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因为哪首诗,爱上李白的?对这个问题,笔者给学生们做过一次统计。基本上大伙儿答的都是一些颇具豪情的作品,其中有一首五言古诗的出镜率是极高的,它就是《侠客行》:
《侠客行》(节选)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这首诗大概写于公元744年,此时43岁的李白已被“请”出了宫,皇帝给了他一些金子,史称“赐金放还”。看起来这些金子的数量确实不少,因为此后的李白就开始过起了优哉游哉的游历生活,虽然那一丝不甘心还在,但却并不影响他的洒脱。一路游到齐州时,李白写下了这样一首游侠之作。
李白一生尚武,一把青莲宝剑长期别在腰间,写出这样的豪情之作自然在情理之中。诗中最经典的就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这两句,现在很多武侠作者把它们写进了自己的作品里。但这两句中有一个颇有争议的词,它就是:留行。
这两个字到底是何意?曾引起过不少诗迷的讨论。很多网友认为,“行”应该指的是行踪,意思是这位侠客十步杀一人,惩恶扬善后就离去了,奔走千里都没有留下行踪。由此可见这位侠客的武功之高强、行事之低调,甚至有些武侠迷认为这体现了他的轻功很高。
但如果是这样理解那后一句显然就对不上了。后一句“事了拂衣去”,说的才是行侠仗义后离开的事。李白是何等文字高手,怎么可能前一句和后一句的意思基本一样,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这首诗显然是有瑕疵的。
事实上,这里的“留行”还真不是留下行踪的意思,它的意思应该是:停止、阻挡。也就是说“行”这个字是一个动词,侠客打算前来行侠仗义,中间不管有多少阻碍,都没有办法挡住他前行的道路。所以这10个字的意思应该是:
侠客的武艺高强,十步之内可斩杀一人,千里之行,无人可挡。
它写的是侠客行侠的过程,这样才能与后一句“事了拂衣去”完美地接上。那么有同学可能会觉得奇怪了,李白用词也太偏了吧,为何非得这样写?
这事还真不能怪李白误导我们,“留行”二字在古代一直就是这个意思。这个用法最早出现在《孟子.公孙丑下》一文中,文中写道:
孟子去齐 ,宿於昼 ,有欲为王留行者。” 赵岐注:“欲为王留孟子行。”
这里的“留行”就是阻挡之意,此后《韩非子》、《汉书》、《隋书》中都用到了这个词。当然此词最后这么有名气,还是因为李白的这首《侠客行》。说了这么多,笔者想问一句:有多少人和我一样,曾理解错了这句诗?
事实上,像这种理解错名句的事是经常发生的。再给大家举一个例子,《诗经》里有一个名句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很多人都认为这个话的意思是:用别的山头的石头,可以攻击玉石。如果是这样理解,那就完全理解错了“攻玉”二字的意思,其实它是打磨玉器的意思。
古人认为“玉不琢,不成器”,一块好玉是由石头等器具打磨出来的,所谓的攻玉实际上指的锤炼出一块好玉。现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意思引申过来是:别国的贤才可以为我们所用;也可以比喻别人可以帮我们改正自身的缺点。
很多古诗词背起来简单,但理解起来却往往有歧义,这就要求我们读诗词时不能囫囵吞枣,要仔细了解古人的用词习惯。大家还知道哪些容易理解错的诗句?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