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坦言:学习后劲儿足,班级前10名的孩子,大多都来自这4种家庭!(早看早受益)

教育   2024-11-26 21:54   湖北  
作者:主创团·哎呀妈    

 来源: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梅学堂主播夜阑朗读音频

不止听过一位父母有这样的担忧:

孩子小学阶段时,学习状态挺不错的,考试成绩也不低,能稳居全班前几。

但一上初中,感觉懈怠了,精气神大不如以前,就像是长跑运动,越跑越没气力。

很担心这样下去,到了真正的冲刺阶段,孩子学得很吃力,最后跟不上掉队了。

正所谓“路遥知马力”。孩子什么造化,学习的后半段才是关键。

许多学习自觉,有后劲的孩子,或许刚开始没什么出彩表现,反倒弯道超车狠狠把别人抛在后头。

仔细观察这些孩子,不难发现,他们大多都来自以下这4种家庭。
父母情绪稳定、平和

朋友做了十多年初中班主任,每次说到班上的差生,都不禁感慨:

那些叛逆、厌学,总是不服管教的孩子,不是天生“反骨”,而是没生在一个好人家。

她讲过一个“学霸陨落”的例子,那孩子原本学业优异,接连担任过几年学委。

可惜父母脾气不好,每次看他成绩掉名次,非打即骂,甚至当着其他人的面挖苦他,嫌他不如谁谁谁。

长期活在满是戾气的家庭环境中,孩子变得容易暴躁、没耐心,动不动就骂人爆粗口,不仅把身边的同学得罪了,就连学习状态也一落千丈。

很多时候,父母控制不住情绪,或者随意在孩子面前发泄不满,只会破坏孩子内心的安全感。

当他需要额外花更多气力去应对外界的狂风暴雨,又怎能奢求他有心思放在学习和生活上?

父母的情绪,决定孩子未来的样子。

只有父母收起坏脾气,管住自己的怒火,才能让家变得温暖幸福,孩子更加出色优秀。

董宇辉有次在直播间分享了自己小时候,父母一次吵架的经历。

过后他和姐姐也吵了一架,妈妈听到后跑过来骂他。

结果董宇辉回了一句“你和我爸都吵架了”,瞬间把妈妈堵到哑口无言。

从那时起,父母就尽量憋着不吵,就算有矛盾也会趁孩子们不在家再沟通。

为此董宇辉得出了结论:

父母闹情绪、发火,其实是给孩子做很差的榜样,而情绪稳定,会给孩子带来正面影响。

尤其是他日后遇到困难、挑战,想的不是靠发火、暴力来解决,而是沉下心,不断思考探索可行的方法。

当他学会了稳住自己的愤怒、埋怨、不满,懂得了理性地表达,再大的难处都能迎刃而解。

情绪稳定,真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父母越平和,孩子越放松、舒展,才有足够的力气不断努力快跑。
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前几年,江西学霸邱梓晟凭借高分考上清华,不少人纷纷跑来取经,问他怎么做到。

小学初中阶段的他,成绩并不冒尖,却在初中毕业后考上当地重点高中,一举拿下清华。

邱梓晟表示:多亏父母。

从小到大,父母不逼不催,而是注重他学习习惯的培养。

就算他成绩不好,也不会出言不逊,而是视他为朋友,大部分情况都以商量的口吻提建议。

当他学习退步了,就客观分析他的优点,指出不足,给他鼓励和信心。

进步了,就帮他总结,让他明白应该怎么做才对。

就这样,他慢慢培养出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上课认真听讲,回家独立完成作业,做什么事情都不需要父母监督。

从翻看自己喜欢的漫画、小说,到沉浸在博览群书的乐趣当中。

哪怕是和其他同学一样上网、聊天、玩游戏,邱梓晟从不会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聪明的父母,不会为孩子的学习成绩操心,时时刻刻为孩子亲力亲为,反而是提前把时间、精力花在培养孩子学习习惯、能力上。

就如一位学霸妈妈分享里说的:

“从孩子上学开始,我们就商定好学习规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重要,不做孩子学习的‘拐杖’。

学校老师要求家长检查作业、签字,我只管签字。

因为学习是孩子的任务,成绩不好暴露问题不要紧,把不会的、不懂的及时请教老师就好。”

虽然看着孩子学习很苦、很累,发现他遇到难题不会很想告诉他答案,需要查资料时乐意为孩子代劳。

但学习始终是孩子的事,不放手让他来,让他养成良好的习惯,日后他一个人的时候,就很难自觉自律。

只有从一开始注重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等他日后学习科目多了,作业量大了,也能自己应付,靠自己努力进步。
愿意花时间陪伴孩子

如今很多家庭存在这样的认知误区:

孩子都上中学这么大了,该懂事了,不需要父母天天盯着看,管好他的学习就行。

事实上,正是孩子一到“青春期”这个关键阶段,父母的参与、陪伴更不可缺席。

畅销书作者、“国民学长”李柘远曾是一名父母离异,容易闯祸捣蛋的问题少年。

妈妈精明能干,业务繁忙,在李柘远初二那年恰巧有一个调往北京工作的机会。

可一想到此时正在步入青春期的他很需要自己,妈妈经过数日的挣扎和慎重考虑,决定放弃大平台,继续留在家里陪伴他、照顾他。

虽然和心之向往的工作失之交臂,但能参与到儿子的中学阶段,妈妈始终感到庆幸。

一来他没有出现预想的青春期叛逆综合症,二来是坚定地站在他的身后,给予身为母亲能给的所有支持,亲眼见证他从小地方一路逆袭走向耶鲁大学。

李柘远妈妈在《学习高手》一书中说到:

“相较于学业和成绩,孩子的心理发展和性格的形成更为重要。

若两者只能择其一,我会选后者,因为心理和性格才是影响孩子未来人生品质的关键要素。

家庭气氛的滋养、父母的陪伴与慈爱、亲情的交流,则是孩子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条件。”

别小看父母待在孩子身边的时间,一分一秒都传递着爱。

特别是生活、学习遇到迷茫、难处的青春期孩子,他不好意思主动开口向父母求助,但不意味着他不需要、没要求。

18岁之前,哪怕孩子身形壮实如大人,内心却依旧柔软,最渴望父母的关心、陪伴。

只有他切实感受到,自己不知所措、失去方向的时候,父母依旧不离不弃,始终牵住自己。

他才敢迈开步子,单向前行,靠着心里的确信,让自己一步步成为更好更优秀的人。
家里充满正能量

看热播剧《追光的日子》时,学霸任真和妈妈的一段互动很是让人压抑。

学校要开家长会,任真小心翼翼地开口问妈妈“能不能去”。

结果妈妈一听,下意识地抱怨说“一给你开家长会,家里就要关半天门”,紧接着把矛头指向任真爸爸,吐槽“永远别想指望你爸爸”。

习惯性一两句诉苦的话,听得任真直摇头。

本来备战高考就让她寝睡难安,还被迫天天听着父母念经式的“负能量语言”。

越是这样,越让她静不下心来好好学习,总怕考不好,再次落榜。

有句话这么说:在一个家里,人和人之间的能量是会“转移”的。

总在孩子面前唉声叹气,怨这怨那,本质就是把父母的痛苦、难处转移到孩子身上。

孩子听多了,内在的心理能量一点点消耗殆尽,自然也觉得生活没劲,学习没意思。

一个满脑子装着外界的焦虑、抱怨、委屈的孩子,永远活不出属于自己的光彩来。

真想孩子对未来有期待、盼望,不畏困苦自驱向前,重在父母的正能量传递和感染。

想起童话大师郑渊洁女儿郑亚飞的一段经历。

小学阶段,她基本都是班级的中下游,直到初二才开始发力,到了高三逆袭成为全校第一。

整个转变,离不开郑渊洁在家里的一言一行,亲身垂范。

亚飞刚开始学习不理想,一度备受挫折,伤心郁闷,可看到爸爸创办杂志再辛苦、没钱也依旧坚持的精神,很快就被鼓励到了。

爸爸为了工作、生活都这么努力拼搏,我不过是学习不顺,找找办法再努力试试。

于是她不气馁、不放弃,像开了窍一样勇往直前,最后弯道超车。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藏着孩子的命运。

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就像孩子的心灵驿站,能源源不断给孩子补充能量,让他快跑向前,一路高歌。

为人父母,谁都盼着自家孩子好,有出息。

但方法要用对,更得明白孩子成长需要什么营养和补给。

给他足够的肯定、信心、鼓励和安全感,同时学会和孩子一起成长、进步,相信孩子能发自内心喜欢学习,愿意挑战困难。

当他有足够动力和能量,对未来有迫切渴望,总有爆发潜能、勇往直前的一天。
来源: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的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更多1-9年级上册学习资料

                                                    分享文章,点亮在看
             和孩子一起成长、进步!加油!

梅学堂
我是梅老师,每日为您分享语数英等各科学习资源和育儿方法。更多精彩请关注我的视频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