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风起堂主人
来源 | 风起堂观察(funqitun)
投稿 | funqitown(微信)
华为王海杰和摩托罗拉GSM研发总工程师一起喝酒,
白发苍苍的老外科学家问王海杰:你年龄多大?
王海杰:32岁。
老科学家听了,趴在酒桌上哭了:我们干了30多年,被你们10年不到就超过了!
这是华为高级管理顾问田涛教授提到的一个真实的华为故事。
2003年,华为在GSM领域的技术追赶,已经在很多地方实现或超过了老牌通信巨头摩托罗拉,摩托罗拉干脆放弃自身的无线产品研发,与华为谈判,贴牌生产华为的产品。
当时华为谈判代表是王海杰,摩托罗拉一方是其GSM研发总工程师,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科学家。
谈判顺利结束后,晚上大家去酒吧喝酒庆祝时,摩托罗拉的这位白发苍苍的老科学家,问王海杰:Jack,您今年多大?
王海杰回答:32岁。
摩托罗拉的老科学家神情落寞地说:我进摩托罗拉时你还没有出生,我从事无线研发30多年了,却被你们一家做了10年不到的公司超越了……
话一说完,老科学家趴在酒桌上哭了。
又过了10年,王海杰已经是华为上海研究所所长,管理着上万人的研发团队。
华为的成功,当然离不开王海杰这样的一个个英雄。
“英雄不问出处,出处不如聚处”,正是因为有无数的这一个个英雄,都聚集到华为,就成了“遍地英雄下夕阳”,华为也就登上了一个个山顶。
比如余承东,他的清华大学研究生导师对余承东的评价是:不适合到企业和社会上工作,只适合搞研究。
但就是这个被华为人称为“余疯子”,被外界称为“余大嘴”的有着“性格缺陷”的人,却成了华为两大主业“圣无线、神终端”的缔造者。
余承东的胆大冒进,曾在华为内屡屡遭遇被拉下马的危机,但任正非却说:“就让余疯子搞黑与白去,我们多点灰度,不正好和他对冲一下。”
就这样,华为的无线产品线(运营商BG的前身),在徐直军、余承东、万飚、汪涛等人的带领下,从几个人急剧膨胀到今天的几万人,承载着公司1/3以上的销售额和一半以上的利润。
余承东掌管终端业务后,以“赶超苹果三星”目标和勇气,短短6年的时间,余承东领军消费者业务完成了从B端到C端的切入,到2018年华为终端的销售收入已首次赶超运营商业务,几乎再造了第二个华为。
不仅如此,余承东多年前吹的牛也在2020年一度成为现实,华为终端业务实现了全球市场份额对三星和苹果的超越。
很多人学华为而不得要领:为什么那么多优秀的知识青年愿意追随任正非,那么多“枭雄式”的“李云龙”愿意集结在统一的旗帜下,向着同一个目标前进?
任正非却说,自己啥也不懂,就是拎着一桶浆糊,把这十几万人糊在了一起,朝着一个目标前进。
然而,这一桶浆糊可不得了,竟能够“寄托和容纳近20万青年才俊的个人雄心、远大抱负、成就感”。
“英雄不问出处,出处不如聚处”,华为从几个人的个体户,到近20万人的“长期坚持艰苦奋斗”,几十年集中力量聚焦主航道,第一次在基础技术领域撕开了西方盘踞的“城墙口”,华为也成了中国高科技的一面旗帜。
很多学华为而不得的人不解:
为什么自己也很努力工作却收效甚微?
为什么工作总是越做越忙,越忙越乱?
为什么工作中的错误总是越做越多?
为什么公司的业绩始终不见起色?
为什么管理得很严格,却总是难以起到应有的效果?
但是,
为什么华为的工作效率很高?
为什么华为员工的执行力如此强?
华为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依靠什么来获得发展?
要学习华为和任正非,就要了解任正非和华为的一路艰辛和成长历程,了解任正非的管理方法和哲学。
推荐这一套集成任正非灰度管理哲学、华为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华为管理三部曲——《以奋斗者为本》、《价值为纲》、《以客户为中心》:
由任正非批阅、轮值CEO审读的华为公司正式授权著作,解读华为管理层30多年的管理实践,细说了华为如何形成“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核心价值观,又怎样打造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被经济学家周其仁教授称为“一本企业真经”,值得每一位学习和成长中的个人、企业去读一读。
另外,如需更好地理解华为,田涛教授的新著《在悖论中前进》,无疑是最佳参考,更是权威参考,也非常值得一读。
▼▼▼
感兴趣的即可点击下方卡片查看
参考资料:
田涛、吴春波合著《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
田涛著《华为访谈录》、《理念·制度·人》;
吴春波著《华为没有秘密》;
田涛教授最新著作《在悖论中前进》;
黄卫伟《价值为纲》《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 。
注:本号所发表内容凡注明来源的,版权归原出处所有(无法查证版权的或者未注明出处的均来自网络,系转载,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号会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