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当春节的脚步临近,那声声爆竹便成了新年最具代表性的符号,承载着千年的文化记忆,唤醒人们心底最浓郁的年味。
春节放爆竹的习俗由来已久。相传,远古时期有一种叫“年”的怪兽,每到除夕便出来伤人。人们发现“年”害怕红色和响声,于是便在除夕这天,燃烧竹子,使其发出爆裂声,以此驱赶“年”兽,这便是爆竹的雏形。最初的爆竹,是真的用火烧竹子,“爆竹”之名也由此而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火药发明出,纸质的鞭炮逐渐取代了原始的竹爆,但其蕴含的寓意却从未改变,始终是人们辞旧迎新、祈福纳祥的寄托。
如今,除夕之夜,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等待着零点钟声敲响的那一刻。当指针指向十二点,窗外瞬间被此起彼伏的爆竹声彻底淹没。那声音,或清脆响亮,或沉闷厚重,交织在一起,奏响了新年的序曲。孩子们兴奋地在院子里奔跑,手中挥舞着烟花棒,五彩的火花在夜空中绽放,映照出他们纯真的笑脸。大人们则站在一旁,脸上洋溢着幸福与满足,看着这热闹的场景,一年的疲惫都烟消云散。
爆竹声,不仅是新年的乐章,更是情感的纽带。它让分散在各地的游子们,在这熟悉的声音中,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团聚的喜悦;它将邻里之间的情谊串联起来,大家在爆竹声中互道祝福,分享着新年的喜悦。在这声声爆竹中,我们告别过去一年的酸甜苦辣,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踏上崭新的征程。
图文来源|计算机学院融媒体
编辑排版|牛祥 卢艺
责任编辑|陈明禧
指导老师|田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