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区人民医院徐昌勇主任医师的帮扶指导下成功开展一例引流手术。璧山区卫生健康委供图
11月12日,记者从璧山区卫生健康委获悉,自今年6月在全市率先推出党建医共体以来,该区基层诊疗量占比从去年同期的55.93%提升至今年同期的66.71%,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也分别减少约180元/人次和200元/人次。
“自2023年璧山被确定为全市首批医共体改革试点单位以来,我们就一直在思考如何发挥党建统领作用,让这项改革释放惠及民生的巨大能量。”璧山区卫生健康委党委副书记张琴介绍,今年6月,他们依托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两个党建指导中心,将全区15个镇街的基层医疗单位党支部纳入成员单位,实施组织联建、党员联管、活动联办、人才联盟、学科联动、行风联防等“六个联合”,在全市率先推出党建医共体,着力解决医共体改革中的组织、管理、人才等若干瓶颈问题。
在璧山区璧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李勇看来,党建医共体成立短短5个月来,已经给中心和患者都带来了切切实实的变化:通过解决人才和技术瓶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些不曾开设的科室实现了“从无到有”;部分技术力量薄弱的科室实现了“从弱到强”;还畅通了针对患者的转诊会诊绿色通道。
“要是在以前,我们只好建议患者转至上级医院接受治疗,得益于党建医共体,我们让她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得到了妥善治疗。”李勇回忆,今年7月,辖区一名63岁女性肺癌患者在中心内科住院时,出现了胸腔积液的症状。但由于缺乏诊疗经验和设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无法独立完成穿刺引流术,李勇立马想到作为党建医共体牵头单位的璧山区人民医院,并给作为帮扶组长的该院党委副书记陶锐打去求助电话。
当天下午,陶锐就带着璧山区人民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胡学进团队一行4人,来到璧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不到半个小时时间,为那名患者完成了穿刺引流术。没过几天,这名患者在症状好转后出院。“这不仅仅是帮助这名患者解决了病痛,更重要的是通过示范教学,让中心两名医生也掌握了穿刺引流术,现在已经可以独立开展这项诊疗技术。”李勇说,类似的例子在党建医共体成立以来还有很多,比如中心五官科在党建医共体的帮扶下开展首例喉部肿物取出术后,现已开展同类手术15台次;继首次开展气管插管全麻术后,中心已独立完成该类麻醉术36台次;新增设的皮肤科自开诊以来已接诊患者860人次……今年1至9月,中心门诊接诊量同比增加24%。
不仅是地处城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近水楼台”的优势,地处农村地区的卫生院也同样从党建医共体中受益。
“今年我们将采购设备常态化开设CT影像检查,目前,党建医共体派驻的常驻帮扶团队,正对全院医护人员开展相关培训,让我们能够顺利掌握CT检查这一医学影像技术。”璧山区八塘镇中心卫生院党支部书记、院长高定梅告诉记者,该院不仅服务八塘镇近万名常住人口,还辐射周边数万群众。今年,党建医共体成立后,区中医院不仅派出了由3名科室负责人和两名医学博士组成的专家团队,在每月逢赶集时到卫生院坐诊,还派出了包括“医护技管”在内的4名常驻帮扶团队,在临床、医技、护理、管理等方面给予他们全方位帮扶,让基层医疗水平得以提升。
这只是璧山区党建医共体成立以来,取得诸多成效的两个片段。张琴告诉记者,通过“六个联合”党建医共体的建立,璧山区卫生健康系统形成了体系完整、功能互补、协同高效的党建工作新机制,激发了基层党建统筹联动、资源共享、相互促进的新活力。截至目前,已累计在基层开展诊疗2.5万余人次,提供医技、护理、医学服务6.6万余人次,推动基层医疗机构针对66个基本病种的首诊能力实现100%全覆盖。数据显示,今年1-9月,全区基层诊疗量占比从去年同期的55.93%提升至今年同期的66.71%,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也分别减少约180元/人次和200元/人次,用药满意度达97.23%。
编 辑:邹梦雨
初 审:谢 捷
总编辑:韩 霄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璧山区融媒体中心所属平台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