立没有问题,但因为是家中长女,孝顺的她最后选择一直陪伴长辈在华埠居住生活,直到孩子高中毕业到外地上大学。
「送走家中长辈,孩子已长大离家,我才决定搬家」,黄金珠说,因为没有在华埠经商开店什么的,所以她离开华埠的负担可能比其他人少一些,但她还是时常想念华埠,因为搬家后的多年,一些邻居朋友都还住在华埠,华埠的每一条街,每个拐角都是她所熟悉的,「离开后好长一段时间,我还是会经常去华埠吃个特价午餐,甚至很长一段时间星期天还回到华埠的教堂去做礼拜」。好几年,她和家人的年节聚会也重回华埠,因为那里有她太多的美好回忆。
老一辈华埠人熟悉的牌匾,近年已被涂鸦。(记者杨青/摄影)
我们是洛杉矶世界日报官方公众平台。关注我们的更多频道以获取全面最新资讯,或联系我们寻求合作推广机会。
微信号|北美生活情报站
分享周边吃喝玩乐
YouTube频道|U視頻
洛杉矶本地最新动态
微信营销.工商合作.公号代运.软文包装
扫码或联系微信:124406979或 VictorJin123
往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