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性格,败也性格;
曾登巅峰,终陷低谷;
如流星般划过娱乐圈的天空,令人叹惋。
成也性格,败也性格;
曾登巅峰,终陷低谷;
如流星般划过娱乐圈的天空,令人叹惋。
来源:Daily 生活家
或许鲜为人知,乐嘉曾拥有一段维持三年的婚姻,其伴侣为陶红。
乐嘉之前没有对外公开这段关系。
外界频传他历经三段婚姻均以离婚告终,而他为了守护妻子的隐私,始终未予正面回应。
直至前两年六月,陶红因病在洛杉矶离世,乐嘉在中元节悼念之际,才终于出面澄清那些流言蜚语。
他深情地描述起记忆中的陶虹,“她待人诚挚,为朋友两肋插刀,即便历经风雨,那份侠义之心依旧未改。”
两人离婚仅是缘分使然,与人品、背叛等无涉。
陶红离世时,乐嘉与女儿未能远赴异国送她最后一程,但他带着女儿与家中的小狗,一路向西,以跪拜祈福的方式,完成了陶红生前渴望前往大昭寺还愿的心愿。
灵儿亦为其母抄经、供奉酥油灯、转动经筒、悬挂经幡。
乐嘉向女儿许下承诺,将倾尽所有保护她。
在抚养女儿的过程中,乐嘉倾注了大量心血,时常与女儿一同制作陶器、在自然保护区内尽情奔跑、为女儿弹琴伴奏等,共同享受着艺术与自然的无尽魅力。
然而,乐嘉教育女儿的方式却在网络上引起了较大争议。
他秉持“人生短暂,需自强不息”的观念,因而让女儿多经历些磨难,以锻炼其毅力和体魄。
当灵儿年仅四岁半时,乐嘉便带她前往沙漠徒步,每日需行走二十公里,这对孩童而言无疑是一项艰巨的挑战,但灵儿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
乐嘉详细记录了整个过程,看着女儿受苦受累,他内心五味杂陈,既心疼又自豪。
然而,网络上却有人批评他这是“苦难教育”,过分折腾孩子,甚至有人揣测他试图通过折磨孩子来吸引关注。
但乐嘉并未因此改变教育方式,后又将灵儿送往少林寺习武,同样招致诸多非议。
乐嘉认为,教育孩子的方式因人而异,不必强求一致。
但有一件事,他深感愧对灵儿。
灵儿上三年级时,与同学发生了争执并动手,起因是那位同学辱骂乐嘉为渣男、酒鬼,并嘲笑灵儿是没有妈妈的孩子。
谈及此事,乐嘉情绪几近崩溃,认为女儿之所以受委屈,皆因他以往言语不慎所致。
多年前,乐嘉在《超级演说家》节目现场醉酒失态,成为其事业下滑的转折点。
总决赛当日,他为了替学员拉票,竟不顾一切地豪饮白酒。
情绪失控后口无遮拦,连鲁豫、窦文涛都未能幸免。
导致节目无法正常进行,导师们纷纷离场。
媒体因此将他冠以“酒疯子”的称号,并指责他暗讽金星,乐嘉的事业几乎因此毁于一旦。
但乐嘉表示,当时他因不满学员遭受不公待遇,借着酒劲说出了心里话,而节目组的潜规则和恶意剪辑更是将事态推向了高潮。
决赛的亲历者崔万志也揭露了内幕,称节目组排挤乐嘉,且喝酒一事是经过允许的。
曾经,乐嘉以犀利的言辞和独特的性格色彩学在《非诚勿扰》等节目中崭露头角。
收获了名气与财富。
然而,成也性格,败也性格。
曾登巅峰,终陷低谷。
如流星般划过娱乐圈的天空,令人叹惋。
如今,他逐渐从大众视野中消失。
乐嘉的成败皆源于他这张嘴,他说话直截了当,从不拐弯抹角,有时得罪人亦不自知。
如以往采访董明珠时,他非要对方承认决策失误,节目中还与宁静发生争执。
他这种说话方式过于自大,难以让人接受,最终他因自己的言辞而栽了跟头,事业尽毁,还连累了女儿。
如今,网络上对乐嘉的评价褒贬不一。
有人认为他仗义执言、真性情;
也有人认为他过于倔强、情商低下。
但乐嘉可能内心自有分寸,若觉得自己有错,便会加以改正;
若觉得自己无错,即便失去一切,亦无怨无悔。
人生之路漫长且曲折,若此路不通,大可另辟蹊径。
只愿乐嘉今后的抉择不再累及灵儿,毕竟孩子是无辜的。
PS:
如果你也认同,欢迎给我们点一个【赞】+【在看】,同时欢迎转发此文。
来源公众号:Daily 生活家(id:dailyshj),一个集生活、娱乐、情感为一体的青年时尚社区。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注我
看更多文艺而深度的好文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门口这一簇菊花,斜斜地偎着木栅栏,红的、紫的、黄的,开得灿烂,有蜜蜂嘤嘤嗡嗡飞舞其间,它定不孤单。菊残犹有傲霜枝,也从不担心哪天有霜杀来,自顾自盛开着,在雨里喝水,在风里摇曳。靠墙的木架子上生着一个个翠碧如玉的小葫芦,有些吊在空里,有些搭在树枝上,有些躲在宽展的叶子后面,拧着身子探望。木架子因长久风吹日晒雨淋,已经腐朽,但这丝毫不影响小葫芦娃们的茁壮生长,下一场雨,就壮实一分。我喜欢在它们中间坐下来,安静地看天、听风。我迷恋家乡的土疙瘩和葱茏的杂草,虽然那是一片荒野地,但有了虫儿们的音乐会就热闹多了。每当夜幕降临,人们安睡,狗也不叫了,这块地的虫子们就活跃起来,蟋蟀、蚂蚱、蝈蝈们跳上草尖,或是躲在最隐秘的地方,唱起最响亮的歌谣。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其实,只要听到这声音,内心的忧愁早就逃遁得无影无踪了。但对那些严阵以待的白皮松一直保持一份警惕。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村里刮来一阵风,家家户户地里都栽上了这个,先抛开对土壤有无危害不论,那种麦浪滚滚、四季换装的景象却是少见了,心头总有些空。母亲把豆蔓拔下来,放在院子里铺好的篾席上,然后坐在小矮凳上摘豆子。有些豆荚已经干透,碰一下就哗啦啦地到处乱蹦,调皮得很,根本不像棉花那般乖巧。干得稍微卷曲的棉壳都吐出了雪白而又柔软的棉絮,母亲左手提着蛇皮袋子,右手手指捏着棉絮,灵巧地从棉壳里把棉花完整摘出来,放到席子上晾着,而一些棉桃,棉絮半吐不吐,甚至一点儿也未裂开嘴的,母亲就将整个棉桃摘下来,放在日头下晒着,待吐絮后再分拣。辣椒也摘了一笸箩,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有的细细长长乖乖巧巧,有的椒蒂挨着椒尖儿打着卷儿。整个夏秋的季节里,它是长得最结实繁盛的。各地的辣椒口味儿,贵州是纯辣,重庆是麻辣,湖南是香辣,都知道陕西人最爱是油泼辣子,辣椒面中放些盐巴、五香粉,热油刺啦一泼,香味蹿出几丈远,调面夹馍都行。但实际上,陕西辣椒吃法多变,这辣椒刚摘下来,母亲把鲜辣椒用清水淘净、剁碎,用盐腌好,醋、香油等调料一放,拌和拌和,用篦子装着几个热馍端上来,我们掰开馍一夹,保证看的人口水能流一河滩。收芝麻要特别小心,地里铺个塑料布或大床单,用镰刀把秆小心翼翼割下来,放在布上抖一抖,让芝麻粒儿落到布上,然后把芝麻秆一捆捆用车推回家,用细绳绑了吊在屋檐下晾着,地上铺上一张篾席接着,或是直接放在席上晒,几个日头后,有些芝麻会自动爆开,有些要用棍子轻轻敲打,然后用筛子、簸箕把芝麻粒中的杂质和枯叶筛去、簸掉,就等着吃了。坡沟的那小块地种着花生,现在已经成熟了。母亲拽着花生秆,从地里把花生哗啦啦地拔出来,麻窝子花生一嘟噜一嘟噜的,沾着些土坷垃,乖巧得可爱。剥开壳生吃一个,又嫩又香,母亲把花生放在蛇皮袋子上,摊开了晾晒。我剥了小半碗,母亲烧了开水,加点盐巴和五香粉,一起吃煮花生。平时母亲一人在家,这些农作物都没有大面积种植,但样样都种一些,自给自足。花椒树也只栽了六棵,够自己家人吃就行,现在母亲已经把花椒采了下来,一爪一爪的,还带着绿叶儿,红壳黑籽儿,用筛子盛着。枣子有大有小,有的绿中透黄,有些已经红透,有的一半深绿、一半铁锈红,酸酸甜甜的,水泽饱满,味道很正。隔壁家枣树的枝叶伸过来,我家的伸过去,也都互相摘了吃,邻里邻居的,没人计较。柿子树负累很重的样子,垂着沉甸甸的枝条,绛黄色的柿子一个挨着一个,等待人去采摘。临走时,母亲摘了两个老南瓜、两个小南瓜。老南瓜皮又粗又硬,白里透青;小南瓜墨绿色,柔嫩,指甲轻轻掐一下,就渗出黏黏的汁液。母亲说服我带回去,我嫌沉,她说:“老南瓜可以包饺子,小南瓜炒菜,一个面一个脆,都好吃,无公害,你在城里买不到。”院子里,刚出生两个月的小狗蹦着逮蛐蛐儿吃,看见蝴蝶落在菊花上,连忙扑过去,奋爪而捕,憨态可掬。秋日的乡野,飞虫在低处飞,鸟雀在高处飞,天空格外蓝。乡野的沟畔、山坡、田野、路旁,到处开着黄色的野菊花,它们肥厚的绿叶重重叠叠,花儿密密匝匝,有的含着苞儿,有的半开半闭,有的开得鲜艳大方,挨挨挤挤繁茂地靠在一起,朝天怒放。乡野的菊花是质朴的,无论在贫瘠的山地,还是肥沃的原野,都可以看到它那青绿如玉的茎叶,金黄热烈的花朵,不谄媚,不招摇,散发出淡淡地苦味儿,它不择地而生,却择时绽放,以清丽素雅、满身金黄撑住了一抹残秋。坡上的野菊花和自家种养的菊花是不一样的,家里的五彩缤纷、硕大招摇,而这一个个硬币大小的野菊花,安静地在坡上摇曳着,显得细小而朴素。万木萧瑟,黄叶遍地,北雁南飞,西风凉急的时候,它们在寒秋盛开。一朵朵,一簇簇,一坡坡,开得满山坡、满沟畔、满田埂都是,把山坡染成金黄,把两岸染成金黄,把田野染成金黄,农人们耕地、劳作、洗衣、歌唱,野菊花都静静听着,随风摇曳,整个村子一片烂漫。我见过大雨中的野菊花,雨水从山坡滔滔而下,野菊花根被冲刷得露在了外面,花枝被风折断,野菊花东倒西歪,一头扎在了泥地上……我的心也有些生痛,它难道就这样死了吗?“菊花开,正种麦。”雨住了,太阳出来后,我拉着一车子农具去种地,顺便去看那株野菊花。它歪斜着身子,挨着土地的枝叶还是灰头土脸,但它的枝条却更加健壮了,并以匍匐的姿势开出了几朵黄花,不一会儿,鸟儿衔枝从它头顶飞过,蜜蜂也来采蜜了,一只翠蝴蝶也来看望它,最后落在它的花盘上。后来知道,野菊花的生命力非常强,即使采掉枝叶,一场雨后,也能萌发出千头万头花来。“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村里的阿婆也来采野菊花了。她用枯干的手指捏住茎,轻轻一折,小小的黄花就到了手里。问阿婆:“你采野菊花做什么?”她说:“给阿公泡茶、制药。”我说:“这会不会太苦啊?”她说:“不觉苦,那是香。”我摘了一朵野菊花放到鼻下,一股淡淡的清芬,让人不由自主地深呼吸,将它独特的气味儿吸入五脏六腑,与它缠绵纠扯不清。我曾品尝过朋友寄来的杭州胎菊,捏上四五朵放到玻璃杯里,沸水注之,小小的菊花色泽金黄,含有花蜜般的清香,在水的浸泡下逐渐舒展,白色的小花骨朵儿漂在水面上,花瓣软嗒嗒的,香醇柔和,茶汤通透清澈,轻啜一口,由口入喉,由喉入肠,那种畅快淋漓竟然让我欲罢不能。听说,胎菊是杭白菊中最上品的一种。因为花朵没有全部张开就采摘,所以更干净些,花瓣更完整,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之功效,但这样的功能,野菊花更甚,其药用价值是最好的,但它花期短,一下霜就没有了。所以,一些采药的人都会在这个时期抓紧采摘。我见有很多人把野菊花养在陶盆里,置于墙角、桌旁,来装扮居室,但却见它枝叶耷软,稍有疲态。毕竟,野菊花是生于草木间的贫贱凡花,怎么消受得起那样的精心侍弄呢?这一朵朵开在山坡上的野菊花,在风里生长,也在风里落败,全都无所畏惧,到来年,山坡上又是一片金黄了。大白菜和菘,一个乡野村妇,一个清雅女子,似不能比肩而行,却是同一种植物,已让人有些惊奇,若是想起贾玲口中的那句“烂菜叶叶”,就更觉讶然了。生于农家的大白菜,青菜白帮,普普通通,看不出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古人讲:白菜“凌冬不凋,四时长有,有松之操”。因此称其为“草头之松”,此为“菘”之来意。要说,我也算是吃白菜长大的。家在农村,母亲每年都要在地里种上一分地的大白菜,储藏过冬。每到初冬,白菜叶子越包越紧,瓷瓷实实,霜降以后,白菜更是茎叶肥厚,汁多味甜,菜蔬味道更为醇香,白居易有诗:浓霜打白菜,霜威空自严。不见菜心死,翻教菜心甜。这时,母亲手提镰刀,贴着地皮使劲一铲,大个头的白菜就沉腾腾地倒下来,母亲翻转着擗掉最外层干枯的烂叶,看着水灵灵的大白菜,说午饭就吃它了。白菜深得诗人喜爱。苏东坡赞美白菜:“白菘似羔豚,冒土出熊蟠。”说白菜味美,像羔羊肉和小猪肉那么美,好像是土里生出的熊掌一般。南宋诗人范成大说:“拨雪挑来踏地菘,味如蜜藕更肥浓。”大雪天的白菜自有一股天然甜味,不输于夏日蜜藕。有年冬天,雪花纷飞,韩愈把白菜切丝,加汤慢炖,招待孟郊、卢仝等好友,满满一碗好像烩银丝,配上屋外新挖出的冬笋,嫩脆而绵软,清素又醇厚,大家品菘尝笋,煮酒论诗,韩愈赞白菜赛过牛肚,冬笋胜过嫩马蹄。我从小没少吃菘,母亲手糙,会做的菜样不多,翻来覆去也就是那几样农家菜,白菜倒是做得很娴熟,炒的、腌的、煮的、炖的,做出来的菜个个有种农家的“土腥味儿”。那时也并没觉着“百菜唯有白菜美”,反而实在是吃腻了,嘴惯得很刁,不吃白菜帮子,也不吃外层的白菜叶儿,只吃最里层的白菜心儿。母亲有的是办法。外层的白菜剥了给父亲炒酸辣白菜。大刀一挥,白菜切成段,葱丝、姜丝、辣椒为佐料,油热了,佐料煎出味儿来,氽白菜,翻炒,倒醋,调料,酸辣味儿。给我只做醋熘的白菜心儿,她说:“鱼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孩子要多吃点儿。”我不待见大白菜,但父亲下酒菜,回回都是母亲做的酸辣白菜,怎么吃都不腻,一顿不吃,反而觉得生活没滋没味儿的。晚间,母亲做一锅白菜疙瘩汤,放进炒的油葱花、西红柿,红红绿绿,色香味俱全,吃得胃妥妥帖帖,父亲每次都吃得碗底朝天。母亲讲,不时不食,白菜就是要在这个时候吃才最有营养。地里剩下的白菜也收割了。母亲在院子里挖了个小土坑,埋了七八棵大白菜,用土盖上,平时要吃,就刨出一个,吃起来方便。但大部分白菜都储藏到了地窖里,和萝卜、红薯存在一起,不怕大雪封门,足足能吃一冬天。白菜最味美时,就是大雪纷飞时,一家人围炉而坐,白菜熬肉,再就着母亲用白菜根儿做成的风味儿泡菜,品着小酒,芳香四溢,那感觉千金难买。后来,不知怎的,没有来由地离不开白菜了。去饭馆吃饺子,想来想去,还是要白菜馅儿的。吃夜市,喝啤酒,也定要一盘毛豆,一盘酸辣白菜。白菜叶香脆、酸爽、辣劲儿足、入味儿深,赛过所有的菜肴。酸辣白菜,我自个儿取名叫“熘菘”。工作忙时,没时间仔细做饭,就烧了开水,下一把龙须面,白菜洗净,用手揪成两截,扔进锅里,打个荷包蛋,放进盐巴、醋,滴两滴芝麻香油,就是一顿美餐。早市、晚市、超市,到处都有白菜,普通的价格,平常得毫不起眼,却一日日霸占着生活。李丹崖在《低头切菜,抬头收衣》里写他在曾经晦暗的时光里,用猪油烹炒萝卜白菜煨细粉,称之为“桃园三结义”,味道好吃至极,穿肠难忘,素朴清简的日子也有了底气。这原来就是我心目中的极简生活,它配得起我的所有日常。白菜,在我心里,渐渐不再是上不了大席面的“烂菜叶叶”,却是那句:我笑,便面如春花,定是能感动人的,任他是谁。有闲情时也做菜。五花肉切片,小火煸炒出油,放生姜、八角、辣椒炒出浓厚的香辣味,白菜入锅翻炒,放粉皮炒软和,待菜汁、姜汁、肉汁、辣椒汁汁汁渗出时,放葱段、香菜,汤汁香醇、清爽入味儿,就是一道最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家常菜。后来知道,白菜意为清清白白。国画大师张大千题跋曰:“闭门学种菜,识得菜根香。撇却荤膻物,淡中滋味长。”李苦禅和齐白石先生一样,皆简朴。后人总结他:“画得很好,生活很穷。”白菜这一平常的家蔬融入其笔下,自然淡泊、清净高雅。孙犁先生也喜欢白菜,把“白菜”张贴于书斋之中,墙边立一幅中国画,画下方是水墨泼洒的大白菜,上款“朴素无华,淡而有味”。做人,要么像辣椒一样有脾气,要么像白菜一样有层次。孙犁先生喜欢的,到底还是白菜的品性。素心白菜,内里生花,淡然无争,峥嵘、锋芒都向内收敛,白菜称为“菘”,骨相存焉,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