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开模 | 探访塘坑头

文化   2024-09-26 23:48   安徽  


塘坑头,祁门南路一个即普通而又不平凡的自然村,距县城25公里。9月中旬一个秋高气爽的下午,闲情所致,骑上电瓶车一路沿着阊江河南下,行至塔坊镇前的桥头时左转,再沿着塔芦公路继续南下,大约骑行了半个小时,便来到了塘坑头村的出口处,抬头一看,只见眼前有一块指示牌,上面写着“祁门县人民民主政府旧址”,受好奇心驱使,就调转了车头左拐,沿着一条宽阔的水泥公路行了1.5公里,来到了该“旧址”——塘坑头村。

塘坑头村,顾名思义,与山坑有关。走进这个村子,只见整个村庄的房子基本上依着一条大山坑两边而建。从村头到村尾大约有一里路长,而且在这条长长的坑上从头到尾较为整齐的架了13座小型的水泥桥,有拱形的,有平板的。但不管那种形状的,桥上的栏杆都清一色用不锈钢做的,在太阳的照射下闪着耀眼的光,一眼望去甚是有点好看,不失为村子里一道特殊的景观。更让人值得一看的是,这个村子不仅是一个传统的村落,它于2020年3月作为第二批村落单馆入驻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而且该村还有着丰富的红色历史,是解放前的皖赣浙省委领导下的苏区根据地和红军游击区之一。据有关资料所知,1949年4月初,为迎接解放大军渡江,皖浙赣工委决定成立“祁门县人民民主政府”,并于4月7日在塘坑头村方家祠堂召开成立大会,部署筹备粮草、军鞋、瓦解敌军、迎接大军渡江等工作。当时,来自休宁、黟县、婺源和浮梁等地及全县各地各阶层2000多名代表参加成立大会。郁达人作了题为《目前形势和县人民政府成立重大意义的报告》,来自各地的代表向大会致词祝贺,大会还检阅了四个威武的民兵中队。大会开了三天,4月9日,经过民主选举,郁达人(马文杰)当选为祁门县人民民主政府首任县长。新政府的成立具有重大的政治影响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随后祁门全境的解放和管理、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1949年4月26日,祁门解放,县人民民主政府迁至县城。

沿着这条塘坑往上走,便看到了坑边一幢老房子的墙上用红漆书写的“革命理想高于天,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红色标语,一下子便让人联想到了烽火硝烟战争年代此地发生的一些革命故事。继续沿着这条坑边街道往前走不多远,就看到了“祁门县人民民主政府旧址”的指示牌,指向“方氏宗祠”,因而就想进去看看这座非同一般的“方家祠堂”,却发现大门是锁着的。便问了下这座祠堂隔壁的人家能否借到钥匙开门进去看看,刚好祠堂的钥匙就在他家里,方军强大哥便爽快地拿钥匙开了门,领着我走进了方氏宗祠。当他听说我是祁门西路历溪的,便连连说历溪是个旅游的好地方,也是个革命的村子,新四军在历溪坞里打游击的故事很出名。因为他是个常年做干货生意的,今年57岁,祁门的东南西北路哪里他都比较熟,见多识广。来到方氏宗祠内,只见整个祠堂也是分为三进的,即前堂,中堂和寝堂。里面的建筑雕刻是普通的徽派风格,不同的是它的前堂还建有一个古戏台。如今这个古戏台上还挂着“一面党旗”和“入党誓词”,并且在中堂的天井口处还挂着 “中共一统”和“普天同庆”两块牌匾。方大哥告诉我,据说当时的大会盛况空前,赠送的贺联锦旗、贺匾20多幅,挂满了会场。其中,当时奇岭口村送的贺匾上“普天同庆”四个金光大字,道出了劳苦大众盼望解放的共同心愿。今天,看到这两块牌匾,也就仿佛让人看到了当时的劳苦大众翘首以盼的自由解放的曙光即将到来的喜悦之情。

我和方大哥一边交谈,一边听着他对发生在这个宗祠内的这段红色革命故事的讲解,同时,还向他请教和了解了一些关于这个塘坑头村的来历、方氏宗祠建造年间及方氏后裔繁衍等村情故事。从中得知,这座曾作为祁门县第一届人民民主政府所在地的方氏宗祠建于明代,现已被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县人民民主政府迁至县城后,这个旧址一直保留着,但文革期间这座宗祠也遭到了较大程度的破坏。不过,那个时候塘坑头村曾筹资对其进行过维修。之后,历经60年的风风雨雨,旧址多处倒塌。为弘扬革命传统,教育下一代,发扬红色革命精神,同时抓住市县各级正在实施“百村千幢”保护工程这一契机,2009年,祁红乡塘坑头村两委积极筹措资金共计48万元,全村村民自发投工投劳参加旧址修复,一方面充分体现了老区人民“人心齐泰山移”的精神,另一方面也正是积极响应市县两级党委、政府决策的体现。

另外,据一位名叫方利斌的老哥告诉我说,这个村方姓居多,它古时候的村名叫“邑南唐源”,塘坑头是俗称,是口头上的称呼。他说,我们这个村是南宋时期从浙江桐庐迁过来的,至今已有七八百年历史了,也算得上是祁门县一个传统的古村落。虽然在这个村子里我看到的房子大多数已是现代的楼房,但也还有几幢散落在坑两边的徽派老屋,好像在向人们讲述着这个当年曾经辉煌的塘坑头村所发生的一些历史故事和红色的革命故事。

两位老哥还告诉我,2014年前,塘坑头村是一个行政村,下辖9个村民组;2014年9月,村级规模调整后,它与驰名村、汊口村合并成了“祁源村。尽管这里现在不再是行政村,但村里还设有一个党支部,说明这个村的党员人数还是比较多的,红色血脉的赓续与红色基因传承在这个村还是强大的。2021年4月,这里被黄山市委宣传部公布为“黄山市第六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今天,这里还被列为“祁门县红色法治文化基地”和“祁门县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

现在,每年的“七·一”期间,都有很多的学校、机关党支部以及村党支部等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前来参观学习,开展“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革命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研学等活动。

塘坑头村,是个值得探访一看的地方。(图/王开模)


作者简介:王开模,家住祁门县历口镇历溪村,彭龙中心学校退休教师。闲时看看书读读报看看电视新闻。有时也写点不成文的习作和小诗充实一下自己,增加一点文化知识,提升一点文学素养。也曾经在《黄山日报》,《黄山晨刊》和《今日祁门》及公众号《丰镐文苑》等报刊与网站发表过多篇篇习作。其中,1986年12月在《黄山日报》文学副刊发表了第一篇习作《王琠与五凤楼》。短篇小说《农家乐》为代表作。







《丰镐文苑》长期约稿

        《丰镐文苑》是面向全国微信用户的自媒体平台,旨在以文会友,热忱欢迎各位新老微友或有志于文学创作的爱好者不吝赐稿。来稿一律要求为微信公众平台原创文学作品(文责自负),后附作者简介和本人彩色横幅照片,一同发送至QQ邮箱。本平台稿酬来自赞赏(无赞赏则无稿酬),作品80%赞赏付给作者,一星期后如数兑付;剩余20%赞赏,留作平台日常运作费用。

        声明:《丰镐文苑》发表的所有作品,只有授权白名单的公众号才可转载。

        《丰镐文苑》主编:叶永丰

        主编微信号:llyyyf1210

        投稿邮箱:1049323575@qq.com

        联系电话:13305597028

        

长按下图“识别图中二维码”加关注

 

丰镐文苑
以文会友:作协会员展示风采的窗口,文艺青年追梦圆梦的摇篮,新老朋友心声心语的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