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核理化公司实体化运行以来,公司始终把握产业发展重要机遇期,作为核科技创新“国家队”,切实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跑出研产融合“加速度”。三年累计产业收入突破1亿元,2024年总营业收入首次突破6000万元,连续三年实现50%以上增长,核理化公司正朝着高质量发展目标加速迈进。
坚持科产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
三年来,核理化公司以打造高新技术高质量发展平台为目标,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竞相涌现,同位素产业发展迈向快车道,国内首次获得高丰度镍-64、锗-76、钼-100、镱-176同位素,在集成电路、自动视觉装备、电调阀等研产融合领域取得新成果。2024年,成功获评天津市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称号。
强化市场牵引,“两翼齐飞”见成效
积极变革科技产业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核科技创新链“链长”作用,与装备制造、生产运行等单位形成广泛价值共同体,集中优势资源攻克技术难关,持续提高产业链核心竞争力。2024年,公司西部、东部、南部等四个区域研发中心先后实现实体化运作,并取得业务突破,签署集团外市场订单超2000万元;稳定同位素产业实施公司化运作,区域发展协同联动、积厚成势,成功实现市场开发和科研能力双提升。
发挥技术优势,加强战略合作
积极组织举办和参加国内大型论坛、展会,成功举办两届“稳定同位素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为国内科研院所、高校、企业搭建跨学科、跨行业学术交流平台,行业影响力显著提升。深化科技产业“握手通道”,积极落实战略合作协议,建设“院企合作”典范,年度累计形成40余项合作发展意向,与20家单位签订技术合作、成果应用协议,中频电源、电调阀、薄膜真空规等产品先后通过验证,并在系统内外多个领域实现批量化应用。
厚植创新沃土,优化项目体系
优化完善项目管理体系,全面实施项目经理负责制,深化科技产业“握手通道”,大力推行项目“悬赏”、“双跨”与“揭榜挂帅”制,近三年直接研发经费累计投入超过2000万元。发布产业化项目管理办法、销售项目激励细则,加大产业创新激励力度,累计发放“悬赏”与“双跨”激励超过300万元。
深化改革创新,激发活力动力
进一步深化内部管理改革,提升运营效率。优化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项目进度、资源配置和成本管理全过程精细化控制,确保各项研发和生产任务高效推进。大力支持员工培训和职业发展,吸引一批高素质科研、工程人才。三年来,通过举办学术技术交流和创新竞赛,搭建内部知识共享平台,有效提升了员工归属感和工作积极性。
2025年,核理化公司将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成为国内外领先的核科技产业领军企业,为实现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中核力量!
文|科技与市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