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国产动画近20年来发展历程

体娱   2024-10-28 11:19   广东  

背景二十年来,中国动画的发展史,便是寻找其商业化发展的道路史。199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上映了一部动画电影,其名为《宝莲灯》,这部动画电影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动画的格局。虽然说这个格局早在之前引入国外动画之间早已定下,

新世纪2000年,新世纪的首年,但于中国动画而言,则显得并非那么重要。

00年仅有16部动画经过审批,大多动画都消声匿迹,到现在已然不可考。唯一能记得的是《蓝猫淘气三千问》,能记住的原因是也不是这部作品有多好看多经典,实际上只是一部相较一般的科普动画。能被记住的原因无非是后面出了大量了的续作,我一个从没看过《三千问》的人也看过一些续作,比如那部《蓝猫淘气三千问之恐龙时代》,共16部。


可以说是相当长寿的动画。然而,令这部动画(其实也不能算是动画,只是其配音)大火的缘故是葛平,或者说是葛炮更加适合,缘由是葛平的一系列鬼畜视频。这部动画是由三辰卡通制作,前身是三辰影视,同样是给小孩子制作电影看的。

1999年,当时国内的动画还是处于十分弱势的情况,三辰影视成立了三辰卡通,创作了这个系列的动画,以科普入手,虽然第一部作品相较而言比较普通,但后面的动画做得还算可以,以当时国内的少儿动画而言,是合格以上的作品了。这个IP也成了其立身之IP,四千多集,六部的动画,跨越十年,这是应该是国内首部超大型连续动画剧,后面的喜羊羊、虹猫蓝兔或许都或多或少地受到这部动画的影响。但影响最大的不是动画,反而是人,或者是《蓝猫》的导演,王宏。


除开这个例外,当时影响中国动画无外乎两个制作厂,北央视南上美。央视动漫,从名字便可得知,这是一个由央视投资生产播放一条龙制作的动画制作社。最大的特点是没有盈利压力,播出平台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动画播放平台——CCTV13少儿频道,投资不说制作成本,但起码管够。制作环境相较安逸,与之相对的,上美影则没这么幸运了,上美影得自己自负盈亏。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抱歉没有少年。当初还是国家投资生产的上美影或许并没有想到,后来自己也要面对市场化竞争吧,就如同当年下岗工人并不会知晓自己真的会下岗。


两种不同的模式催生了两种不同风格的动画。央视动漫以改编经典神话故事为主,风格比较统一,大多都是一行主角打败反派之类的积极向上的故事,当然也有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这类亲子向动画,能一眼看出来是央视制作。线条较为圆润,颜色比较鲜艳,明亮,人物相较都幼态些。其中较为出名的有《哪吒传奇》《西游记》(这个是知名度最广的动画,那句“猴哥,猴哥你真了不得”是很多人的童年了)《小鲤鱼历险记》等。


而上美影的动画就比较多变了,按道理来讲这是为了探索一个可以赚钱的商业动画模式,但是有些动画赚钱之后就没有后续了。譬如《我为歌狂》,作为国内首部青春恋爱动画,制作与情节虽然粗糙了些,但于当时而言,是一个“先锋”动画了,将从小孩子受众扩大到大学生。其商业成绩各方面都可以,但后面就是没有类似动画出现。说不清是政策问题还是其他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尤其是中国动画产业链尚未形成的情况下,上海美影厂不得不艰难转身。要知道,当时的动画片,大多在电视台播出,但是版权费用却远远不够支付动画制作的成本。用其内部人员的一句话来说就是“上海美影厂一直是国内动画系列片的重要供应商,但做电视动画却是美影厂的一块心病。


只要不让我们做电视动画,我就可以说我们美影厂不缺钱。”后来和国外电视台合作,改编国外儿童侦探小说《鸭子侦探》。这个动画就是纯纯的童年阴影,质量方面说得过去,其实后来也有一些中外合作的动画,《三国演义》《成龙历险记》这些,不知与其有无相关性。扩大人群受众,卖过周边,题材扩张过,给我的感觉是上美影什么都尝试了一遍,但最后什么都没搞成的样子。影响可能微乎其微吧。

最终上美也草草收场,留下了几还算可以动画后便卖身了,而后成为一个专职打版权官司的动画。虽然被收购之后仍然在产出动画,但无论是质量还是产量都不如被购之前,更不用说是多年二十世纪以前的上美了。

政策的扶持《虹猫蓝兔》与《喜羊羊与灰太狼》,某种程度上是一个镜像。何为镜像,即有着截然相反的开局,最终得到了一个截然相反的结果。2004年,一个卖玩具世家的人来广州找到一个制作公司,想与其中两人商量着用卖玩具的方式去做动画。当时该制作公司刚做了一部五十多集的动画,不温不火,口碑尚可。


2005年,《喜羊羊与灰太狼》于8月3日首播。说实话,喜羊羊刚开始播时并没有那么火,只能说有一定的知名度。远不如2006年播出的虹猫蓝兔,当时的虹猫蓝兔可以说掀起了一波全国热潮,收视率直接破10。那时的宏梦,可能以为只是开始,但没想到已是巅峰。后面,创作人苏真因与王宏理念不合而出走,此后所制作的动画(虹猫续集、《神厨小福贵》无论是画面亦或者是剧情都远不如《七侠传》),再后来宏梦创始人王宏也离开了,其结果是在15年被收购。反倒是喜羊羊在后面的质量在稳步上升,到0708年已然占领了全国市场,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内第一动画IP。

也因如此,很多人都以为喜羊羊比虹猫晚出。喜羊羊可以说是政策的最大受益者。一部作品的命运啊,即要靠自己的奋斗,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喜羊羊及其团队完美吃到了这个红利,也因此受到很多人的诋毁,中国动画只有喜羊羊,那时候也并非只有喜羊羊,只是喜羊羊的光芒太过耀眼,掩盖过了其他动画。中国动画的问题不是由喜羊羊弄成的,也不是喜羊羊推动的,只能说是无辜躺枪了。但是长大的中二少年也确实需要一个国产动画来踩上一脚,喜羊羊便充当了那个工具。不过也因如此,喜羊羊承受了好久的骂名。有这么一张图,里面是各种日本动画的一个人像,

而另一张图则是将这里面的人全都换成羊,借此来讽刺现在的人童年。(图我找不到了)话扯回来,这个红利便是从2000年开始、2006稳固,到2008年成型的国产动画扶持计划(我取的名)。

谈国产动画是无论如何都绕不开这些政策,无他,实在是影响过大。至于为何会有这个计划,这得看当时国产动画的处境。在这之前的国产动画处境,可以说是半截入土了。没有政策来拉一把,我不敢说以后会如何,至少在那时候是真的会死。为何会落得如此境地,市场化以及引进国外动画(尤其是日本动画)所造成。市场化将以前所积累下来的动画技术分毁于一旦(虽说也并没多少)。


而外国动画的引进,国产动画就好比晚清手工制作遇到国外的工业化,数量、质量都碾压,从一开始便会走到这个位置。首先是没人想买,因为国外(日本)有一堆质量高收视率也高的作品,2000年,开始审核国外的动画,导致所引进动画变少。自2000年6月1日起,各电视台、有线广播电视台不得播放未取得《动画片发行许可证》的引进动画片。[1]没人买,于是便硬性规定要有一定量的国产动画播出,一开始只是要求国外动画。各电视台、有线广播电视台应严格遵守《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第 四十条的规定,对引进动画片严格按比例播出,每天每套节目中,播放引进动画片的时间不得超过少儿节目总播放时间的25%,其中引进动画片不得超过动画片播放总量的40%。到了2004年,直接规定国内的动画播出时间不少于60%。 

在每个播出动画片的频道中,国产动画片与引进动画片每季度播出比例不低于6:4,即国产动画片每季度播出数量不少于60%。随着国产动画片制作数量的增加和制作质量的提高,还要逐步增大国产动画片的播出比例和播出时间。 但是这依旧不能阻挡对国外动画的热衷,因为日本动画就是能带来收视率。俗话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电视台为了高收视率达到最大收益化,就把国产动画放在了垃圾时间,日本动画就放在黄金时间段。


6成的国产动画被电视台用来填补在了广告收益最差的“垃圾时间”,而4成的境外动画则被放在了黄金时段,在这期间还发生了某地方电视台以5000元每分钟的天价购买日本动画片《灌篮高手》的事情。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电视台主要收入来源于广告,而广告收入取决于收视率,为了保证黄金时段的高广告额回报,自然要播放高收视率的电视作品。据针对在北京电视台播放的一系列动画片进行的统计,收视率最高的是日本动画片《机器猫》,3.5%,国产动画片收视率最高的《我为歌狂》为0.9%,只及别人的1/4。


解决方法也很简单,既然你不想在黄金时间段播,那我就禁止你在黄金时间段播出其他动画。2006年,这应该是最重要节点了。根据广电总局要求,自2006年9月1日起,全国各级电视台所有频道在每天17:00—20:00之间,均不得播出境外动画片和介绍境外动画片的信息节目或展示境外动画片的栏目,必须播出国产动画片或国产动画栏目。国产动画片与境外动画片在播出比例上要达到7∶3。


自此,已经很难再从电视台看到国外的动画了。虽说是禁止在非黄金时间段播出,但在审核方面却会卡住。也就是从那一年开始,记忆中的国外动画开始从电视机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清一色的国产动画片,还有少量的美国动画以及合拍动画。再到2008年,禁播时间从17:00-20:00延长到17:00-21:00,自2008年5月1日起,全国各级电视台所有频道不得播出的境外动画片、介绍境外动画片的资讯节目以及展示境外动画片的栏目的时段,由原来的17:00-20:00延长至17:00-21:00。中外合拍动画片在这一时段播出,需报广电总局批准。

除了播出时间限制,还有各种直观或者间接的补贴,让国产动画对应产量能满足电视台以及广电需求。首先是广告,在播出时允许多添加广告。凡播出电影、电视剧的频道在17:00至19:00播出30分钟国产动画片的,可在黄金时段(19:00至22:00)增加播出30秒广告;在17:00至19:00播出60分钟以上(含60分钟)国产动画片的,可在黄金时段(19:00至22:00)增加播出60秒广告。


这是给电视台的直接收益,让电视台在播国产动画之时能有广告收益,使其有意愿去播。到了后来,就直接在黄金时段禁播引进动画了,让你不播也得播。然后还有对应的创作补贴。众所周知,做动画是不赚钱的,很多时候都是亏钱,卖给电视台不足以回本。依赖后续赚钱,譬如卖周边、卖漫画书等。为了刺激动画产量,全国各地都或多或少出台了动画补贴政策。而这些动画补贴政策在很大程度影响了其后续走向。补贴的内容也大多类似,在省级电视台播出就1000元/分钟深圳对动漫作品的奖励规定是,"原创影视动画作品,在副省级(含副省级)以上电视台播出,按二维动画片每分钟500元、三维动画片每分钟1000元标准,给予原创企业一次性奖励,但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按照每分钟二维1000元、三维2000元标准,给予原创企业一次性奖励。"可以看到3D动画补贴是明显多于2D动画。究其原因,是美国在3D动画已然开始发力,皮克斯、梦工厂这一类美国动画制作社都产出了一些质量相当高的3D作品,譬如玩具总动员、怪物史莱克等。很多人都觉得3D动画是未来,至少制定政策的人会这样认为。


理论上来讲,新技术是会取替旧技术成为主流,但却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静态变量日本。即便很多国家在动画电影这方面,3D已然成为主流,但是在日本这里,依旧是雷打不动的2D动画剧场版。3D更多地是作为技术嵌入2D动画之中。再者,2D动画与3D动画有着截然不同的观感,时常会发生看惯了2D动画的人对3D动画接受不能。由于其日本动画巨大产量,目前似乎还未曾有定论。不过由于2D动画有着与3D动画截然不同风格,因此另一种3渲2动画(即用3D渲染成2D动画)悄然兴起。自此,混沌时代结束,国产动画走上了补贴时代。补贴时代补贴最直接目标是提高动画产量,电视台收购价格是按分钟来收购,补贴亦是按照分钟来补贴。简单粗暴的方式,是为了大幅提高动画产量。

当然,补贴也不能完全回本。比如魁拔的前身,《灵山王》,就因为造价过高,几万块钱一分钟,补贴之类的无法满足生产需求。于是就选择去做电影,没想到死得更惨,但无论怎么做,好像都是死路一条。而为何国家对动画产量看得很重,则是由于国内很长时间里缺乏动画产量。缺什么就想往那方面补。究其原因,是因为国内所产出动画,在较长时间里都存在动画产量无法满足电视播放需求。在上美时代,则是由于其自身是举国体制所出来,没有产量要求。而在新世纪初,则是受到市场冲击,没有建立起相对应产业链,所以产能也并没有跟上。所以政策的首要目的是刺激产量,产量上来了,似乎很多问题就会解决了。


凭心而言,这一系列措施出台后,对国内动画产业还是有一点的正面影响,在安逸圈里也催生了一批还算可以的动画。就是对观众而言,之前那些优秀的日本动画已然在电视剧中看不到了。但是后续却催生了一批令人印象深刻的动画,先按下不表。王巍,毕业于中山大学,原本专业与动画之间并无直接联系。意王巍既是蓝弧创始人,能做导演、编剧、配音,甚至是工具开发也能进去,某种意义上是个全能型。其作品不说顶尖,起码优秀有余。而其一手创办的蓝弧从开始接别人活(猪猪侠)到自己原创IP(果冻三剑客),最后是和玩具厂商合作一同产出动画(洛洛历险记、果宝特攻等)。


玩具厂商要卖玩具,而蓝弧则制作相对应的动画去。玩具厂出钱,而蓝弧出动画。这个玩具厂就是奥飞。奥飞,前身是广州奥迪,一家纯粹的玩具公司。而到了06年,顺应国家政策,推出了一部动漫作品,并通过这部动漫作品来宣传他家的玩具。效果出乎意料地好,更加坚定了奥飞走下去的想法。这部动漫作品就是《火力少年王》,值得一提的是,06年所推出的《火力少年王》,是一部真人电视剧。


或许这是中国特色动漫作品吧。不过总局方面也确实考虑了这个情况,在05年就规定真人演出的动画不是动画片。对以真人演出的所谓动画片一般不得作为动画片受理审查并发放国产动画片发行许可证。片中部分内容涉及真人演出或实景拍摄的动画片,如拟在动画频道、时段或栏目中播出的,剧本大纲须提前报总局审查,制作完成后报总局审批。 

所以奥飞称这个为动漫作品是很准确的,毕竟在国内语境下,各类皮套剧也可以称之为动漫作品,喜欢看奥特曼的也是二次元。而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出过一系列的皮套剧,《铠甲勇士》《芭芭啦小魔仙》(其实这个有动画来着),与一系列的动画制作社合作,蓝弧就是经典代表,虽然后面还闹翻了。也收购了一系列动画制作公司,曾收购有妖气(现在被B站收购了)及旗下IP,喜羊羊的母公司广州原创动力。


说起来,喜羊羊该IP建立初衷便是为了卖玩具,如今这两人走一起了,是不是替身使者之间互相吸引。除了一些干正事的动画制作社外,补贴时代更是产生了一些恶劣后果。骗补贴这是那个时代最臭名昭著的一部分,也是因为这个,可以说是让国产动画崛起计划宣告破产。动画补贴的逻辑是,做动画不赚钱,就给一些补贴让你不至于亏本,并且让做动画的人有意愿去做,使得动画产量上来。而骗补贴的逻辑是,即然有这么多补贴,那我用低成本做一些动画,放上电视台播放,这样即能使动画产量上去,又能赚钱,岂不美哉?简单地用深圳的补贴算一下,一集24分,一般国内动画都是52起步,合起来就是1248分钟,算1250分钟。如果是3D动画,相继在省级电视台播出和中央电视台播出,那么一共就可以获得1000∗1500+2000∗1500=45000001000*1500+2000*1500 = 45000001000*1500+2000*1500 = 4500000 一共四十五万元人民币。如果是100多集的动画,那么就能很轻松地获得百万级别的奖励。这仅仅只是奖励,电视台购买动画也会按照分钟来购买。那么只要压低动画制作成本,而后在省电视台或者中央电视台播出,一大笔钱就这样到手了。有时候为了让动画能在中央台播出,国产动画就快进到日本动画那一套,即给钱给电视台,让电视台去播放动画。而这些劣质动画的播放时间也大多在深夜凌晨档。同时,追求产量的过程中,还有一系列抄袭动画出现。比如《心灵之窗》(抄袭秒速五厘米)

与秒五对比但仅仅只是抄袭或许还没这么出名,这部动画曾在央视少频道首播,并且获得了第六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这一点使得争议整体放大。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耳熟能详的例子,

此基础下,劣质动画,尤其是劣质3D动画越发泛滥,而这引起动画除了引起动画观众的反感之外,还带来了我国动画制作时长质的飞跃。劣质3D动画中的代表,莫过于《雷锋的故事》。耗资2100万,成就了中国第一垃圾的动画,掀开了动画补贴巨大的漏洞。但奇怪的是,这部在10年出产的动画,在各大网上掀起了巨大了风浪,但是竟然就没有一个人对此有过意见,去修改相对应的政策。到了2014年达到了恐怖的27.72万分钟,而同期的日本动画也不过堪堪12万分钟。


超日超美到了2014年补贴才降下来,而在这之前,早就可以降低补贴了。直到2014年过后,补贴时代才渐渐过去。而补贴时代给中国动画带来大量的动画时长增长,还有大量的劣质动画、抄袭动画。总体而言,负面影响比正面影响要大,国产动画也是因为补贴所造动画陷入了恶评。


并且为了蹭补贴,一些动画都有意无意地做得过长,52集起步是常态,几百集的动画屡见不鲜。补贴没有问题,问题是发现了问题仍没有去解决问题,那问题就越来越大了。相比之下,喜羊羊是眉清目秀,难得的好作品了。青少年动画动画就是给小孩子看的。这句话在国内电视台下的语境是没有问题的,就像皮套剧一样,皮套剧幼稚,是因为大多皮套剧受众都是小孩。因此去指责幼稚是没有问题,国内的动画语境下,很多在电视台播出的动画受众都是以小孩为主。倘若是这样也就罢了,但是邻国的动画不仅有满足小孩需求的动画,上到青少年到大学生,甚至是工作后都有相对应的作品满足受众需求。


虽然国内在电视上几乎看不到国产动画,日本动画进入国内还是有几种途径。一是盗版碟,在互联网尚且不发达的时代,碟片机一度是国内家庭的常驻设置。而那时在市场上则随处可见的日本动画的盗版碟,或者说不止日本动画,港台影视、外国电影、日本皮套剧,一系列无论是见没见过,但似乎都能在街上的碟片店里找到。二互联网时代的崛起。互联网时代,简直就是为盗版量身定做的环境,低成本、易复制,当时唯一能限制的只有你的网速。土豆网、模仿NicoNico弹幕网所建立AB站,与日本的深夜动画进来国内。

电视台的影响力在被互联网逐渐削弱,青少年不再限于国内的少儿动画,去追求属于他们这个年龄喜欢看的动画。虽说如此,国内也有人去做一些青少年动画,成功也有,失败也有。但总归没有什么大风浪。青青树动漫,其实是一个创办时间很久的公司,但是给人的印象却是比较年轻,主要是因为2010年前已经很少有动画产出。最为知名的是2011所上映的动画《魁拔》。


但是与之相对,相比于其魁拔本身,魁拔的票房失败似乎更令大众所知。魁拔作为国内10年代为数不多青少年动画,其固然有很多不足,诸如设定繁杂、世界观过繁琐等。但无论如何讲,这个票房实在是太低了,305万、2535万、2425.08万,三部电影下去血本无归,而后直接无限期停止第四部的制作。相较于同期的喜羊羊大电影,魁拔收获了高口碑,却只能得到一个极度亏本的结果,导致整件事被抹上了一层悲壮的气息。除电影外,青少年TV动画也有一些发展, 从结果来看还算可以,如果只是看个别动画的话。


《秦时明月》,虽然如今问题一堆,不可否认的是这个在当时是很有吸引力的,当时在学校时有个女生就对这个特别着迷。从总体来看,属于不愠不火的级别,有一点受众,偶尔出一两部还能看的作品,但基本没什么人关注。还受限于技术的发展。技术的发展技术同时也在发展,制约动画发展的不仅仅是剧本,还有动画制作水,以最直观的动画画面水平来说,虽有些混乱,如上美的混乱制作水平,2001年《我为歌狂》反而比2000年的《鸭子侦探》更差(虽说也有是与国外合作的原因),还有宏梦后面出的作品一部也比不上《七侠传》,但从整体水平上看,明显是有较大提升的。用通俗的话来讲,那就是360P,480P,720P的区别,画面质量上升,重复帧变少,人物精细度上升。如果说画面制作水平有上升的话,那么说配音演员,尤其是动画的配音演员,特别少。


不谈具体配音效果如何,只谈一个现象——一人饰多角,并且是高度频繁的一人饰多角。比如在喜羊羊中,主要角色不多,六只羊和两只狼,但是这八个角色里,便有XX和XX,XX和XX是同一个人配音的。在动画配音这方面,似乎总是没有起色。处于一种没什么人关注,也没什么发展的产业。但你要说没发展那是不可能的,但配音的大头都在影视剧那边。时隔多年后,经历十几年的发展,在《原神》上也有一些重要角色也是同一个配音,比如香菱和神里绫华也是同一个人配音。


2014年,《十万个冷笑话电影》上映,作为一部青少年动画,斩获了1.2亿的票房,是当时于青少年动画的顶峰,唯一一部能与少儿动画顶流掰腕子的存在。说到《十冷》,就不得不提有妖气。有妖气大概是国内首家漫画动画于一体的公司,感觉是有意向集英社模式发展。也有曾经有一批不错的IP,上文提到《十冷》,还有《雏蜂》《镇魂街》这些。2014年《十冷》的成功,给了有妖气很大相信。只是原以为是开始,但没想到是巅峰。后面各个作品质量下滑、观众缺失,两度卖身,一次被奥飞买了,今年则被B站买入。

2015年,《大圣归来》上映,我在另一个问题中国动画电影发展过程中,有哪几部作品是标志/拐点?写过类似的回答,贴在这里吧。总而言之,《大圣归来》在最合适的时间,最合适的地点以最合适的方式出现了,而同样,他也会在中国动画史上留下其浓重的一笔。而在那之后出现的动画电影,或多或少都有一丝大圣归来的影子。如果千禧年之后划分动画时间节点,2015年是大圣归来年,2015年之前是前大圣归来时代,2015年之后是后大圣归来时代。

因为他彻底改变了中国动画,并指明了中国动画电影未来发展的方向。也就是从大圣归来开始,国产动画电影都转型做3D+神话故事改编了,就票房结果而言,应该是走向了正确的道路。互联网崛起相对的,是传统媒介的没落。与此同时,在动画的发展过程中,TV动画不再指向在电视台播放的动画,所指的是在网络视频平台所连载播出的剧集动画。其中两大巨头,或者仅存的两个巨头即B站与腾讯。腾讯与B站B站作为曾经的二次元圣地,在二次元的地位相当于耶路撒冷。


正所谓宗教不能没有耶路撒冷,正如二次元不能没有B站。2017年,B站创立国创区。至少为何叫国创而非“国漫”(虽然原指中国漫画,然而实际上早已指向中国动画,成为国产动画的专属名词),原本用户投票就是国漫,但是被一些漫画家反对之后,就换名字了。


国动不好听,于是选了个名叫国创。但是国创这名字实在是没什么人提,仍旧国漫国漫国漫国漫地叫。而后自2018年始,每年年末都会有一个国创动画发布会。自那时起,已有四届。每年稳定发布这些作品,B站大多作为投资方与出品公司一方,作品数量每年稳固上升,画饼也有,没有后文的有,作品质量好的也有,陷入抄袭风波的也有。反而更像一个正常的播放平台了。B站的劣势在于,大部分动画的IP都不其自身上,时常出现一些动画第一季在B站播,第二季就跑路了,跑去另一个财更大气更粗的腾讯视频。腾讯视频,或者直接称为腾讯,也有投资动画以及作为出品公司,但更重要的是,腾讯有自产ip的能力。腾讯动漫,这个平台不是国内发展漫画最早的平台,但现在肯定是发展得最好的。拥有现真·国漫第一ip的《一人之下》,相比后来者哔哩哔哩漫画,作品数据以及质量都很稳定。


目前哔漫处于一种上升期,换而言之就是现在的作品都不咋地。清一色的卖肉卖腐以及霸道总裁。前阵子我去翻了下哔漫的漫画,除了常见的日漫外,多了一批看封面就像是国漫,看标题像国漫,看内容也像是国漫特有的擦边球条漫。一如几年前我所看的腾讯动漫。只能说未来可期。除了腾讯动漫,还有一个阅文能给腾讯提供源源不断的ip,一些大火网文,找一些画师或者工作室,而后着手对其改编成漫画,进而再改编成动画。一个腾讯,就把ip的生产运作播放全都搞完了,只能说太强了。就目前网络动画平台而言,腾讯处于顶端,b站处于次席,其他的漫剧之类的基本可以忽略。喜羊羊沉寂之后,《熊出没》将其位置都占据住了,成为名副其实的少儿TV动画和动画电影第一IP。


每年大年初一稳定一部守门员动画,质量也越来越好。而沉寂许久的喜羊羊,在2018年卷土重来,到如今,虽不如往常,却也占得一席之地。追光继青蛇后又出了二郎神,哪吒降世之后又要闹落海。大圣归来后,续作遥遥无期。罗小黑众生之门后,有生之年。……时间还在继续流长,历史又是一个轮回。轮回 1981年 我国引进的第一部动画片就是《铁臂阿童木》,自此,日本动画正式进入我国市场。 


1986年 随着日本动画片《花仙子》的引进,中央台对进口动画片的垄断开始被打破。 1994年 中央电视台把动画片全都归到《动画城》节目里,起用了自己的卡通主持人--小鹿姐姐、张静姐姐。 2000年 国家广电总局出台了一项政策:电视台引进动画片必须得到审批,同时各个电视台播出动画片必须有比例限制。


2005年后,日本动画通过多个途径,随日本二次元一起来到国内。2007年,A站先建,却因时不时抽风的网站,直接导致另一个网站B站建立。时隔多年,然后直到现在A站也没站起来。2012年,土豆网占据先机,却错失良机,被优酷超过,继而被收购逐渐烂死。2014年12月,文化部下发了第二十二批违法违规互联网文化活动查处名单,重点整治含有宣扬色情、赌博,违背社会公德等违法违规内容的手机游戏和网络动漫。2016年,优酷仗着市场率率先发起版权大战,没想到现在最落魄的反而是其自身。B站被迫应战,赶鸭子上架了大会员,却在18年之后基本垄断了日本二次元动画。2021年,先审后播上线,腰斩了B站的引进动画,结束了多年以来动画的混战,让动画逐渐归于平静。或许这是国产动画的一个新的发展机会,又或者是另一个轮回的开始?完。


彬漫屋
知乎彬帝 致力于记录中国漫画发展的点点滴滴,挖掘那些被遗忘的冷门国漫 偶尔也写写影评,聊聊日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