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馆在即 | 沉浸式“重走”陶寺考古路~

民生   2024-11-11 11:50   山西  

时移世易

沧桑变幻


4300多年前瑰丽辉煌的文明

如今大多埋藏于田野之下

然而

文脉不断 人脉不息

数代考古人不惧艰辛、孜孜以求

不仅令这些文明的遗存重见天日

更赋予其新的生命和灵魂

让它们得以与这片土地上

传递了息息薪火的人们

再次相遇



细数陶寺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历程

巍巍都城

正闪耀着古老而绚烂的光彩

“欢迎大家来到陶寺遗址考古厅!”跟随陶寺遗址博物馆讲解员曹慧惠的脚步,记者来到二楼考古厅,一进门,两侧颇为写实的墙壁令在场的所有人为之一振。
“它们复原了陶寺遗址的地层和文物埋藏情况。”曹慧惠介绍,“在这个展厅里,我们将依次向大家展示‘陶寺遗址四十余载考古征途’的辉煌篇章、考古队伍在发掘期间所使用的多样工具,以及‘历代陶寺考古人的接力与风貌’,体会他们为追寻历史真相所倾注的汗水与心血。”

“时光回溯到1958年,基层文物工作者丁来普,在晋南的一次文物普查中偶然间揭开了陶寺遗址的神秘面纱。随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队在队长张彦煌的带领下,经过多次大规模调查,逐渐明确了陶寺遗址的范围。1978年起,陶寺遗址进入了大规模发掘阶段,高天麟、高炜、张岱海等学者不仅发掘出大量的珍贵文物,还首次提出了‘陶寺文化’的概念,构建了陶寺文化的年代序列,为探索华夏文明起源提供了关键证据。”
青灯黄卷 薪火相传
在曹慧惠的讲述下

历代陶寺考古人的接力故事

渐渐清晰

在这漫长的发掘历程中,每一位陶寺考古工作者都是故事的主角。从最初的高天麟、高炜、张岱海,到后来的李健民、梁星彭、何努、高江涛等历任领队,他们率领着考古队伍,包括科研人员、考古技师、地方文物工作者以及高校师生,共同克服重重困难,创造了无数考古奇迹。
考古工作者的背后,还有那些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员,他们不仅是遗址发掘的直接参与者,也是历史的守护者,与专业团队一道,共同书写了陶寺遗址发掘的辉煌篇章。

聆听着曹慧惠的讲解,记者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继续漫步于这充满神秘与厚重历史感的空间。

“大家可以通过面前的触摸屏详细了解在陶寺考古过程中包括物探、航天、遥感、数字智能等各种新技术的使用细节。”在曹慧惠的讲解下,记者体验着面前以鲜活影像与交互技术灵动呈现的科技化手段,深刻感悟陶寺遗址在发掘过程中现代技术的运用情况;在田野探方模拟体验区内,逼真的场景复原让荒芜的“考古现场”尽收眼底。“这里采用考古探方的形式,模拟设计考古现场,复原小型墓葬,将一些陶寺典型文物分地层或区域预埋,体验者可通过探索挖掘进行互动。”曹慧惠说。

移至文物修复区,仿佛步入了文物的“生命重塑殿堂”。游客可以将破碎的陶片、锈蚀的金属重新拼凑成完整的艺术品,过一把“文物修复师”的瘾,让历史的记忆得以延续。

陶寺遗址的发掘

是几代人的接力探索

是考古学与现代科技

完美结合的证明

也是中国考古历程的一个缩影


让我们带着对历史的敬畏

走进陶寺遗址博物馆

探索那些未解之谜

追寻文明的足迹

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文/图/视频 临汾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宗林 亢亚莉 任怡星 刘临琦

编辑 荀丹薇

校对 霍艳娟 孙清清

责任编辑 卢婷

临汾日报
临汾日报官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