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2020年中国耕地景观细碎化空间分异性与影响因素分析

百科   2025-02-04 08:01   陕西  


《农业工程学报》2024年第40卷第21期刊载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单位陈万旭、段斌俏与曾杰的论文——“1980—2020年中国耕地景观细碎化空间分异性与影响因素分析”。该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42371258)资助。


引文信息:陈万旭,段斌俏,曾杰. 1980—2020年中国耕地景观细碎化空间分异性与影响因素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202440(21)221-231. 

DOI:  10.11975/j.issn.1002-6819.202403117

研究目的与方法:

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耕地景观细碎化严重阻碍了农业规模化发展。科学揭示中国耕地景观细碎化时空格局,对精细化耕地保护政策制定耕地资源高效集约规模利用以及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该研究基于土地利用遥感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了中国县域耕地景观细碎化水平,然后结合核密度估计揭示其时空演变特征,后借助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特征

结果与结论:

结果表明:1)1980、1990、2000、2010、2020年,全国县域耕地景观细碎化指数平均值分别为5.544、5.546、5.567、5.619和5.669。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四川盆地的耕地景观细碎化指数较低黄土高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东部、秦岭以及大巴山脉的耕地景观细碎化指数较高

2)全国县域耕地景观细碎化指数整体上不断增大,细碎化指数的区域间差距逐渐缩小。除青藏高原、北方干旱半干旱区和东北平原区外,其他区域耕地景观细碎化整体呈加剧趋势。

3)1980—2020年,耕地面积减少同时耕地景观细碎化指数增大的县域单元占比最高。

4)耕地景观细碎化指数影响因素空间异质性特征显著。未来中国耕地利用需注重格局优化,耕地景观细碎化治理需秉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借鉴各地治理模式,做到多元参与、统筹协调、辩证治理



»» 点击  阅读原文  免费获取全文


水土保持之点滴
转发和编辑水土保持及其相关的内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