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奖特辑 | 李昊:心向往之,行则必至

教育   2024-11-17 20:58   天津  


前言

“把自己的研究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让我们共同走进这位榜样的世界,听听他的故事,学习他的精神。



李     昊

获奖经历

本科生国家奖学金(连续三年)

天津市优秀学生

天津大学学生科技英才

天津大学三好学生

天津大学优秀学生干部

天津大学科技创新先进个人

天津大学学习优异先进个人

天津大学优秀共青团员


李昊学长好!恭喜学长再次获得国奖,也感谢你接受我们的采访。请问学长,你上大学前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哪些目标和期许呢?

在上大学之前,我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一些明确的目标和期待。首先,我希望在本科阶段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这不仅是为将来的研究生学习做准备,也是为了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自己在学术和技术上拥有较强的竞争力。同时,我也希望在本科期间能够逐渐明确自己的兴趣方向,找到那个让我真正感到热情和投入的研究领域,这样我才能在接下来的学术道路上专注且坚定地前行。


此外,我期望自己能在学术探索中产生一些实际价值,做一些“有用”的事情在未来,我希望不仅仅停留在个人成长上,更希望自己能够在科研或技术方面做出对国家、社会有意义的贡献。因此,我也设定了长远的学术目标,希望通过在本科阶段的积累和探索,为未来攻读博士奠定基础,把自己的研究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很幸运的是,经过四年的努力和老师、学院的培养,这些目标在很大程度上都实现了。这是我大学生活中感到最自豪的成就之一,让我更加坚定了今后的学术方向。


学长,你对大学的一个整体时间的规划是怎么样的?自己在各个时间段需要什么样的任务?

在大学的整体时间规划上,基础学习是第一位的,这不仅是大一大二阶段的重要任务,也是贯穿整个大学的核心重点。打好专业基础,才是将来有所作为的根本。无论是从大一到大四,夯实专业知识和技能始终是我放在首位的任务。

其次,在完成学业任务的基础上,我认为应该有选择性地去追寻自己的兴趣目标。课业之余,可以利用时间去深耕某些感兴趣的领域,或者培养一些个人的爱好。这些兴趣点可能是专业相关的科研探索、学术竞赛,也可以是更广泛的,比如参加社团活动、培养艺术爱好等。关键是要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方向,并持续付出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两点:首先是以夯实基础为核心目标,这是未来发展的基石;其次是在确保学业的同时去发掘兴趣,执行和丰富自己的爱好。这种平衡不仅有助于提升专业能力,也让大学生活更加丰富和有意义。


对于科研竞赛方面有什么建议吗?

关于科研竞赛,我的建议是不要急于求成,尤其是在对科研方向缺乏清晰认识的情况下。很多同学在初期会选择草率地确定课题开始行动,但往往很快就会发现这个课题可能并不符合自己的兴趣,甚至可能陷入一些“坑”,导致对科研的热情减退,时间和精力也无法得到理想的回报。所以,在参与科研竞赛时,选择课题和方向绝不能草率。


更合适的做法是,在大二这个阶段沉下心来,认真了解各个研究方向。首先,可以从大方向入手,系统性地了解当前专业里几个核心研究领域的概况和发展动态。每个大方向之下还会有细分的研究领域,这时可以细化自己的考察。通过对大方向和小方向的了解,你会逐渐建立起一个全面的知识图谱,知道有哪些研究机会可以选择。

接下来,在明确大方向和细分方向后,要结合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对比不同方向的前景。每个研究方向的发展潜力不同,有些领域可能当前较为热门,但存在技术壁垒或激烈竞争;有些领域则是新兴方向,可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论文、了解行业趋势,来判断不同方向的实际应用前景和学术价值。这样选择出的方向会更具长远价值,能够为你的研究生学习或职业发展提供更强的支持。

选择科研方向时,还要兼顾个人兴趣。科研本身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的过程,单纯的外界吸引力可能很难支撑你走得更远。只有找到真正感兴趣的课题,才会更有动力在遇到难题时坚持下去。可以通过与各位老师沟通交流,深入了解研究内容,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这样不仅能提升科研竞赛的参与体验,也能为未来的研究之路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如果上课的内容太难,该如何掌握?

遇到课程内容太难的情况时,首先要尽量保持上课专注,尽量听懂老师的讲解,哪怕一开始理解不深也不要灰心。像我自己当时,也经常在课上感觉“听不懂”,这是很正常的。对于特别难的内容,课下通常需要花更多时间去复习和巩固。上课的1.5个小时,可能在课下要花3到4倍的时间去理解消化,甚至6倍的时间去掌握和熟练应用。所以不要急于求成,投入的时间一定会带来收获

简而言之,对于难懂的知识内容,课后反复复盘是关键。可以先从复习课堂笔记、查阅教材和相关资料入手,然后逐步理解每一个知识点。学习过程中不妨尝试自己讲解出来,或者在练习题中检验理解。随着投入时间增加,你会逐渐掌握,甚至达到能够灵活应用的程度。


学长在大一大二学习的时间如何分配?

在大一大二的时间分配上,建议制定一个清晰、合理的作息计划,确保每天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序推进。我的方法是上完课后会尽快找到固定的学习地点,比如去23号教学楼自习,复盘当天的课程内容,消化新知识。对于即将到来的考试,我会提前做常规复习,每天坚持到晚上的10:45左右,直到教学楼铃声响起再返回寝室。这种固定的学习习惯帮助我保持专注,也避免了临近考试时的过度紧张。

大一和大二阶段尤其关键,要尽量多思考和多尝试,不要害怕试错。这是为未来打基础的时段,同时也是摸索自己学习方法和适应大学节奏的重要时期。建议在这两年中多和学长学姐们交流,听取他们的经验,少走弯路。大一下学期通常是大学生活的第一个分水岭,很多同学因为适应了大学节奏、成绩相对稳定,就容易逐渐松懈。大一结束到大二上学期的这段时间是关键期,保持学习的主动性非常重要。

大一不建议急着参与科研项目,原因是科研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在初期往往难以胜任。前两年最重要的任务是夯实专业基础,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这期间可以多锻炼阅读学术论文的能力,学会理解研究方法、分析数据,并尝试整理自己的思考。这些能力在将来进行科研时会非常有帮助。

概括起来,大一大二的学习时间分配要围绕打牢基础、拓宽眼界展开,主要聚焦在课程学习、巩固知识、加强与同学及学长学姐的交流,形成自己的学习节奏和习惯。到大三时,经过前两年的积累,你会有更清晰的方向和更成熟的思维,为专业深造和科研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学长如何应对长期学习工作之后的疲乏

应对长期学习和工作的疲惫,我总结了一些有效的方法。这种疲惫其实是很常见的,尤其是在面对高强度学习和科研任务时,不仅体力上会感到消耗,心理上也会有一些倦怠感。因此,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去调整,缓解这种疲惫。首先是要建立合理的作息规律。熬夜可能偶尔难以避免,但长时间的不规律作息会让身心都承受压力。建议尽量保证一个固定的作息时间,优先保证每晚的睡眠质量,即使很忙的时候也可以试着保证6到7小时的睡眠。一个好的作息规律能帮助大脑和身体更好地恢复,让你在应对任务时更加专注和有效率。


劳逸结合也是应对疲惫的关键。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学习会导致注意力和效率下降,所以定期的休息很重要。可以采用“番茄钟”这种方式,集中40-50分钟后,休息10分钟,给自己缓冲的时间。长期保持这种高效的工作模式,可以提升整体效率,也能减缓疲劳。

最重要的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疲惫不仅是身体上的,心理的放松同样重要。平时可以培养一些个人兴趣,譬如读书、听音乐、绘画,或者和朋友交流,放松心情。适当的社交活动也有助于缓解压力、获取新的能量,给自己继续前进的动力。



最后:谢谢李昊学长的倾情分享!

本次访谈到此结束!


供稿 | 胡雄飞 许意超

排版 | 彭瑶

执行编辑 | 顾贝贝

审核 | 精仪学院宣传中心




天大精仪团委
精仪团委,服务青年成长。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团委唯一官方微信平台,发布学院动态、学习学术、生活帮助、教师同学经验贴......还有不定期推广的文体线上线下活动!亲切、贴心的校园生活百科,点关注,尽可获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