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臣刚将军为【图说甘谷】题词
题【圖説甘谷】 张梓林
汗洒朱山,情牵渭水,一圖四季频添彩;
心如秋叶,镜满春花,夕照清風早著名。
渭水之阳小王家村:
“盛世英儒”匾是巩建丰题还是清乾隆皇帝的御笔?
撰文摄影:李春 编发【图说甘谷】
用脚步丈量大地,用镜头书写人生。2025年元月28日(农历腊月29日)【图说甘谷】发布了《渭水之阳十甲村小学老校门:可否成为甘谷是“羲皇故里”的又一证据?》一文,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有人提建议,有人补充资料,甘谷县委宣传部干部王正伟先生还提供了一条重要信息:小王家村有一座与十甲村小学同一时代的老校门,在戏场西边路南。于是大年初二,我利用拜访亲人的机会,走进新兴镇小王家村,寻找小王家小学老校门,找了一圈没有找到,听村民讲几年前就拆除了。
八户王先祖故里碑
牌匾“盛世英儒”
虽然没有找到老校门,但我找到了两块非常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文物:一块是八户王先祖故里碑,就立在剧场北端,并在石碑旁边立有文物安全责任公示牌;另一块是悬挂在村后庄一条巷道总门上的牌匾,上面写着“盛世英儒”四个大字,书法气势豪放,洒脱霸气,神采飘逸。那么这块牌匾是谁写的呢?
村后庄巷道(东西巷道 里边住有多户村民家庭)总门上的牌匾
传说一:是帝师巩建丰写的。据甘谷县新兴镇小王村人,退休干部、甘谷历史文化爱好者王永忠先生提供的情况,“盛世英儒”四个大字,是巩建丰给舅家一位进士题的,因为小王家村是巩爷的舅舅家。
传说二:是清乾隆皇帝的御笔。传说来源是2019年6月28日在甘肃省兰州市政协网站发表的刘志宏同志的文章《甘谷,过往时光缅怀的驿站》,里边专门有一段关于小王家村的介绍:距县城不远渭河边上那个有名的小王村,据说是“八户王”家族最小的一个房份。“八户王”最早的先人来自山西,距今也有五六百年的历史了。村中最古老的证据是那个巷口悬挂的一只牌匾,写着“盛世英儒”四个大字,气势豪放,霸气十足,有帝王气象。村中老人们都说,这四个字是清乾隆皇帝的御笔。小小村庄不但根脉悠远,文风郁郁,居然与帝王将相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让人顿时肃然起敬。(作者系中国国土资源作协会员)
【图说甘谷】为什么要发布这两个传说,就是想通过抛砖引玉的做法,让更多的人了解小王家村深厚的历史文脉,知情人提供更有价值的历史资料,以便补充完善,进而达到团结育人的作用。
巩建丰(1673—1748),字子文,号渭川,别号介亭。清陕西巩昌府伏羌县(今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人。历康、雍、乾三朝,由翰林院检讨、国史馆篡修、日讲官起居注、乡试正主考、翰林院编修到提督学政、侍读学士、殿试读卷官。“老成持重”(雍正评介亭语),德才俱美,乃一代醇儒和名臣,被时人尊为“关西师表”。著有《伏羌县志》《朱圉山人集》等。
后庄巷道(巷道里边)
访小王村
甘肃天水/罗武第
溯源摄影小王村,渭水之阳觅旧痕。
八户传奇根尚在,帝师墨彩韵犹存。
春晖寸草留佳话,轶事名人励后昆。
又见炊烟耕读第,重温母爱仰尊门。
题【图说甘谷】
——付富锁
图说甘谷渭滨传,掘奇探幽若等闲。
古冀悠悠千古事,信手拈来发笔端。
芳
霞
养
生
冬病夏治
随着夏季的到来,冬病夏治也随之开始,芳霞理疗堂携李大夫(天水晓阳正骨工作室李大夫,高级按摩师,高级康复师,中医四代传人)对夏季调理做出详细整理,便于大家参考与了解:
初夏调理:鼻炎,痛经,宫寒,肠胃蠕动力差引起的肥胖,胸、腹部胀满(这些症状可不分季节调理)。
三伏专调:痛经,宫寒,月子病,鼻炎,湿寒邪严重,体寒引起的手脚冰凉,老寒腿,各种骨关节疼痛,腹部寒凉等各种风寒症!
调理方法:理疗+热敷+三伏贴
正骨复位:脊柱侧弯,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圆肩驼背,富贵包,颈椎病,不明原因腰痛,腰肌劳损,女性产后骨盆修复,膝关节滑膜炎,肩周炎,等症状!
调理方法:正骨复位+理疗
【图说甘谷】是一家宣传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公众平台,以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为己任,秉承“重在图说,韵在文化”的宗旨,大力宣传推介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本平台呈现出了一个“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互相推进,齐头发展的宣传态势。现在以【图说甘谷】为平台,形成了连接“今日头条”(自媒体号:影像甘谷)、百度(图说天水)、凤凰新闻(图说甘谷)以及【图说甘谷】快手号、抖音号等多平台并存的网络宣传格局。
摄影者李春,甘肃省摄影家协会会员,长期从事摄影摄像工作。
专业摄影 制作光盘 采访报道 网络发布
电话:13993845496
请您关注【图说甘谷】新媒体
图说甘谷| 用图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