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流地“引领”新典范
央视颁奖说了哪些“东郊”事?
据了解,举办此次盛典意在为全国工业遗迹搭建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对各地工业遗迹活化创新过程中涌现的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新形式进行宣传推广,为中国工业文化遗产的创新性保护与创造性利用,提供可参考可复制的方向引领和经验借鉴。
▲东郊记忆登上CCTV-2《工业遗迹创新创意盛典》节目截图
据该节目制片人桂佳唯介绍,在进行了缜密的筛选和考察后,从全国范围内选择了其中比较突出的在工业遗迹活化利用方面的典范案例,汇集了成都东郊记忆、景德镇陶溪川、青岛啤酒博物馆、长影旧址博物馆、福建船政、沈阳铁西区、重庆涪陵816工程遗址、上海杨浦滨江、北京首钢园等9家工业遗迹。
▲东郊记忆 陶轲 摄
本次盛典于北京首钢园一号高炉录制,在曾经辉煌的工业遗迹旁,记录着今日工业遗址焕新的盛况。
东郊记忆,前身为成都红光电子管厂,这里诞生了新中国第一支黑白显像管、第一支有电子工业“原子弹”之称的彩色显像管、第一支投影显像管。一时间,“北有首钢,南有红光”的说法传遍大江南北,成都工业发展的轮廓跃然纸上。
历经60余载时代变迁,原先存在于电子管厂工业遗址中的废旧钢铁、斑驳墙面、被遗弃的管道等专属工业美感的元素,在成都传媒集团接手后,构建文旅新场景、发展消费新业态,那些伴随城市一起生长的斑驳得以焕发新生。
▲东郊记忆南大门的红砖 王效 摄
新与旧的碰撞,形成了如今东郊记忆工业遗址专属的景观美感。
东郊记忆园区运营负责人熊锐作为分享嘉宾,讲述了东郊记忆为何能够汇聚年轻一代、为何充满动感活力的故事。
他表示,除了注重颜值经济、潮流指数之外,东郊记忆还提倡“没有寸土寸土,就没有寸土寸金”,致力于XR、数字艺术等更具科技感、世界性的多种业态,以科技和国际氛围令商家相互赋能。“我们只有去了解年轻人,向年轻人学习,园区才能够拥抱这个时代的风尚。”熊锐说。
现场,熊锐还展示了东郊记忆自主文创IP“东郊天团”的代表“玻弟”,“玻”是玻璃显像管的玻。过去,红光厂生产的黑白显像管一度占了全国产量的97%。
带着显像管的荣光穿越到今天的“玻弟”,如今既是东郊记忆纪念品商店的玩偶,更是园区内的人形机器人,不但负责扫地、巡逻,甚至还担任园区快递小哥的工作。
▲东郊记忆登上CCTV-2《工业遗迹创新创意盛典》节目截图
据悉,“东郊天团”家族分别由玻弟、橘妙妙、呼噜噜、喀喀、CECE五位成员组成,它们的形象或来自园区文物建筑,或是一景一物,表达着时光与记忆、科技与未来,创意十足。
桂佳唯表示曾多次来过成都东郊记忆。“我并不是成都人,所以我可能会以一个更‘抽离’的视角去看待东郊记忆,在我看来,这里的悠闲感、潮流感和成都的城市调性非常契合。一方面,这里有城市的记忆,你可以一边看着工业遗迹,一边和家人朋友坐一坐,聊聊天,其实和老成都的茶馆文化很像。另一方面,这里又嵌入了最时尚、最潮流的一部分,而成都本身就是一座非常时尚的城市,让人能够感受到城市不断向前的活力。”
▲东郊记忆登上CCTV-2《工业遗迹创新创意盛典》节目截图
老面孔“对话”新青年
用情感和纪念留下一座“记忆博物馆”
27日,作为本次盛典的配套活动,央视频“走进工业遗迹,寻味城市‘乡愁’”工业遗迹探访直播节目走进东郊记忆。时长90分钟的直播里,有一幕让人印象深刻——
站在复古感十足的“成都墙”前,主持人忍不住赞叹道:“在东郊记忆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其实不仅仅记录了它在工业时代的辉煌,更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诉说着它的未来。从工业遗址到潮流胜地,这里见证了成都的变迁与发展,也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与希望。”
▲东郊记忆登上CCTV-2《工业遗迹创新创意盛典》节目截图
留住工业文脉,不仅是为了留住个人情感,更是为了传承拼搏奋进、创新创造、追求卓越的精神。
2009年,成都市委市政府将红光电子管厂厂区旧址交由成都传媒集团活化利用,建设改造为文创园区。园区特别聘请建筑师刘家琨任项目总设计师,并汇集了国内知名建筑师对园区内部分单体建筑进行专项设计。
按照“修旧如旧,旧房新用”理念,这里保留了成都市中心城区最具有规模和历史的工业建筑群,并作功能性改造。
行走在东郊记忆,废旧的工业设施在设计下重生,体型巨大的工业管道、锈迹斑斑的传送带、高耸的红砖烟囱以及生产时期保留下来的装置等,原先无人问津的“藏品”终于不再落寞,充满着纪念意义。
▲东郊记忆园区内的烟囱 王勤 摄
遗址改造只是让东郊记忆有了支撑的骨架, 想让工业遗址真正“活起来”,标志性精神内核不可缺少。
东郊记忆的改造直指新一代主力消费人群——要赢得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2019年3月,东郊记忆园区改革方案开始酝酿。通过对定位、路径和方式的顶层设计,一条转型路径在眼前铺陈开来。2019年7月,东郊记忆被正式命名为“东郊记忆·成都国际时尚产业园”。
2021年7月,成都传媒集团通过全球招募,引入文创园区专业运营商——成都东方正火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整体运营东郊记忆园区,最终推动东郊记忆经营机制转化和整体提档升级。
▲东郊记忆熊猫文创冰箱贴
于是,在今天的东郊记忆,工业遗址的斑驳锈迹与艺术时尚的交辉光彩斑斓,游客能感受独属于工业时代的特殊记忆,同时又能源源不断地体验到最新的消费场景。
园区陆续引入300多家商铺,涵盖数字音乐、新媒体、展览演艺、创意设计、新零售、时尚餐饮等10余种产业门类,其中包含万声音乐、蜀宴·赋、繁星戏剧村等头部商家。到今年3月份,吸引20岁-35岁游客的比例进一步涨到了45%左右,强化了东郊记忆背后国潮、原创、青年的定位。
▲东郊记忆登上CCTV-2《工业遗迹创新创意盛典》节目截图
可以说,将历史遗址转变为商业消费动能这一过程,不仅是调整物理空间,更是消费体验与城市文化底蕴深度的联结与再生。
利物浦前市长、利物浦中国合作伙伴主席盖瑞·米勒接受记者采访时,曾感叹东郊记忆给他带来的震撼。他更倾向将这处集合了现代文明工业遗址和潮流商业业态融为一体的文化园区称之为“天然博物馆”。在这位外国人眼里,东郊记忆将现代艺术气息与传统元素融合交织在一起,这种新旧交融感同样是每一座城市都需要做的,既不能忘记历史,又应该展望未来,把旧有的事物重新进行开发、想象和创造。
▲东郊记忆园区内的飞船模型 王勤 摄
今天的东郊记忆,建筑、商铺、市集在聚光灯下交织成复杂的结构,具备工业与消费生态的“天然博物馆”,激发着成都居民以及全世界范围内来访者的好奇心与热忱,并释放出巨大的吸引力和号召力——
荣登抖音吃喝玩乐榜2023年度成都榜单第一,大众点评假日小众打卡地榜首……一众时尚、潮玩活动落地,这样一座不断给人新鲜感的新潮高地,在今年国庆期间总客流量达到近80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约40%。不同圈子、不同年龄、不同地域的人群,总能为去东郊记忆园区找到一个理由。截至今年11月23日,客流突破1600万人次,达到园区年载客流量的历史新高。
▲东郊记忆人头攒动 王效 摄
从线上推荐到线下打卡,消费者们几乎是用一票又一票的方式,将东郊记忆“推”到大众面前,成为成都的时尚产业新高地、城市形象新窗口和文化旅游新地标。
“国际化、科技化”激活“记忆”张力
走一条国际化、科技化的未来之路
对于东郊记忆,在盛典现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经济学博士万喆认为可以总结为两个字——国潮,“东郊记忆是把过去的工业遗迹里面的文化传承乃至一些工业精神,以国潮的形式发掘出来了。”
她认为,场景塑造只是东郊记忆的第一步,最关键的仍是内容的丰富。
▲万喆
工业遗址的保护与再生绝不是孤立的存在。作为城市的一部分,推动工业文化遗产资源持续开发,同时也在与一座城的情感记忆、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紧密连接。
近年来,成都加快推动“三城三都”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在此背景下,成都传媒集团东郊记忆园区依托独具特色的工业遗址,集聚国潮品牌和消费,嵌入品牌塑造、科技创新等精神符号。
▲东郊记忆此前市集 陶轲 摄
东方正火招商负责人认为,遗址内更新的“商业”想要存活下去,需要结合本地文化,不断创新品牌表达,讲述新故事,凭号召力吸引年轻人,“如今的年轻人已不再为消费而消费,他们需要通过敢于表达自我的品牌来彰显自我的价值主张。”
东郊记忆园区的明天,正在向国际化与科技化伸手要答案,两者拧成一股绳,点燃园区“产业”升级新引擎。
东郊记忆在盛典播出的同时,一系列令人兴奋的活动就接连不断:“小红书 X Burberry”联名时尚活动落地东郊东山音乐广场,取得圆满成功;COLLER X UNIVERSAL在西南地区的首家快闪店,在东郊记忆中央大道呈现;“战舰世界日”是一年一度为所有“舰长”准备的游戏主题日活动,开幕式表演为梦幻与绚丽的视觉盛宴……
▲东区超级音乐现场
未来的东郊记忆,更多令人期待的惊喜将接踵而至。
具备丰富互动体验的华为旗舰店,即将在园区中央大道黄金地段落地呈现;四层的王者荣耀亲子乐园,已进入开业前的冲刺阶段;“东郊天团”联名款机器人,预计在年底全面铺开;国内首个以工业遗迹为主题IP、占地1800平米的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馆,以机器人为亮点的赛博动力科技餐吧,都将在近期一一呈现……未来,东郊记忆·西区项目还在酝酿更大的惊喜,“让科技看得见;让科技实现梦想”即将成为现实,也正日益成为东郊记忆国际化、科技化的强劲推动力。
▲市民在东郊记忆体验沉浸式艺术展 王效 摄
曾经的成都红光电子管厂始终伴随国家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这些珍贵的工业遗产多角度、生动地展示了成都工业从小到大、由筹建到辉煌的发展历程,记录着一代成都人的艰苦奋斗、产业报国的追求。
让“工业锈带”蝶变“城市秀场”,东郊记忆这座镌刻着工业时代痕迹、留存着几代人记忆的“老厂房”,成为城市记录、交流、展示自身工业脉络的平台,也延续着向世界展示出一座城市发展的新道路。
当年轻、时尚、科技、潮流等汇集在一起,其产生的张力,将让东郊记忆不断焕新、活力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