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建丰诞辰350周年全国征联 26副等级和优秀作品进入公示

文摘   2025-02-06 10:24   甘肃  

王维红先生为【图说甘谷】题词



 




巩建丰诞辰350周年全国征联 

  26副等级和优秀作品进入公示

  编发【图说甘谷】


为纪念雍正帝师巩建丰诞辰350周年,由甘肃省楹联学会指导,中共甘谷县委宣传部、甘谷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甘谷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甘谷县巩建丰学术研究会、甘谷县诗词楹联学会主办的“雍正帝师巩建丰诞辰350周年全国楹联征集”活动,自2024年11月份开展以来,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共收到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作者投稿1000余副。近期,甘肃省楹联学会组织有关专家完成初评、复评和终评。评审环节全程匿名进行,经过三轮评审,共从1000副作品中确定了26副等级作品和优秀作品。

现将26副作品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监督反馈可在“甘肃楹联”公示文章后台进行留言。公示自2025年2月5日起至2月7日,公示无异议后,将正式对外公布。


一等奖

修经进士,侍君学士,历三朝立地擎天,万人师表如华表;

上沐政坛,下普杏坛,系一念匡民济国,百代功丰数建丰。


二等奖


官拜帝师,学满滇南,德业光三陇,能承伯约怀忠志;

士尊典范,民瞻斗北,文华晔六峰,更启云台振铎心。


有猷有守有为,一世学悬鱼,莫教赤血蒙尘,濂泉存垢;

无贿无贪无腐,毕生当做玉,须使丹心洁净,泾水长清。


三等奖

冰壶玉尺真夫子,督学兴文,澜沧波远; 

持重笃行好帝师,讲经侍读,朱圉峰高。


关西师表三朝健;

海内儒家一代雄。


如根扎大山之竹,峻节虚心,诲人律己,弘道崇儒求学问;

若干虬深壑之松,维风正俗,激浊扬清,怜农辅政佐朝纲。


优秀奖

是才莫论岁小年高,不惑方承重任,呕心以事庙堂,巨笔一挥扶二帝。 

报国何辞山遥水远,之滇力正民风,办学频除世弊,佳声四荡播千乡。


德艺塑儒宗,誉漫雍乾,名播关河,片言睿启千秋慧;

勋功炳史乘,国修典诰,学毓贤良,一志昭垂万代崇。


凭厚德资政三朝,亲黎庶以广儒风,谏帝王而弘圣道,启蒙村野,教化蛮夷,一生独许伏羌志; 

著嘉文寄言百代,开学堂而培栋柱,修乡史以固根基,导义倡仁,扬清激浊,万世永传兴国功。


仰止介亭,同陈廷敬声蜚四海,当帝师,列醇儒,是名臣,能传吏治清高,灌园染翰彰风雅; 

循沿文道,先曹振镛仕历三朝,扬正学,移陋习,选贤士,更察民生疾苦,甘谷至今树楷模。


一代帝师,建业如峰彰陇上;

三朝元老,丰碑似塔耸关西。


矢志兴文,矢志恤民,矢志守廉,矢志不渝昭日月;

倾情书史,倾情育士,倾情弘德,倾情无限定乾坤。


侍帝两朝,老成持重,心在致君尧舜景; 

督庠三道,清素守坚,志从济世汉唐时。


渭水育贤,学承孔孟兴庠序;

滇云播化,德润边隅启俊才。


三朝盛世为师表;

一代名儒誉凤池。


历三朝仕路,介亭德厚垂青史;

著数卷鸿文,渭川才高启后人。


硕儒经师,尊位帝师,大德人师,惟此千秋师表;

乡园笃学,朝堂侍学,滇川督学,如斯一代学人。


丕振关西文脉,设帐传薪,讲学著书,造福梓桑垂世范;

允膺海内名儒,登科入仕,崇廉尚洁,蜚声今古耀芸编。


想辙迹所留,长彰陇上风、滇南月、京都日; 

读山人其集,更仰名臣范、师者模、孝子心。


任事老成,感帝座动容,观襟怀练达;

谈经深远,看滇南遗泽,与山水俱长。


堂上政元,辅弼三朝,一代儒臣撑砥柱;

关西师表,昭彰万世,千秋著作铸丰碑。


一代名臣,除弊而能兴利,移风化俗,关西师表千秋誉;

三朝元老,荐贤以可持衡,崇俭恤民,清季股肱百姓歌。


辅君王,修县志,讲书堂,倾一生追圣举贤,尽孝尽忠,传道功高名陇右;

督学政,任能人,除宿弊,行千里维风正俗,允仁允义,资民德重惠云南。


一生崇义理,育英材,三朝侍圣,史笔如椽光日月; 

半世恤民情,轻禄位,万卷传经,文心似玉耀乾坤。


天下醇儒,光耀伏羌,三五零春德永驻;

关西师表,道传雍正,百千万誉范长馨。


职历三朝,才高八斗,贤称塞下儒臣,侍读仁君循大道;

名崇一代,德尚千秋,尊号关西师表,考评俊彦献良谋。



巩建丰(1673~1748年),字文在,一字子文,号渭川,别号介亭,晚年自称朱圉(yǔ)山人,伏羌(今甘肃天水甘谷县)县人。

巩建丰幼年丧父,聪明懂事,事母至孝,清贫的生活和书香门第的熏陶,造就了他诚实谦逊、礼让恭行的品格和勤奋刻苦、好学不倦的韧劲。他才思敏捷,志向远大。从小就诵读《四子书》和《纲鉴捷录》等书,7岁能诗能文。人学后更加勤奋自励,刻苦学习。21岁入县学补为增广生员,之后多次参加乡试不第,但不因此气馁,一边继续发愤读书,一边在城内柳湖之滨开馆收徒讲学,邑人争相前来受业。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虽非“大比之年”,但适逢康熙帝60大寿,故特设“万岁恩科”开科取士。年届40的巩建丰遂赴西安参加乡试,主考俞长策、副主考官李士瑜和熊学烈等在批阅其卷时,交相语曰“此卷有儒者风度”,结果中举。同年又赴北京参加会试和殿试,两试皆捷,赐进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授翰林院检讨,充国史馆纂修。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巩建丰因母亲病逝归里守制。三年服阙后,复入国史馆供职。康熙五十九年庚子(1720年)顺天乡试和康熙六十年辛丑(1721年)会试,皆任同考官。公元1723年,清世宗即位,改元雍正。他任日讲起居注官,遂得常伴雍正左右。他常挟一匣于肩舆中,朝暮相随雍正,“其所记录,虽子弟门生,亦秘不以示”。雍正对他的为人和文才颇为赏识,“每蒙差使,赐御物累累”。一次,他与雍正讲论《大学》中的章句,雍正十分满意,“动容听之”,当即赐给貂皮、茶叶和笔墨等物。

雍正二年(1724年),他奉命出任四川乡试主考官。次年重阳节,雍正召集群臣和翰林院诸官,赐宴乾清宫,让大家仿柏梁体作诗吟和,他以“佳节云日换轩楹”句恭呈御览,“上为之色”。雍正曾对其近臣说:“巩某持重老成,尔等讲官皆当效法”。由此足见雍正对巩的信任和器重。不久,升授巩为詹事府右春坊中允兼翰林院编修。

雍正四年(1726年),巩建丰被授任为云南省提督学政。云南地处西南边陲,为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经济文化较内地落后,他不畏路途险远、条件恶劣,毅然赴任。临行时雍正嘱其“激浊扬清,维风正俗”,并赐给笔墨各一匣。他到任后,谢绝请托,主试查访,足迹遍及云南各地。他鼓励各地兴办学校,选拔品行高尚、学识渊博的人为教习。在科试中他以身作则,严格考试制度,整饬士习,革除以往科试中存在的十大弊端,不遗余力地选拔人才。他到任的第2年,亲自起草了《滇南课士条约》,规定了童生必须遵循的品行规范,要其“敦伦修行,尚志立品,务实力学,尊师择友。”力求做到端方正直,勤学慎思,切忌沾染各种恶习。在任内他先后上疏数折,均被雍正嘉纳,雍正还在一折上朱批道:“尔人品端方,朕信得过尔。”由于他能除弊兴利,持衡取士,使云南“文风渐伸”“习弊杜息”,造就了一批人才。李因培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被赐进士出身,历官资政大夫、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山东学政。巩建丰病逝后,李悲痛欲绝,特地为其作墓志铭,以表达对先生栽培之恩的感念之情。

巩建丰在云南还特别注意移风化俗,大力提倡崇尚朴素节俭之风,反对大肆操办婚嫁、丧葬的陋习。在主试查访中,严禁童生饮酒,倡导朴素向上风气。在主试中一旦发现童生有“稍近华靡,不安朴素者”,总是“严加训诲,委曲开导,务令识撙(zǔn)节爱养之道”。这些做法在兴利除弊、移风化俗过程中无疑起了积极作用。

巩建丰在云南兴学取士和移风化俗的义举为滇人长期传颂,“辙迹所至,人争乐道之。”与他同年中进士的滇人张汉(官至侍御史)在《介亭巩先生七十寿序》中云:“先生督学吾滇南,登明选公,人至今传颂,吾家子弟亦胥被教泽。”雍正七年(1729年),巩建丰3年任满后返回北京。离开云南时他作《滇南别意》,表达自己留恋不舍的心情和对云南学子的厚望。诗曰:“三年校士遍诸州,欲别临歧复逗留。桃李迎风诸庇荫,鲲鹏击水待遨游。去思漫看荒郊碣,来慕空传往日讴。万里归途从此去,华山昆海怅悠悠”。滇人亦曰:我巩大宗师可仰百世,与山水俱长矣。

巩建丰回京后升为朝议大夫,翰林院侍读学士,掌管撰著记载之事。同年又授任殿试读卷官。时康熙朝的文武朝臣多遭贬斥,皇室昆仲惨遭杀戮。他虽幸免厄运,但已无心政治,萌生退意。雍正十年(1732年),他年近花甲,便遂以头目眩晕为由,多次奏请归田事亲。雍正帝为其洒泪陈情所动,便答应了他的请求。传说当年雍正设宴饯行时出联命对,上联曰:“十口心思,思父思母思妻子”,巩随即作下联对曰:“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君王。”可谓对仗工整,天衣无缝,更得到雍正的赞赏。

巩建丰回归故里后的第四年,雍正暴亡,乾隆即位,朝廷曾多次请他回京任职,但均被他谢绝。他在《闲居吟》中云:“一卧陇山甘退老,不妨学作灌园师。”在故里他以教学著书为务,以灌园吟诗为乐,度过了晚年。他曾在县文庙(原南街小学)建东西两坊,教授生徒数百人。他还常应邀到秦州书院讲学,远近学者纷纷登门求教,他总是热忱接待,讲史说经,判析义理,终日不知疲倦。对于那些家境贫寒而有才华的学生,在生活上他总能想办法给予特别关照。由于他知识渊博,教授有方,被远近学者奉为“关西师表”,其门下出了不少颇有影响的学者。诸如李南晖、胡釴等。

巩建丰幼怀高尚情操,至老不倦。生平仰慕诸葛亮和范仲淹的为人,常以诸葛亮“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自勉。从入庠登朝到归田凡30余年,虽目击声色货利、繁华靡丽之物,但他从不为之所动。虽为皇帝近臣,数掌文柄,但从未以帝宠或尺书通朝士故旧。他平生好学,至老仍手不释倦,即使病卧在床,稍稍轻便整冠坐床,读书如故。有人劝他稍加歇息时,他总是说:“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他一生著书甚丰,著有《日省录》《就正篇》《滇南采风集》《巩氏家范》《归田集》《静虚南北览胜》和《主一轩小草并清呤》等书,后由弟子李南晖整理而成《朱圉山人集》12 卷。另撰有《伏羌县志》12 卷,因其体例规范,资料翔实,文笔流畅,为研究甘谷地方史者所推崇,至今有木刻本传世。

巩建丰为官多年,对百姓的疾苦颇为了解,并深表同情。他认为士农工商中农民最苦,穷民中孤独最苦,役民中肩舆最苦。他写了许多反映人民生活艰辛的诗。在《老农叹》中写道:“老农何吁叹?叹为难度生。”“聊以充枵(xiāo )腹,朝夕拌菜羹”。在《乞妇答》中写道:“雨涝四弥月,糜谷空粃糠。草根与树皮,食之多肿伤。十村九无烟,道殣遥相望。……无奈虎狼役,鞭朴扼其吭。四路如张网,何处喊冤鸣?”在《不寐》中又写道:“市粮腾贵价难均,眼见饥民颠沛身。一岁叠荒糠作面,十家九空灶生尘。鸠形鹄面尤为鬼,背井离乡欲乞人。”鉴于百姓的疾苦,他以为做官者应当体恤百姓,礼士爱民,尤当照顾鳏寡孤独,做到轻徭薄赋,政简刑平,赏罚分明,宽猛相济。他在多年的宦海生涯中勤政廉洁,节俭躬行,体恤民情,以兴贤劝善为德。作为一个封建士人,能做到这些也是难能可贵的。

巩建丰作为陇上一位负有盛名的学者,在多年的教书生涯中,形成了颇为深邃的教育思想,成为留给地方的一份珍贵文化遗产。其教育思想,至今仍有借鉴之处。

首先,他认为师者的首要任务是使受业者怎样做人。使其明辨义利,奉法守礼,读书励志,以天下为己任,以修身养性为根本。为师者如果只教学生以获取功名利禄为要,那是不足取的。他指出:“今教者以讲书启其聪明,以作文发其心思,虽有英俊子弟,不过侥幸功名而已,未见器材之大成者。”如果士子不辨义利,贪图富贵,纵使有经济文章,亦不能成为栋梁之材。为师者要以义理养其根本,以经史畅其枝干。在进行言教的同时,更应当注意身教。

其次,他重视启蒙教育,认为要造就栋梁之材,必须从小抓起。如果孩子在5、6岁时不教以安详恭敬,任其轻佻嬉戏,不教以食蔬饭衣朴素,而先顺其欲而导之,这就很难使其成材。他认为诱、掖、奖、劝是导其明、开其蔽的恰当方法。他还指出:朱子《小学编》中的“少年登高科”是一大不幸。因为少年还血气未定,涵养未深,一旦荣登“高科”,将会使其沾沾自喜,而失去远大志向,故以取科为荣身之阶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第三,他提倡“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认为为师者既要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又要根据各人的不同情况,多方造就,使其各有所得。他指出:如果能因其气禀清浊、材质刚柔而变化之,则愚可明,弱可强。他还说“圣人之量天地,贤人之量江河湖海,中人以下或沟或洫或浍或川。识有深浅,量有大小,不能强而同也。”也就是说人的素质是有差异的,为师者就应视其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扬其所长,避其所短。

第四,他认为学与问是做学问的两个重要方面。他认为学问是学于已而问于人。学并非是简单的记诵,而关键在于穷其理。故“善学者之于文,不以艰深奇奥为工,而以见理明透为尚。”问也很重要,只有问才能明。问必须做到“审问之”。他举例说:“樊迟两问仁,知犹未了然于心。乃见子夏质问焉。可见古人问一端必反覆推酌到底而后已。”

第五,他主张学习要循序渐进,要有韧劲。态度要诚实,做到始终如一,表里如一。还要有恒心和吃苦精神。他在《劝学恒言》中说:“学道原从笃志求,莫道世味扰潜修。经书尽有无穷味,童子下帷目不游。”他还说:“古人有言能咬菜根则百事可作,非谓专咬菜根,盖言能受苦者也。”学习上应有咬菜根的精神。学习乃逆水行舟“学问不日进则日退”,因此,要不断进取,因循萎靡是做学问的大敌。

乾隆十三年(1748年),巩建丰卒于家,享年75岁。次年安葬于县城西南旗鼓山祖茔。他病逝后,其门生旧友、乡里父老子弟“莫不走哭陨涕”,吊客过其庐有深痛之若父母者。

为了纪念巩建丰这位陇上知名的学者,其故里甘谷县六峰乡石滩村群众集资数万元,于1989年选址修建了巩建丰纪念馆,清溥杰为其馆题名。馆内有他夫妇的画像和《朱圉山人集》等物。馆之东北角有墓碑亭,亭内置有墓碑五通。(《天水通史》)



题【图说甘谷】联 黄 藩

图解纳百溪吐二渠 滋润古冀文脉 奔腾不息渭水事;

论说树千峯创万壑 养育甘谷生灵 延绵永继朱山情。



















































  芳霞理疗养生堂特邀天水晓阳正骨工作室高级按摩师、高级康复师,中医四代传人李晓阳大夫来甘谷坐诊。

 坐诊时间每周星期三、星期日

 坐诊项目:脊柱侧弯,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圆肩驼背颈椎病,不明原因腰痛,腰肌劳损、女性产后骨盆修复,膝关节滑膜炎、肩周炎等症状!痛经,宫寒,腹部寒凉,肠胃蠕动能力差,湿寒邪严重者!

 调理方法:正骨复位加理疗

 预约方式:提前预约

 预约电话:15379843865

 联系人:王芳霞

 预约地址:甘谷县康庄东路东盛佳苑中华保险二楼芳霞理疗养生堂



摄影者李春,甘肃省摄影家协会会员,长期从事摄影摄像工作。

专业摄影 制作光盘 采访报道 网络发布  

电话:13993845496


请您关注【图说甘谷】


 图说甘谷| 用图说话 
重在图说| 韵在文化


摄影者李春,甘肃省摄影家协会会员,长期从事摄影摄像工作。

专业摄影 制作光盘 采访报道 网络发布  

电话:13993845496


请您关注【图说甘谷】新媒体


图说甘谷| 用图说话    

重在图说| 韵在文化






图说甘谷
用视频 图片的形式,挖掘甘谷悠久历史,弘扬甘谷灿烂文化,推介甘谷风土人情,刊发甘谷美丽风光.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推荐账号二维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