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中国的军人 都应该拥有他们的墓碑

历史   2022-08-27 20:56   江苏  

   

   原广西第七军171512团第3营排长徐凤雄的墓碑,终究没有树起来。

   老兵遗愿落叶归根,留在苏州。

   


  苏州墓地费用在知乎上有个帖子,总之是靠简单募捐无法完成的程度,况且,就算千难万难完成了,还有十个百个这样的抗战老兵怎么办?民间力量在许多现实面前,确实微不足道。


  后来家属选择了费用较低的树葬,几个熟悉的志愿者凑一凑,这个曾经打过鬼子的中国军人就这么写下了尘世的终笔,他将在人世间抹去自己的名字,永远成为树和土地的一部分。

      

  但我依然要呼吁,每一个中国的军人,都应该拥有他们的墓碑。


  前几天在板仓街9号看到过几块中国军人被砌进围墙里的残碑,当时因辨认未清,有误读,次日,在几位专家朋友的帮助下,弄清了来龙去脉。

   


  墓主是彭泰安,六期一总队学生,毕业后分配到陆军教导一师二团,中原大战阵亡。

  墓碑是他的弟弟彭泰宁与好友黄嘉植帮他立的,那时候孝陵卫一带,是有陆军教导一师的墓地的。




立碑者彭泰宁与黄嘉植的旧照



  陆军教导一师19291月在南京成立,番号为陆军教导队,冯轶裴为主任;19304月教导团扩编成教导第一师,冯轶裴为师长,下辖3个步兵团1个骑兵团,白兆琮、张诚、蔡维藩为步兵团长,李家鼎为骑兵团长,另辖炮兵、通信各1个队,工兵、攻城各1个营,战车、特务各1个连。编成后赴河南参加中原大战,彭泰安就是在此战阵亡。


彭泰安阵亡国民政府指令


  此后,这支部队于19321月,其中的警卫军第一师改为第87师(第二师改为88师)。二月份,这两个师编入第五军,后曾参加淞沪抗战。

  

  淞沪抗战中有个记者曾在战争的间隙采访一位普通的中国士兵。他问:“您觉得我们会获得胜利么?”

  士兵回答:“我们肯定会获得胜利的,这是肯定的!

  记者问:“那到了那个时候,你会选择干嘛?”

  士兵笑了笑回答:“那个时候,我已经死了。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军人大概都是要死的。”

 

  其实,只要是中国军人,谁能保证乱世里一定会活着?

  但只要是中国军人,穿上军装那一刻,他的生命就属于决策、命令、国家与所有不可知的命运黑洞。


  彭泰安没有死在淞沪会战的战场上,他的墓碑就应该被砸碎砌进围墙,在堆满垃圾的废墟中,任由这清晰的番号曝光在城市的街巷里么?

 


  英灵需要被抚慰,服从命令的军人也不该在死后被折辱,他有姓名,有同胞,有当年扶着门框哭泣的妈妈。

  

  墓碑是生命的总结,是他们在世间留下的唯一回响,希望每一位中国军人都拥有自己的墓碑,也希望城市的温度能照进这些被遗忘的角落。



1213关爱老兵
一爱一生·关爱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