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会客厅丨专访区人大代表、新城镇党委书记王善

文摘   2025-01-10 23:29   天津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新区全面建设新时代“四宜”美丽“滨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滨城”样板的重要一年。


开局即决战,开年即冲刺!为深入贯彻落实区委经济工作会议、区两会一系列重要部署,充分展现新区上下坚定信心决心,乘势而上,干字当头,勇争先、善作为,善作善成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干劲、拼劲,区融媒体中心在区两会现场设置“融媒会客厅”,特邀部分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中的各单位负责人、企业家们话成就,说亮点,出实招,见真章!


下面是滨海新区人大代表、新城镇党委书记王善的访谈。

2024年对新城镇来说,是攻坚克难的一年,更是收获满满的一年。这一年,新城镇提出了全面打造“善新、善居、善美、善治”的“四善新城”目标任务。围绕这个目标,一鼓作气、一抓到底,全镇上下拿出“干一件成一件”的劲头,跑出各项工作的加速度,共同绘就“四善新城”的新图景。近日,参加滨海新区“两会”的区人大代表、新城镇党委书记王善在接受滨海新区融媒体中心“融媒会客厅”访谈时表示,2025年,新城镇将突出“谋”“快”“实”,提前谋划、谋定快动、真抓实干、守正创新,不断探索新路径、增添新动能、拓宽新城镇奋进的“蝶变”之路。


“还迁安置房建设作为关乎百姓安居乐业的重要民生工程,也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举措,始终备受关注。2024年,新城镇高标准规划建设还迁安置房这一民生实事项目,共谋划建设了5个安置房项目,顺利完成邓善沽南北苑还迁,提前3个月实现了02-41、02-42地块还迁房项目主体封顶,这让新城镇回迁群众安居宜居更有盼头。”王善说,2024年,新城镇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紧盯城市闲置低效资产,探索存量空间更新之路,通过盘活华戎实业有限公司606亩仓储用地精准招商,唤醒“沉睡资产”,推动总投资16亿元的中国(北方)商用车产业园项目顺利开工;盘活闲置温室大棚,引入中草药阵列种植和中草药研究院项目,推动海河商业综合体项目企业总部部分主体完工……将新经济、新业态直接嵌入智慧城市建设,激活新城镇发展新动能。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2024年,新城镇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项目“党群新声带”,让群众诉求“掷地有声”;搭建“流动智港”,提供岗位3500余个,达成意向1500余人,实现走村串居、送岗到家。同时,新城镇还结合本地农产品特色,成功举办“西红柿文化节暨首届生态旅游节”“垛子桃生活节暨悦动新城消夏晚会”,擦亮“新城”特色品牌,促进农民增收。


2025年,新城镇将突出“谋”“快”“实”,提前谋划、谋定快动、真抓实干。瞄准“五个提升”,干在实处,守正创新,不断探索新路径、增添新动能、实现新发展。


一是产业结构提优。积极推动中草药阵列种植研究院项目早日落地、生态复合光伏发电项目早日开工。探索引入资源循环利用业态,助推产业迭代升级。举办“第四届西红柿文化节”“第二届垛子桃生活节”,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


二是招商引资提质。高质量打造“众创空间”,促进科创资源的有效聚集,整合孵化资源,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培育创新型企业和新兴优势产业,提升辖区业态品质。


三是项目建设提速。全力推动中国北方商用车产业园一期建设,全面做好海河商业综合体项目配套服务,全速推动02-41、02-42、03-127地块还迁安置房项目施工进度,实现12-57至12-59地块开工建设,让群众早圆“安居梦”。


四是民生服务提效。充分发挥“流动智港”辐射作用,用好“1+2+3+4”就业工作模式,让群众“安居”更“乐业”。办好“一老一小”实事,满足群众多层次需求。持续擦亮“党群新声带”创新品牌,让民生服务更精准、更有温度。


五是城镇品质提标。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扎实开展市容环境整治,营造干净整洁、生态宜居的生产生活环境。深化多元共治,筑牢安全稳定根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5年,新城镇将聚焦街镇经济、基层治理、民生改善、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深挖潜能,在产城融合中拓展发展空间;发展特色农业,促进三产融合;围绕商用车产业链布局,树立园区发展新样板,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产业体系,不断增强街镇经济内生发展动力。如今的新城镇,正在向全面建设产城融合示范新城、生态之城、智慧之城、幸福之城的道路上加速,尽展‘蝶变’新姿。”王善说。



来源:滨海发布

新城新声
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竭诚为民众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