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Enhanced soil moisture–temperature coupling could exacerbate drought under net-negative emissions
期刊:npj Climate and Atmospheric Science
01 研究背景
干旱被视为过去50年全球十大灾害中最致命且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由于全球变暖,全球干旱的频率、严重程度和空间覆盖范围将会显著增加。陆地—大气(LA)耦合是预测未来气候和与水文气候极端事件相互联系的最重要方面,因此有必要系统和全面地研究气候缓解情景下LA耦合如何影响全球干旱。
基于此,Mondal(2024)等利用社区地球系统模型(CESM2)模拟了净零排放和净负排放情景,探讨了在这些情景下全球干旱的演变和传播变化,以及LA对干旱发生的影响。同时,本研究将结果与社区地球系统模型集合(CESM2-LE)和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六阶段(CMIP6)的二氧化碳去除模型比对计划(CDRMIP)进行对比,以评估结果的稳健性。
02 研究数据与方法
2.1 研究数据
本研究使用的所有变量(降水量、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平均温度、净太阳辐射、风、相对湿度、蒸散发与土壤湿度)均来自于CESM2模拟。研究考虑了理想化的二氧化碳强迫,设计了两种气候缓解情景,强调了人为二氧化碳变化的三个关键状态:增加、减少和恢复。在这两种情景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变化模式如下:首先,从2000年到2025年,人为二氧化碳排放量呈线性增长趋势,随后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直到2197年下降至2000年的二氧化碳浓度水平,最后,在2200年恢复到原始浓度状态并持续到2400年。对于净零排放情景,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在2124年达到0并维持到2197年;而对于净负排放情景,二氧化碳排放在2124年从正值转为负值,并持续到2197年。
本研究将CESM2-LE的50个集合成员和CDRMIP的4种模型结果与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了降水、蒸散发和干旱指标的空间模式,发现二者模拟结果大致相同。
2.2 干旱检测指标
本研究利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来反映全球干旱,采用12个月时间尺度的SPEI来分析干旱的长期趋势与年际变化。本研究基于Vicente-Serrano (2010)提出的方法计算了SPEI,并采用改进的Penman-Monteith(PM)方法计算了蒸散发(PET):
其中,Δ为饱和蒸汽压曲线的斜率,T为日平均温度,es与ea为饱和蒸汽压与实际蒸汽压,Rn为地表净辐射,G为全波大地热通量,γ为湿度计算常数,U为日2m平均风速,CO2为大气二氧化碳浓度。
2.3 干旱特征
本研究将干旱定义为SPEI ≤ -1,采用游程理论(Run Theory)定义了干旱的持续时间、频率、强度与影响面积。本研究将干旱持续时间(DD)定义为干旱事件开始和结束之间的总月份数;将干旱频率(DF)定义为一年内区域发生干旱事件的数量;将干旱强度(DI)定义为事件期间的平均干旱指数;将干旱影响面积(DA)定义为发生干旱的最大网格数,并以总面积的百分比形式表示。
2.4 土壤湿度—温度耦合度量
本研究评估了土壤湿度(SM)与温度(T)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反映LA的耦合强度。本研究将SM-T耦合定义为:
其中,π为耦合强度,T'为标准化温度异常,Rn、E和Ep分别为地表净辐射、实际蒸散量和PET,λ为汽化潜热,e'表示SM稀缺对感热通量的影响。π为正时表示SM-T耦合增强,负值表示无耦合。
03 研究结果
3.1 二氧化碳减排下的全球干旱趋势
在净负排放和净零排放情景下,全球干旱面积总体上占全球土地面积的45%和47%。在净零排放情景下,干旱主要发生在西非、美洲中部、格陵兰岛等区域,而在净负排放情景下,主要位于西非、东非、南亚、俄罗斯东部等区域(图1)。此外,在净负排放情景下,全球整体干旱程度可能会加剧,但区域差距明显,南美洲和北美洲净负排放会减弱干旱的强度,但在美洲中部和非洲等地区净零排放会减弱干旱强度(图2)。
图1 (a)净零情景(b)净负情景下的干旱指标(SPEI)线性趋势(c)三种情景下的SPEI核密度图。
图2 不同地区三个情景下的平均SPEI箱线图(a)全球(b)北美洲(c)中美洲(d)南美洲(e)欧洲(f)非洲(g)亚洲(h)澳大利亚
本研究利用CMIP6 CDRMIP实验对SPEI趋势进行了分析,以检验研究结果对于干旱分布的稳健性。结果发现,二氧化碳增加和减少的阶段的SPEI变化呈现相反的趋势,与模型确定干旱分布十分相似,且全球大部分陆地呈现同质模式(图3)。
图3 CMIP6 CDRMIP实验下的干旱趋势。(a)二氧化碳增加阶段。(b)二氧化碳减少阶段。
3.2 干旱特征的变化预测
在净负排放情景下,全球陆地干旱持续事件将增加66%以上,频率增加68%,强度增加74%。相比之下,净零排放情景下,以上因素分别增加64%、67%和71%。在净零排放与净负排放情景下,大多数地区的干旱特征都表现出相似的空间模式。然而,在区域尺度上,净负排放条件下的干旱情况比净零排放条件下更加严重,特别是在美洲中部、非洲、澳大利亚与亚洲(图4)。
图4 相对于参考期,净零和净负情景下平均干旱(a、b)持续时间(c、d)频率(e、f)强度的空间模式。干旱特征(g)持续时间(h)频率(i)强度(j)面积的全球变化。
3.3 LA对干旱的影响
LA较强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赤道及赤道以南的地区,在参考期,撒哈拉大部分地区、非洲南部、亚洲南部等区域的LA耦合增强,在二氧化碳排放减缓的情境下,LA较强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南亚、西非、美洲中部等地区。当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净零水平时,LA的增强会减弱,但当达到净负排放时,耦合会显著增强。在干旱显著增加的区域,LA增强程度最高,这表明SM减少推动了温度加剧,两者的耦合占据主导地位(图5)。
图5 (a)净零情景下的耦合强度的线性趋势的空间模式。(b)净负情景下的耦合强度的线性趋势的空间模式。(c)三种情景的π核密度图。
为了解干旱年份与非干旱年份的LA差异,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了中度、重度和极端干旱年份的耦合强度。干旱和非干旱年份的SM-T耦合强度变化在空间分布和幅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空间上,干旱开始时,干旱易发区的耦合强度呈显著增加趋势,在非干旱年份,耦合强度呈现下降趋势,干旱年份的耦合强度高于非干旱年份。在净零和净负情景下,干旱开始时SM-T强度分别增加了4倍和8倍,这表明LA在干旱形成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此外,耦合强度随干旱的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增强的耦合作用会影响干旱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干旱年份中,净负情景下的整体耦合强度比净零情景下的有所增加(图6)。
图6 (a,b)净零和(c,d)净负排放情景下干旱和非干旱年份耦合强度线性趋势的空间格局。(e)三个时期干旱和非干旱年份耦合强度的箱线图。(f)中度、重度和极端干旱年份耦合强度箱线图。
3.4 主要驱动因素变化
2000-2200年净零和净负情景下气候变量发生了强烈的变化(图7),降水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在净负排放下,75%的陆地降水量减少,而净零排放下为64%,显著减少的区域主要为非洲东北部与南亚。同时,SM减少的趋势在降水减少的区域一致,在净零和净负情景下,显著减少的区域增加了20%和3%。PET的变化显示出与降水和SM相反的趋势,在降水和SM减少的区域,PET大多增加,这表明SM亏缺与PET相互作用。在净零情景下,PET在21%的陆地上增加,在净负情景下为10%(图8)。
图7 2000-2200年(a)温度(b)PET(c)降水(d)SM的时间变化。
图8 (a)净零情景下降水的线性趋势空间分布。(b)净负情景下降水的线性趋势空间分布。(c)净零情景下SM的线性趋势空间分布。(d)净负情景下SM的线性趋势空间分布。(e)净零情景下PET的线性趋势空间分布。(f)净负情景下PET的线性趋势空间分布。
04 主要结论
(1)全球气候系统及其相关的风险会随着二氧化碳排放的减少而降低,当实现净零排放时,未来干旱的可能性会大大减少,但在一些干旱多发地,净负情景可能会导致干旱的加剧。
(2)在气候缓解的情形下,SM-T耦合对未来的干旱变化存在显著贡献,在净负情境下SM-T耦合呈现增强模式,可能会导致未来的干旱发生和扩大。从区域角度看,南亚和中非等地区将因降水量减少与PET的增加而经历干旱事件。
05 引发思考
本文利用CESM2分析了净零和净负排放情景下的未来干旱情况,主要关注二氧化碳的三种状态,即增加、减少和恢复。结果表明,净零排放比净负排放更能有效缓解干旱,由于PET影响,在净负排放下干旱趋势和特征显著增加,尤其对中非和南亚地区影响显著。未来,仅靠减轻二氧化碳排放可能不足以应对未来的干旱情景,为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新的见解。
编者注
以上总结仅代表个人对论文的理解,仅供研究参考所用,不用于商业用途。若上述理解内容有误,请以论文原文为主。
参考文献
Vicente-Serrano, S. M., Beguería, S., & López-Moreno, J. I. (2010). A Multiscalar Drought Index Sensitive to Global Warming: The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 Journal of Climate, 23(7), 1696–1718. https://doi.org/10.1175/2009JCLI2909.1
原文出处
Mondal, S. K., An, S.-I., Min, S.-K., Jiang, T., & Su, B. (2024). Enhanced soil moisture–temperature coupling could exacerbate drought under net-negative emissions. Npj Climate and Atmospheric Science, 7(1), 265. https://doi.org/10.1038/s41612-024-00820-0
文字来源:杨雅淇
图片来源:https://www.nature.com/
编辑:杨雅淇
审核:谷天顺 王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