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喜爱 | 西黄山下赤岭口

文化   2024-09-24 23:48   安徽  


在牯牛降群峰中,最高峰大栎山的大岗,海拨1770米,仅次于黄山主峰莲花峰1864米,自古就有“西黄山”之称号,是安徽南部三大高山(黄山、清凉峰、牯牛降)之一。

因地壳运动、造山运动的演变,大栎山南侧至西向北呈直线拨起,刀削斧劈般的悬崖峭壁,起自大赤岭头,向北延至七箭崖止,近20里,如城墙高耸。其东南西方向依次是大洪岭、秋风岭和榉根岭。

赤岭口就座落在这山脚下狭长平坦的山谷盆地里。

一条清悠的溪河,与山壁平行,相依相向,至西向北穿村而过。这是一条源头河,也是赤岭口的母亲河。她汇聚了大赤岭下、赤岭坑两旁那悠远帛长的山溪水和具有美丽传说的九龙池的龙池水,名曰“管溪河”。关于河名的得来,还流传着一段佳话:东汉末年,孙策的麾下管辘,不愿与世俗相争,隐居于赤岭口河边,故此河称之为“管溪河”,有史籍对文和吟句为证:

赤岭对文:樵歌赤岭赏音来,牧咏管溪欣笛和。

龙池吟句:九龙池波流南海,千乘郡调谱西江。

八景首4景便是:栎(历)峰云横、赤岭樵歌、管溪牧唱、龙池九曲……。

管溪河潺潺而下,纳百川润万物,善待流经的每一寸土地和每一个生命;她见证了赤岭口点点滴滴的人情世故、悲欢离合、峰火狼烟和辉煌岁月;她哺育着赤岭人,滋润了赤岭大地,使赤岭口人拥有茶、林、粮等丰富自然资源而繁衍生息;她一路奔赴远行,汇入秋浦河,流进滚滚长江。

赤岭口的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年上曾组在建砖瓦窑时,就出土了新石器时代的石制工具,证明有古人类生活的遗迹。

赤岭口是赤岭村和原来的“赤岭乡”的所在地,可以说“赤岭口”是比这两行政名还出名的代名词!这个全村国土面积8.3平方公里、水田1365亩、林地6.6平方公里(其中:茶园1100亩,油茶200亩,毛竹200亩)、森林覆盖率为79.5%的土地上,人口基本都维持在1000人左右。

自古以来,赤岭口一直都是战略要地,赤岭口是安凌镇军家族居最集中的地方。下辖的几个自然组,上、下街、上、下曾家、倪家、陈家岭、张家,还有田坂等等,基本上都是因战争而军迁于此的军籍,屯田落户、耕读传家、聚族而居的军家村落。

据曾氏族谱载,曾氏便是洪武1404年间由江西瓦屑坝军迁至此,镇守赤岭口的。风云变幻,时代变迁,而唯一没能改变和能佐证他们是军籍后代的,就是那世代传承的一口纯正的军话(军话接近普通话,是那个朝代的官话),有全国语种调查统计资料考曰:安凌军话属江淮军话语种。可见全国各地说军话的颇多,且都有出处和来由。

咸丰十年,曾文正公曾国藩,率清军苦攻太平军,大部队就驻守在赤岭口的古战场——“教军坦”。如今赤岭口高城坦的练兵场,俗称“教军坦”。考坑大峡谷入口处,滴水岩下的“点将台”,都还有遗迹留存。赤岭口人世代过年过节沿用的美食风俗——千层锅也叫军家锅、军锅菜。

军家人耕读传家,崇文习武,文秀才、武举人辈出,诗词歌赋广为世人流传。

陈家岭的古愚先生陈世恩,便是文举的杰出代表。民国丙辰刊于金陵《敦复斋诗集叙》,是南京状元境宜春阁代印,仍在民间留存,其中就有一首《登栎山绝顶》(“栎”又作“历”):“留题苔色侵诗稿,坐饮岚光落酒杯”,也堪称绝句了。其子荣黼也是恩贡。

岁贡曾沂的《九龙池歌》,还被其他姓氏收存在族谱中。

顺治十七年武举人(县志列名录在册)曾玄升,拳打四方无人能敌,州同曾墉道光年间中举,曾经为他们荣归插旗的石鼓至今还留存在曾氏宗祠朝门口。这些象征着家族人才济济和辉煌荣耀的旗鼓石,村里现在只留下了8只,其中恩贡曾沂、岁贡曾光祐、州同曾墉的旗鼓石上字迹还可辨识,其它的可惜皆难辨认了。

历朝历代,凡有战争,军家人总是率先冲锋陷阵,一往无前。顺治二年七月,军家武举曾天宁、陈善、桂一姜等率当地乡勇,响应名噪江南的秀才领袖吴应箕起兵抗清。此次战斗最后失利,吴应箕、曾天宁等勇士壮殁。无数的军家男儿,欲血奋战,壮烈沙场。

解放战争时期,军家很多烈士为国揖躯,如:倪启才、曾太来、曾庆文……。

由于叛徒的出卖,红军农民团指导员曾太来、农民团团员曾庆文同时被害于赤岭口的水晶庵。由于曾太来会武功,在枪杀前,敌人将大石板捆绑于他的身上以防万一,即便如此,曾太来将背依靠在水晶庵边的磨坊前的大石坝上,誓死也未跪倒,让后人敬佩!

赤岭口是祁门的北大门,也是通往外界的主要出口,发往安庆、合肥、贵池、芜湖、铜陵的班车都要经过赤岭口这条327国道线。

祁门县是木竹生产大县,赤岭口的木竹检查站也就成了守住祁门北大门最后的、最重要的关卡。正因为赤岭口的天然地势,只需设一根横在公路上的圆木拦杆,就成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关卡,足以佐证赤岭口一直都是战略要地的历史地位。

当然,赤岭口的美丽不仅仅只是依赖自然山水的福利,还有勤劳务实的一代代赤岭口人的努力奋斗。

因祁门红茶享誉国际,使得祁门高山茶、老树茶、赤岭坑高山云雾茶、牯牛降顶尖云雾黄芽、雀嘴尖茶、条枝炒青口粮茶都久富盛名。

改革开放初期,赤岭口人便抓住了这天时地利的契机,超祁门及周边县第一时间率先建立、开放了茶叶交易市场,一时间,全国各地的茶商蜂拥而至,云集于这个仅一千人口的小村——赤岭口。

上下不到一公里长的赤岭街,住宿、餐饮、商店等等服务行业,如雨后春笋,最高峰期,开业有40家之多。茶叶市场的开启,不仅拉动了内需,搞活了赤岭经济,还带动了周边县部分乡镇的农村经济发展。可见当时颁布此决策的英明所在,紧跟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发展自身优势,靠山吃山,收获了改革开放的第一桶金。

再一次显现出了它历史战略地位的重要性。

近年来,赤岭口的发展更为可喜,随着牯牛降侏罗纪原始森林地质公园景区和九龙池景区的开发,曾氏古村落、曾氏古祠,也走进了游人的视野,使得赤岭口的街市灯火更为璀璨。

在新一代领头人——许锦荣的带领下,因地制宜,开发多渠道创收,利用光伏发电、村集体街道店面房出租等,积少聚多,壮实集体经济。特别是在食用菌黑木耳种植这一块,他们成立了“赤岭村股份经济联合社”,利用自然资源丰富这一优势,扩大木耳种植面积。村领导亲自上阵,形成自产自销一条龙的民生经济特色,不仅为村集体创收,还带动了村民再就业,年付民工再就业工资就达30万元之多。

他们充分用好村集体发展项目资金,做大做强村集体食用菌产业,使赤岭村食用菌种植产业成了全县的标杆,引得周边许多乡镇村都派出人员前来学习取经。

为了更好地展现九龙池风光,方便游客进出景区,2019年他们投资约150万元,修建了赤岭街至九龙池景区1.7公里、宽5米的沥青道路;2021年分别投资约500万元用于建设倪村至静美楼段河道护岸及水利设施;后又投资约200万元,修建村内河道生态护岸;2024年9月,安凌镇集镇供水项目预建基础设施工程也进入了日程。

村村通公路,村村亮路灯,村村有自来水,赤岭口人用自己的勤奋和聪明才智,建设家园,实现自己想要的美好生活。

2018年在曾群峰、曾跃华、曾乐山等爱族人士的四处奔波、积极申报下,在县、镇、村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协助下,赤岭口唯一留存的军家古祠堂——曾氏宗氏,终于获批了维修资金,古祠堂得到了抢救性的维修。最令人兴奋的是,赤岭村于2022年8月,在族人积极提供所需要资料,在张建平老师的力荐下,在市、县、镇、村各级各位相关人士的努力协助下,平常要三个月的工作量,以3天最快的速度完成资料收集工作,成功审报,并拟列入了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落名单。

随着距离仅12公里的雷胡高速路口的通行,赤岭口以她更新的面貌、多方位的展现在世人的视野,正可谓“它虽处僻野之地,却非寡陋之人”。

赤岭口以青山绿水为底色,漫山遍野的松、杉、栎树、常青柏、香枫、乌桕以及那些知名或不知名的树木花草,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幻着颜色,或星星点点,或成片的烘托着赤岭口的四季景色。如棋而布,聚族而居的军家村,撒落在赤岭口的各个方位,赤岭口人就在这自然的画卷中耕耘、劳作着。

作为赤岭口的女儿,家乡的一草一木,家乡的山水人文,无时无刻不萦绕在我的脑海里,那一抹乡愁早已刻入心灵深处。

此文早就打了无数次腹稿,却迟迟不知从何处下笔,如今落笔《西黄山下赤岭口》一文,了却了我在身患恶疾后的心愿!

这应该是我的收笔之文。终因水平有限,未能将赤岭口深厚的底蕴、悠悠的历史人文、所有的、值得叙述的种种,都表达到位,但我坚信:西黄山下赤岭口,会越来越美好!






《丰镐文苑》长期约稿

        

《丰镐文苑》是面向全国微信用户的自媒体平台,旨在以文会友,热忱欢迎各位新老微友或有志于文学创作的爱好者不吝赐稿。来稿一律要求为微信公众平台原创文学作品(文责自负),后附作者简介和本人彩色横幅照片,一同发送至QQ邮箱。本平台稿酬来自赞赏(无赞赏则无稿酬),作品80%赞赏付给作者,一星期后如数兑付;剩余20%赞赏,留作平台日常运作费用。

        声明:《丰镐文苑》发表的所有作品,只有授权白名单的公众号才可转载。

        《丰镐文苑》主编:叶永丰

        主编微信号:llyyyf1210

        投稿邮箱:1049323575@qq.com

        联系电话:13305597028


长按下图“识别图中二维码”加关注

 

丰镐文苑
以文会友:作协会员展示风采的窗口,文艺青年追梦圆梦的摇篮,新老朋友心声心语的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