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仁侯氏修谱精英培训班上的讲话
--九修主修、湖南侯氏分会、安仁侯氏协会会长:侯军生
(2024年10月)
金秋十月,秋风送爽。我们安仁侯氏精英相聚在总祠,隆重举行“安仁侯氏修谱精英培训班”。参加这次培训班的侯氏精英:有德高望重的家族老前辈,有勇于担当的企业老板,有教书育人的人民教师,有热心公益的村党支书、村主任,有一直致力家族事业的家族代表等。在此我谨代表湖南侯氏分会、安仁县侯氏文物保护管理协会(以下简称侯氏协会)对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培训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希望大家,既来之,则安之,博学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借此机会,曾为侯氏九修族谱(以下简称“九修”)主修的我,讲几点意见,希望达到厘清问题、统一思想之目的,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从思想上认识开展培训修谱精英班的意义。侯氏协会组织的九修圆谱于2018年秋,至今只有6年。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点举行培训修谱精英班,主要基于以下方面原因。一是总结九修经验,直面九修问题。九修的主要目的是为重建安仁侯氏宗祠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筹集资金。通过侯氏协会和侯氏族胞几年来的艰苦努力,新祠如期竣工,九修如期圆谱,工作可圈可点,功业可喜可贺。但由于九修与建祠同时进行,千头万绪,时间仓促,任务繁重,九修过程中,确实也暴露不少问题,直到现在还没有很好的总结、改进与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1)九修资金筹集问题。按照侯氏协会商议和最低费用测算,修谱原则按人头每人30元,由于宣传发动不到位,少数人修谱的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致使有些人不愿出修谱资金,最后还是侯氏协会想办法帮助解决了,但最终还是有少数家庭人员没有参与九修。(2)统一思想和统一步调问题。由于事先思想没有统一好,台岗房在九修前单独修谱并圆谱了,致使该房族谱没有统编入九修;由于修谱步调不一致,乌萝房没有听从侯氏协会商议的安排,即便派专人指导该房修谱,该房还是单独进行了修谱,不仅没有将其族谱编入九修中,还导致九修资金损失。二是重申修谱宗旨,明确修谱原则。八修族谱是1996年,至2018年只过了22年。按照“30年一小修,60年一大修”之规制,当时九修还未到期。因为新建宗祠,须提前修谱以统一族人思想,募集建祠资金。经族人和侯氏协会慎重商议,九修由侯氏协会牵头组织,本人被推为主修,九修秉着“理清源流、展示世系、以利寻根、凝聚宗谊、弘扬祖德、继承文明、再创辉煌”的宗旨,贯彻“尊重历史、实事求是、求同存异、人人平等,男女平等,夫妻并列”的原则,在八修的基础上,按照九修方案,认真组织实施九修的内查外调、搜集资料、核实疑点、补正遗漏、汇总编辑等工作,平等对待每一位侯氏族胞,并一一造册登记在案。传承好家风、好典范,记录大众文化和普通人家故事。将八修内容全部编入九修。经过对比,我们发现八修时对七修内容有不少遗漏和有意删除地方。九修资金不足时,及时从建祠资金中给予补充,为九修圆谱解燃眉之急,确保九修入谱率达 95%以上。为保持族谱真实性、准确性、历史性、完整性,后续修谱必须遵从上述修谱宗旨和原则。借此机会,对在九修中作出贡献的侯氏协会一班人和九修编委会侯廉胜等人提出表扬。三是侯氏协会和九修编委大都年事偏高,需要培养充实新人。修谱是全族的大事,需要全族人积极参与,要早作打算、周密安排,更需要有担当、有责任心、有公益心、有能力族胞精英勇挑重担,主持大局。希望通过这次侯氏精英培训班,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形成共识、形成合力,凝聚人心,守正创新、推陈出新,妥善处理好台岗房、乌萝房族谱没有入统的问题,促进家族修谱工作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开启侯氏家族团结奋进、繁荣昌盛新征程。二、建设好中华侯氏总祠、祖祠、宗祠。首先我们在座的各位家族精英要明白建设宗祠的意义,我认为建祠的意义起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追溯血脉根源;二是传承家族文化;三是增强家族凝聚力,四是彰显家族荣耀,五是家族兴旺的象征,六是精神寄托的圣地。让我们无论走到哪里,总能找到心灵归依之处。正如唐代诗人白居易诗云:“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那么到底什么是总祠、祖祠、宗祠、家祠呢?总祠是在较大范围内具有较大规模由全族共建共祀的宗祠;祖祠是为一个族群的始祖建造的祠堂;宗祠是为族群的分支或流派而建造的祠堂;家祠是指一个家族中五代之内建造的祠堂。中华侯氏总祠挂牌于安仁侯氏宗祠后,2018年祠内供奉着仓颉、晋侯缗、大禹、共叔段、周文王等天下侯氏始祖之神位,中华侯氏世界联谊总会及湖南侯氏分会先后落户入祠,连续举行了数十次大规模全国性侯氏清明大祭活动和侯氏联谊活动,全国30多个省(市)的侯姓子孙代表来宗祠寻根敬祖、联谊观瞻;2024年各地方侯氏始祖、中华侯氏重要历史名人也供奉于总祠,总祠内容更丰富和完整,可以说安仁侯氏宗祠既是祖祠,又是宗祠,更是总祠。我们要按照祖祠、宗祠和总祠的要求,站在全国的高度思考问题,肩负历史责任,完善祖祠、宗祠和总祠的各项功能和设施。如果把生命比作一棵大树,祖宗就是生命的树根,祖祠、宗祠和总祠作为供奉祖先神位之圣地,是连根养根地方,根深才能叶(业)茂,根越深,学业事业家业更旺盛。后续修谱,要将中华始祖、各地方始祖、侯氏重要历史名人、历朝历代帝王将相名臣名人等对我族的褒奖评价录入谱中,真实记录中华侯氏和安仁侯氏发展演进史。事实证明,盛世修谱建祠,一个家族没有家谱和祠堂,家族很难兴旺发达。三、建设好仓颉文化广场,打造侯氏文化中心。仓颉(侯冈颉)是侯氏最古老的始祖,是中国文字始祖,开启了五千年薪火相传、连绵不断的中华文明。仓颉造字之千秋功德,其敢为人先的创造精神、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兴邦惠民的奉献精神,五千年来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华民族,谱写出一曲曲迈步文明的壮歌。仓颉文化广场是中华侯氏总祠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祠之初,我们就提出了以“一祠”“两馆”建设为基础,打造国文化之窗口、地域文化之阵地、红色教育与文旅之基地,在宗祠前坪设“仓颉广场”,2023年再次对“两馆”和“一场”规划了新蓝图。总祠左厅设立以展示中华汉字和中华文明起源为主题的仓颉造字故事展厅,总祠右厅设立以树立贤德榜样、会聚家族英才为主题的中华侯氏历代名人馆;总祠广场命名为“仓颉文化广场”。目前需要根据规划蓝图,制订实施计划,筹集建设资金,开展广场建设。四、树立家庭榜样传承家族文化。侯氏家族文化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沃土,汲取中华文明智慧营养,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家族文化。吾族春卿公第一次纂修族谱的手抄本至九修之记载,安仁侯氏开基始祖行已公侯晓,为代唐进士,官至衡州刺史,为官正直清廉,忠君爱民,德泽四方,士民爱戴,授正议大夫。儿孙以晓公为榜样,成就了“一门三进士”的佳话,功德垂范后世。族人侯材骥历任台湾、福州、漳州知府。元末明初族人侯安率族人及乡邻7000人平定湖南后归明太祖,先居金陵(今南京),后分各地任职,此支族人均未再返故土。侯氏族人这种“顺大势”、“顺民意”、“平天下”的果敢精神,令后辈敬仰。在1883年中法战争中,身为台湾知府,在民族危亡之际,铁肩担道义,勇御外敌入侵,确保台湾长治久安,并捐资创办崇文书院,被追授为“抗法民族英雄”。族人侯梯云系红军独立师长,多次参加“朱毛”创建与保卫井岗山革命根据地的武装斗争,1933年4月带兵回乡革命,在安仁祠堂开展革命活动,族人积极响应。据史料记载,自唐代以来至清代皇帝赐封侯氏先祖官爵和嘉奖侯氏祖先为官清廉、护国丰功的诏书就有十五道;历朝名家如苏东坡、欧阳修、刘伯温、刘三吾等均为侯氏先祖忠义厚德、昭著功绩留下过高度颂扬的珍贵墨宝;安仁历任知县在为政抚民中均视侯姓为第一巨族。新中国成立后,安仁侯氏不断发展壮大,周边侯氏族人达数万人之众。2012年安仁县成立了安仁侯氏文物保护管理协会,“一祠两馆”被列为湖南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中华侯氏总祠落户安仁侯氏宗祠,从此开启新时代中华侯氏文化繁荣发展的新里程。我们颂扬我族先贤先哲的同时,也要讴歌普通族人在“耕读传家”的生产生活中所表现出来向上向善生活态度和人生力量。向上,即自强不息,向善,即厚德载物。所以我们要不断收集普通家庭、普通族人向上向善、有孝心爱心善心的平凡代表的传奇故事和感人事迹,不断引领侯氏族人乘风破浪、披荆斩棘、勇毅前行。祝本次安仁侯氏修谱精英培训圆满成功,祝大家身体健康,得尝所愿,学习愉快,学有所成!愿祖宗保佑我侯氏家族和侯氏族人兴旺发达、世代荣昌! 谢谢!
浅谈修谱入门常识: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中 华 侯 氏 总 祠
安仁县侯氏文物保护管理协会
侯德富
2024年10月25日
国有史,述朝代、记政事;方有志,明沿革,载土风;家有谱,考世系,识宗支。此三者构成一个完整体系,为华夏历史三大组成部分,记述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之历程。史、志、谱或互相印证,或补缺钩沉,相得益彰,流传千古,为我国传统文化一大特色。此次安仁侯氏在中华侯氏总祠举行修谱培训,各房选派精英参加学习,并欢迎外地外省侯氏宗亲共同参学,旨在为下一代侯氏族人修谱大业培训精英,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愿中华侯氏子孙继承和发扬中华侯氏优秀文化传统,继往开来,再谱中华侯氏历史新篇章!回答为什么要修谱?修谱的作用、目的和意义,核心两条就是存史、励志1、寻根留本。明确家族的渊源和世系传承,帮助族人了解自己“是谁”“从哪里来”,知晓家族的发展脉络以及历代先辈的事迹,如姓氏起源、始祖信息、迁徙历程等,让家族的历史得以铭记和延续。2、清缘备查。作为一种血缘关系的标志,能清晰呈现家族成员之间的亲疏关系,避免出现“数典忘祖”的情况,使族人在婚丧嫁娶等事务中明确长3、增知育人。家谱中通常会记载家族的家规、家训以及先辈的优良品德和事迹,这些内容是对后人进行品德教育、价值观培养的生动教材,可激励后人奋发图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增强家族观念和宗族意识。4、血肉联情。加强族人之间的联系和情感交流,尤其在当今社会人口流动频繁的情况下,通过修谱可以让分散在各地的族人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促进家族的团结与凝聚力。5、承前启后。一方面,记录祖先的创业历程、功绩等,为他们树碑立传,不使先辈的贡献被遗忘;另一方面,将家族的历史、文化等宝贵财富传递给后代,让子孙后代能够继承和发扬家族的优良传统。6、文化传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如家族的文化习俗、传统技艺等,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社会历史、人口迁徙、民俗文化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7、社会稳定。家族的稳定和团结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修谱活动可以促进家族内部的和谐,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为社会稳定作出贡献。同时,通过家族的规范和引导,也能培养族人对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的遵守。8、历史研究。为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原始资料,可帮助学者更深入地了解古代社会的家族结构、社会关系、经济生活等方面的情况,补充官方历史记载的不足。1、成立编修委员会和监修委员会。由家族中热心、德高望重、有组织能力且具备一定文化素养的人员组成,负责统筹修谱工作,确定修谱的具体计划、人员分工等事宜。重点是明确主编和财务主监。2、拟定修谱计划。明确修谱的目标、范围、时间、版本(如精装、线装等)、完成时限等。计划大纲可由发起人草拟。3、确定入谱范围。规定哪些人可以入谱,可能涉及地域、支系、年代等范围的界定。4、确定修谱原则。重点是确定什么人什么内容入谱,男的和女的怎么入谱,一般人和一般事怎么写,重点人重点事项怎么写等。根据生不立传原则,确定一般人员主要写的内容(姓名、生卒年月日时、民族、性别、学历及毕业院校、职业及工作单位、职称、职务、配偶及子女等,限50字左右),重点人物怎么写(党政军县团级、正副高级职称、地市级及以上党人大政协代表、劳模、龙头企业创始人等;亿万富翁;对国家、社会、公益事业的改革和进步有重大贡献者;中华侯氏总会名誉会长、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各省市区分会会长、副会长及秘书长等及其对有侯氏文化传播研究和公益事业有较大贡献者,可发一张头像,跟500字。已故重大历史人物可立小传,限3000字,可发照片5张)。5、筹集修谱资金。修谱耗时费力,需要资金支持。资金来源通常包括有经济实力的族人赞助和全体族人捐资等,依实际情况与资金需求决定资金来源。一是老谱资料:仔细通读老谱,了解家族历史源流、支派世系、格式风格等,还可参考旧谱中的谱序、凡例、家规家训等内容。二是家族成员信息:通过普查、走访等方式,收集家族成员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婚姻状况、子女情况、职业、成就等详细信息,可绘制世系图,将人员按辈分画在纸上,用线连接,清晰呈现房份辈分,防止遗漏。三是其他相关资料:如家族的迁徙历史、重要事件、名人轶事、祠堂庙宇等相关的文字、图片、实物资料,以及方志、正史等外部资料。7、整理资料。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考证和甄别,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去除虚假或存疑信息,对于有争议的内容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必要时请教专家或查阅更多资料来核实。谱序:介绍修谱的背景、目的、意义、经过以及家族的历史渊源等。凡例:说明修谱的原则、方法、规则,如入谱标准、世系排列方式、纪年方法等。家规家训:传承家族的优良传统和道德规范,对族人的行为进行约束和引导。世系图表:清晰展示家族成员的世系关系,可采用表格或树形图等形式。人物传记:为家族中的杰出人物、名人等撰写传记,记录他们的生平事迹、成就和贡献。其他内容:如家族的迁徙历程、文化特色、重要事件等也可根据需要进行撰写。9、审核校对。完成谱文撰写后,要进行多次审核校对,检查内容是否完整、准确,排版是否规范,有无错别字、语病等问题。建议除了修谱人员自己审核外,还请专业人士或对家族历史有深入了解的族人参与审订,避免出现错误和疏漏。10、印刷出版。根据家族的需求和预算,选择合适的印刷方式和纸张质量,进行家谱的印刷出版。可以将家谱中重要的图片印刷为彩色,核心内容印刷为黑白。同时,要注意保存好电子版文档,以便后续修订和补充。11、颁发家谱。将印刷好的家谱颁发给家族成员,并妥善保存一定数量的家谱,存放在家族祠堂、图书馆或博物馆等地方,以便后人查阅和研究。修谱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如资料缺失、族人意见不一致等,需要编修委员会耐心协调和解决,确保修谱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可以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如建立家族数据库、制作电子家谱等,使家谱的保存和传承更加便捷和持久。回答写什么、修什么问题。对老谱存在错误要修正,对老谱遗漏的内容要修补,尽量做到真实、全面、规范,经得起历史考验。1、姓氏源流。考证姓氏源流就是考证始祖是谁,家族的根在哪里。我国姓氏源远流长,一个家族的得姓也很复杂,有的多途径得姓,有的因不同原因,使姓成为难解之谜,考证起来十分困难,需要下工夫认真、慎重、准确考证,不要使家谱成为无源之水。2、居住地地情。家谱可以记载一个家族的发祥地、始祖出生、繁衍生息和从事活动的环境。记载家族以始祖为中心的聚居地的自然、地理、经济环境、风俗民情、民间传说等情况,能够反映、展示家族成员参与当地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历史风貌,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供丰富的资料和信息,也有利于突出家谱的地方特点和家族特色。3、迁徙情况。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活动范围逐步从家乡向外扩张,这样就发生家庭的迁徙。永远居住在一个地方的家庭是很少的,家庭迁徙以后,人们对自己家族的发祥地始终怀有深深的眷恋,这种眷恋就是中华民族血浓于水的寻根情怀,所以,家谱自然也要记载家庭的迁徙情况4、世系图表。世系是家谱的重要主体,是家谱区别于其他史类书籍的重要标志。要厘清家族世系源流,长幼辈分,认真准确地记载。在考证姓氏源流的同时,从始祖或始迁祖,即一世祖起,按其后裔世序、长幼辈分,一代接一代排列下来,世序分明,一目了然。记述世系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世系图和世系录并用形式,即先在谱书卷首列出家族世系总图表,然后采用世系录从一世祖开始,叙述家族各支系及其族人的基本情况,对世系图作进一步的补充说明。二是采用世系排列法,主要以世系图表记载家族世系,多数采用横式排列法,少数也采用竖式排列。横式排列法是传统方法,五世为一表,第一表的第五世,必须在第二表的第一栏,依此类推。5、大事记。现代新家谱中采用大事记来编修家谱,记述和反映了家族在各个历史时期发生的事件。编修新家谱,这项内容值得提倡,应列为家谱的一项重要内容。编写“大事记”时,要注意广泛采集资料,特别是第一手资料资料要真实准确,来源要有根据,每件事要查清产生的时间地点,认真鉴别和分析资料是否真实。6、字辈谱。字辈谱是将家族中不同辈的人共同用字排列起来,反映家族长幼辈分、血缘关系的文字。今天我们处在一个开放的信息社会,家谱作为一种信息成为社会共享的信息,在信息网站上随时都可以查阅家谱,字辈谱也就成为人们识别家族成员的标志,所以,字辈谱仍是家谱必不可或缺的内容。7、家训族规。家训族规,体现了一个家族的伦理道德,法律意识,反映了中华数千年的家庭教育和法律制度的传统,除其内容需要扬弃外,其形式至今仍有积极意义。8、祠堂、坟墓。祠堂几经风雨,年久失修。在编修家谱时,有的家族由族人自愿捐资重新修建,包括祖墓也同时修建。对于始祖或始迁祖,以及重要人物的坟墓,新家谱中应以记载。对相关的祠匾、祠联、词赋有价值的可以收录,先祖墓碑的墓志,有重要史料价值,应录入新谱,9、文献资料。中国的家谱源远流长,历经千年沧桑,先祖留下许多重要的历史文献,是学术研究的宝贵资料。比如家族先辈的著作、诗词歌赋、联名、书画、墓志、契约文书应有选择地录人新谱。10、图表。图,指世系图、示意图、人物照片等。表,指各种统计表。图像直观、形象、悦目、易于接受,尤其照片一类可保留历史的真迹,借以证明历史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各种统计表,形式简单,条目清楚,文省事明,节约篇幅。统计表与谱书内容相互补充,便于查阅和利用。1、盲目追远无据上溯。修谱时需要寻找始祖,但时间过于久远,谱系一般只会续五服之内的族人。过度追溯可能会增加信息搜集难度,导致家谱不完整。2、盲目合异致宗脉混乱。元代家谱中可能出现与母亲、妻族异姓为一谱的问题,即通谱。这种合异可能导致追远冒祖和宗脉混乱。3、不重史实粉饰美化。一些家谱不顾实际情况,歪曲宗法关系,编造世系、杜撰官爵,冒认祖先,不记载不光彩的事情。4、女孩子不入谱。在过去男尊女卑的思想下,家谱一般不记载女儿信息。但现代社会男女平等,女儿信息也应详细记录在家谱中。5、世系随便编。有些人会根据字辈给祖先取名字,补全世系,这是不可取的。修谱应基于真实的资料和信息。6、弄虚作假。部分人存在攀附名人的心理,随便认一个帝王将相为始祖,或者在地望上追求虚荣,这是不正确的做法。7、过度寻根。将家族源流追溯到三皇五帝等远古时期,可能因缺乏资料而难以完成,建议从五世祖开始修谱。8、贪大求全。制定超出家族能力的修谱计划,如修宗谱、通谱等,可能涉及过多同宗家族,工作难以开展。建议先修家谱,再逐步扩展。修谱应本着认真严谨的态度,尊重历史事实,避免上述忌讳,以确保家谱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修谱也应与时俱进,结合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和需求,使家谱更好地传承家族文化。辈分是寻根问祖以及寻亲的密码。辈分即班字也,是一个姓氏,为了分别长幼、维护伦理、世代相传,统一制定的世系序列,在取名的时候要求严格遵守。凡族立班次所以序昭穆列尊卑也,班次既明即一世以至百世自州处以乞海内无不昭穆井然、尊卑秩然也……照班次取讳勿错,承前接后庶无参差。在中国的大部分姓氏中,各自都有自己的辈分,并且写在族谱里面,统一的辈字具有和增强姓族凝聚力的重要意义。辈分是维系传统的纽带,团结宗族的桥梁,寻根问祖的密码,也是尊祖敬宗的象征。千百年以来代代相传,即使是在现代,只要是辈分相同的,你走到天涯海角、五湖四海,都是一个支系的“一家人”。但是如今,关于辈分的观念淡化了,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自己的辈分,更没有按辈分取名了。辈分也称字辈、班辈、班字、辈次、字排、排行、字行、行字、行辈、派字、字派、派行或字辈谱等,还有行辈字又叫祧字。辈分是用一个特定的字来表示家族中的某一代、某一辈,若干个字辈字联接起来,便构成了这个家族的辈分。有的把这些辈分字编成几句吉祥如意的话,有的文人甚至写成一首诗。宗族内部按一定统一排列辈分取名,父母或本人是不可以随便选用或者更改的。一般情况下,这个辈字是用在名字的三个字的中间或后边,其格式是,姓+辈字+其他字,或姓+其他字+辈字。这个辈字居中间者比较普遍。如侯清麟是“清”字辈,侯德琪是“德”字辈(清廉德茂光)。封建社会重男轻女,辈分只在族内男性中施行。但是也有例外,个别地方也有专门为女士制定的。一是明世系辈次,序长幼尊卑。避免因世代相传久远、子孙不断繁衍而造成辈分上的混乱;二是祖宗所出,别血缘亲疏。避免出自不同宗族的人混入本族,或同祖人之间互相联姻缘;一是辈分具有寄托和期盼的意义,辈分和堂号一样,都是为了敦亲睦族,纪念先祖功德,反映族人的价值观念,人生追求,或者是寄以期盼和希望,光耀门庭。台湾桃园县观音乡武威世崇公的字辈谱是:国泰民安逢景运,文经武纬振家声。二是辈分一般具有教育意义,辈分浓缩了族规家训,可以作为一个家族的行为准则。辈分要便于记诵:一般是四个字、五个字,或者七个字组成一句,很少有六个字的。如“五言”辈分、要求对仗工整,每五个字一顿,十个字一韵,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明快、铿锵有力,易懂易记意传承。一是族内辈分制定:一般情况下,辈分由族中长老、或者有威望、有学问的人员,一个人或者一班人,经过反复推敲制定,并写进族谱,辈分是家谱中的重要的内容之一,在族中一代一代传播执行,不同的辈分用不同的辈字,同一辈分的人用同一个辈字。二是皇帝御赐辈分,孔府作为“天下第一家”,历代修谱都非常严格,他们前面的辈分自己定,后面都是御制的。明洪武三十三年,朱元璋第一次向孔府御赐十个字:希言公承彥,宏闻贞尚衍;这些御赐排名用字给家族增添荣耀。孔氏家族规定必须严格按照皇帝赐给的辈分取名,不准随意取用,为此孔府曾专门颁布《孔氏行辈告示》:“立行辈所以分尊卑,定表字所以别长幼。迩来我族人满数万丁,居连数百里。岂唯目不能偏识,而且耳不能遍闻。若无行辈则昭穆易紊,无表字则称谓不论。在前业经奉旨更定。今依所定吉字开列于后,凡我族人俱当遵照后开行辈,取名训字。有不钦依世次随意妄呼者,不准入谱”。四是辈分的修订及续写:随着时代的变迁,世族的繁衍播迁,世系之间或是迁徙分散、或是失去联系、或是相隔年代久远、或是字辈字用完,族内还要组织续修或者修改辈分,或者另立新的辈分。五是统一的辈分:有一些姓氏也在试图制定并推广他们的统一辈分,比如孔氏。廖氏在《廖氏通书》中也曾经推出了统一辈分,《中华廖氏通史》正在编撰,也曾经有人提出了“千年辈分”,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人员的分散、分支众多,信息不通,一个姓氏推行一个统一的辈分还困难重重,很难统一!辈分用字一般选择一些象征吉祥、弘扬祖德、祝福美好的常用字:① 选择美德或吉祥的字,如:仁、义、礼、智、信、德、明、孝、福、禄、吉、祥、贤等;② 希望宗族延续和昌盛的字,如:永、发、传、盛、长、兴、延、继、述、承、昌、良、富、贵等;③ 感恩励志的字,如:志、泽、祖、显、荣、恩、锡、启、先、瑶、琪、仕、等。④ 还有辈分可以用偏旁来表示,在《红楼梦》中的字辈贾家第二代都用“亻”旁,第三代用“夂”旁,第四代都用“王”旁,第五代都用“艹”旁,比如贾代善--贾敬--贾珍、贾琏--贾⑤ 测算辈分用字,据说在少林武当,他们的辈分都是经书里按字测算的。此外还有用鸟叼字,或者抽签择字的。⑥ 制定字辈既要顺应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也要相克问题。既要考虑辈分字的意义,又要照顾到字的读音、字形是否适宜人名的问题,而且还要考虑与大量的字组合成名,不至于因人多而重名⑦ 有资料说,廖-Liao-最好不用声母是d.t.n的字为名,双字名应避免全用l声母.iao韵母或去声字。双字名最好首字笔画少而末字笔画多,单字名最好用笔画多的字。此外不同的姓氏还有一个考虑字的笔画问题。字辈一般来说,不需要每次修谱都续,按照家族一代人是20年的说法,10个字辈就是二百年的时间,家谱有着30年一小修,60年一大修的说法,所以一般是百年大修的时候,才回去续修字辈。并且续修字辈也不是家族的人都可以参加的,一定要是家族的“高人”“能人”。首先要保证,能够续修字辈的,一定是家族的族人,但也有用外人的例子,如御赐字辈,还有的是交由当地秀才和才能出众的当地名望较高之人确定。(还可以找锦秋文谱,专业字辈续修,根据家族五行属性,家族坟茔,祠堂分布,家族历史名人,家族渊源为根据,确定家谱字辈)。在中国姓氏学史上,诸葛氏族的辈分,次序井然,著称于世。其原因在于它将辈分排行的用字,精心组合,撰写成一首艺术五言长律,便于宗族中人记诵。据专家对诸葛亮后裔、浙江一支《高隆诸葛氏宗谱》的最新研究发现,自忠武侯公二十六世孙仍公开始(1225~1264年),凡亮公子孙按行辈命名,并具体规定出八联、十六句、八十个字的辈分,代表后来的80代子孙。诸葛氏族后裔,不论居于何地,均按辈分用字命名。回答传统修谱事业如何与时俱进开展创新,怎么加强族研究应用问题。族谱既是用来收藏的,所谓存史;但更是用来看的和用来,要充分发挥其独特的教化和励志作用。族谱数字化,即对本宗本脉族谱及历史文献进行全面数字化整理,既有利于保护珍贵历史性文物,又有利于更多族谱文化爱好者进行研究,还将极大方便今后续谱修谱及文化传播。这是一项巨大的修谱基础文化工程,对做好今后续谱和研学具有重要价值,更有利于促进在全省全国范围开展通谱修纂工作及研究。数字化是共享全国各地侯氏珍藏族谱文化历史重大变革和必由之路!也是与时俱进在更大范围更好传播族谱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选择。以后,使用专业族谱软件,无论天涯海角,都可用手机填写标准入谱资料,用电脑编辑成册,将极大减少传统修谱人力和资金成本,又好又快编纂族谱。
湖南安仁:关于举办研修侯氏族谱精英培训班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