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夏卷征稿】西双版纳的中秋夜曲 / ​施俊峰(云南)|| 当代文学家杂志社

文摘   文化   2024-09-15 13:38   安徽  
《当代文学家》杂志火热征稿中!  

原创•精品

清涟文化,致力繁荣!


西双版纳的中秋夜曲

(外三首) 


文  / 施俊峰(云南)



在祖国的南疆,有一片神奇的土地,

西双版纳,如翡翠镶嵌于绿野之中,

当皓月当空,中秋佳节悄然而至,

这里,上演着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


月光下的澜沧江


澜沧江,你悠悠地流淌,

穿越了崇山峻岭,来到了这温柔乡。

中秋之夜,你披上银纱,波光粼粼,

仿佛是天空与大地的情诗,轻轻吟唱。


月光洒在江面,与波光交相辉映,

每一道涟漪,都是时间的低语,

讲述着古老的传说,与未来的憧憬。

江边的傣族村寨,灯火阑珊,

与天上的繁星遥相呼应,

构成了一幅幅动人心魄的画卷。


热带雨林的中秋梦


西双版纳,你是绿色的海洋,

热带雨林中,万物生长,生机勃勃。

中秋之夜,月光透过密集的树冠,

洒下斑驳陆离的光影,如梦似幻。


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

每一棵树、每一片叶子、每一朵花,

都仿佛被月光赋予了生命,

它们轻轻摇曳,与风共舞,

为这中秋之夜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浪漫。


傣族文化的璀璨星光


傣族,你是这片土地上的精灵,

你的文化,如同繁星点点,璀璨夺目。

中秋之夜,你们身着节日的盛装,

跳起了欢快的象脚鼓舞,唱起了悠扬的歌谣。


那歌声,穿透了夜的寂静,

飘向了远方的山谷,唤醒了沉睡的星辰。

那舞蹈,如同孔雀开屏,绚丽多彩,

展现了傣族人民的热情与智慧,

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中秋美食的味蕾盛宴


在西双版纳的中秋节,

怎能少得了那些令人垂涎的美食?

香茅草烤鱼、菠萝饭、竹筒饭……

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佳肴,

摆满了节日的餐桌,等待着宾客的品尝。


那烤鱼,外皮酥脆,内里鲜嫩多汁,

搭配上独特的香茅草香味,让人回味无穷;

那菠萝饭和竹筒饭,更是将自然的馈赠发挥到了极致,

每一口都是对味蕾的极致诱惑。


月光下的泼水狂欢


虽然泼水节并非中秋的传统习俗,

但在西双版纳这个充满活力的地方,

人们总能在中秋之夜找到新的庆祝方式。

月光下,一群群身着盛装的傣族青年男女,

手持水盆或水枪,开始了欢乐的泼水狂欢。


水花四溅,笑声连连,

人们在这清凉的水中洗去了疲惫与烦恼,

也在这份欢乐中感受到了彼此的温暖与关怀。

这一刻,西双版纳的中秋节不再只是赏月吃饼的传统节日,

它更成为了人们表达情感、传递祝福的重要时刻。


月光下的自然与人文交融


在西双版纳的中秋之夜,

自然与人文完美地交融在一起。

月光下的热带雨林、澜沧江的波光粼粼、

傣族村寨的灯火阑珊、节日的欢声笑语……

这一切的一切,都构成了一幅幅动人心魄的画面。

人们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不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更领略到了傣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一刻,西双版纳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

它更成为了一个充满诗意与远方的心灵归宿。


月光下的永恒记忆


当中秋之夜的最后一缕月光悄然隐去,

西双版纳又回归了往日的宁静与祥和。

但那些美好的瞬间、那些动人的画面、

那些深刻的感悟与体验,却永远镌刻在了人们的心中。


西双版纳的中秋节,不仅仅是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

更是一次对生命、对自然、对文化的深刻感悟。

无论我们走到哪里,

这份对西双版纳的深情与眷恋,都将如同璀璨的星光一般,

永远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古茶山下的月光饼香 

—— 西双版纳象明古茶山传统月饼文化


在遥远的西南边陲,有一片被绿意与阳光宠爱的土地,西双版纳,她以独有的热带雨林风情和丰富的民族文化,编织着一个个关于自然与人文的传奇。而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象明古茶山,如同一颗璀璨的绿宝石,镶嵌在群山之间,不仅孕育了千年的茶香,还承载着一段段关于传统月饼文化的温馨故事。以下,是一首关于西双版纳象明古茶山传统月饼文化意义和特色美食的现代诗,让我们一同沉浸在那份古朴与醇香之中。


古茶山韵,月满中秋


象明古茶山,云雾缭绕,古木参天,

每一片叶子都承载着千年的风霜与雨露。

而在这茶香四溢的季节里,中秋悄然而至,

月光如练,洒满古老的茶林间,也照亮了家家户户的窗棂。


这里的月饼,不同于别处,它融入了茶山的灵魂,

每一口都是对这片土地深情的告白。

茶农们放下手中的茶篓,围坐在火塘旁,

用传统的手艺,将茶山的韵味包裹进一块块月饼之中。


茶香饼甜,古法传承


象明古茶山的月饼,讲究的是原料与工艺的双重考究。

外皮选用当地优质的小麦粉,经过精细的揉制与醒发,

呈现出金黄色的诱人色泽与酥脆的口感。

而内馅,则是茶农们精心挑选的馅料,

既有传统的豆沙、莲蓉,也有创新的茶油、茶粉等,

每一种都散发着独特的香气,与茶山的韵味相得益彰。


制作过程中,茶农们遵循古法,每一道工序都一丝不苟,

他们相信,只有这样,才能制作出真正代表茶山文化的月饼。

当月饼出炉的那一刻,整个茶山都弥漫着诱人的香气,

那是茶与饼的完美融合,也是古法传承的见证。


文化寓意,情感纽带


在象明古茶山,月饼不仅仅是一种节日食品,

它更是一种文化的寓意与情感的纽带。

每当中秋之夜,茶农们会邀请亲朋好友共聚一堂,

品尝着自己亲手制作的月饼,分享着茶山的故事与传说。


月饼的圆形,象征着团圆与和谐,

它像一轮满月,照亮了茶农们的心房。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通过月饼传递着对家人的思念与祝福,

也表达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敬仰。


茶山风情,美食之旅


踏上象明古茶山的美食之旅,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惊喜的世界。

这里的每一道菜肴都与茶息息相关,

从茶油炒蛋到茶香鸡,从茶汁炖肉到茶糕甜点,

每一种美食都散发着茶山特有的香气与风味。


而月饼,则是这场美食之旅中最耀眼的明星。

它不仅承载着茶山的文化与传统,还融入了茶农们的智慧与情感。

品尝着这块块香甜的月饼,我们仿佛能够穿越时空,

感受到茶山那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岁月如歌,饼香永恒


岁月如歌,时光荏苒,但象明古茶山的月饼文化却历久弥新。

它像那千年的古茶树一样,根深叶茂,生生不息。

每一代茶农都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着这份文化,

使得月饼的香气在茶山间久久回荡。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

象明古茶山的月饼也开始走出大山,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但无论走到哪里,那份独特的茶香与饼甜都将永远伴随着它,

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与纽带。


茶山月下的饼香传说


在象明古茶山的怀抱中,月饼文化如同一首悠长的诗篇,

诉说着茶农们对土地的深情与对传统的坚守。

让我们在中秋之夜,共赏那轮明月,

品尝那象明古茶山的传统月饼,感受那份浓厚的文化底蕴与情感纽带。

愿这茶山月下的饼香永远伴随着我们,

成为我们心中最温暖的记忆与最美好的向往。



大理剑川白族传统月饼的诗意画卷


在那彩云之南的深处,大理剑川,一个被历史风霜温柔抚摸的古城,静静地躺在洱海之畔,白族儿女的歌声与笑声,如同流水般悠长而清澈。中秋佳节,当月光洒满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大理剑川的白族传统月饼,便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文化桥梁,承载着白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


月光下的古城记忆


月光如洗,古城剑川披上了一层银纱,

石板路上,回响着历史的足音与现代的轻吟。

白族的传统月饼,是这座古城中秋的符号,

它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文化的传承与情感的寄托。


家家户户,灯火通明,老老少少围坐一堂,

桌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月饼,每一块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

白族人民用他们灵巧的双手,将自然的馈赠转化为舌尖上的艺术,

让这小小的月饼,成为了连接家人情感的纽带。


白族月饼的独特韵味


大理剑川的白族月饼,有着它独特的韵味与特色。

外皮酥脆而不失柔软,色泽金黄诱人,

那是用当地优质的面粉与独特的发酵工艺共同铸就的杰作。

而内馅,则是白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既有传统的豆沙、莲蓉,也有创新的乳扇、火腿等,

每一种馅料都散发着浓郁的香气,与外皮相得益彰。


尤其是那乳扇馅的月饼,更是别具一格。

乳扇,作为白族的传统美食,其独特的奶香与月饼的甜香相互交融,

形成了一种难以言喻的美味体验。

每一口都是对味蕾的极致挑逗,也是对白族文化的深刻感悟。


传统工艺与现代创新的融合


大理剑川的白族月饼,既保留了传统的制作工艺,又融入了现代的创新元素。

在制作过程中,白族匠人们坚持使用传统的石磨研磨面粉,

以保证面粉的细腻与纯正。同时,他们还注重食材的选择与搭配,

力求让每一块月饼都能达到最佳的口感与风味。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白族月饼就固步自封、停滞不前。

相反,白族人民善于吸收外来的先进技术与理念,

将现代的创新元素融入到传统月饼的制作中。

比如,他们利用现代烘焙技术来优化月饼的口感与外观,

使其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与口味需求。


月饼背后的文化寓意


在大理剑川,白族月饼不仅仅是一种节日食品,更是一种文化的寓意与象征。

它代表着团圆与和谐,是家人团聚时不可或缺的美味佳肴。

在中秋之夜,白族人民会围坐在一起,品尝着月饼,赏月、聊天、唱歌,

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与温馨。


同时,白族月饼还承载着白族人民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之情。

他们相信,是这片肥沃的土地与清澈的洱海孕育了丰富的食材与独特的文化,

因此,在制作月饼的过程中,他们总是怀着敬畏之心去对待每一份食材,

力求将其最完美的状态呈现在世人面前。


特色美食的诗意描绘


白族传统月饼,是大理剑川的一张美食名片,

它以其独特的韵味与特色吸引了无数食客前来品尝。

然而,要真正领略其美味与魅力,还需用诗意的语言去描绘它。


想象一下,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你漫步在古城的小巷中,

空气中弥漫着月饼的香气与白族人民的欢声笑语。

你走进一家古色古香的店铺,店内摆放着各式各样的月饼,

它们如同艺术品般精美绝伦,让人目不暇接。


你拿起一块乳扇馅的月饼,轻轻咬下一口,

那酥脆的外皮与浓郁的奶香瞬间在口腔中爆发开来,

仿佛带你穿越到了白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了那份纯真与质朴。


月饼文化的永恒传承


大理剑川的白族传统月饼,是中华美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它以其独特的韵味与特色赢得了世人的赞誉与喜爱。我们相信白族人民将继续秉持着传承与创新的精神,

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能够品尝到这份来自大理剑川的美味与感动。


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的人能够走进大理剑川这座美丽的古城,

去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与文化底蕴,去品味那里的美食与美景,

让这份来自白族的传统月饼文化在更广阔的天地间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归心·月圆

—— 西双版纳剑川人的中秋情愫


在那遥远的热带雨林之畔,西双版纳的怀抱温暖如初,

我,一个剑川的灵魂,漂泊于此,心系那千里之外的故土。

几十年的风霜雨雪,铸就了归乡的渴望,

如同那永不干涸的澜沧江水,悠悠流向心中的月亮。


梦回·剑川月影


剑川的月,是童年的记忆,是母亲的温柔眼眸,

在异乡的夜空下,我无数次仰望星空,寻觅那抹熟悉的光辉。

月光洒满古城的青石板路,银辉铺就了归途的轨迹,

我闭上眼,让心灵穿越千山万水,回到那魂牵梦绕的地方。


每一次月圆,都是心灵的召唤,

提醒着我,那遥远的故乡,有我不变的牵挂。

剑川的月,不仅照亮了古城的夜,

更照亮了我内心深处,那份对家的渴望与思念。


西双版纳的异乡情


西双版纳,这片绿意盎然的土地,

以它独有的方式,接纳了我这个漂泊的游子。

但我的心,却如同那随风飘荡的蒲公英,

始终未能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我品尝着热带的果实,欣赏着雨林的神秘,

但每当夜幕降临,月光洒落,

我的心便飞向了那遥远的剑川,

那里有我童年的欢笑,有我成长的足迹,有我深深的眷恋。


岁月的痕迹·归乡的心路


岁月如梭,转眼间我已步入中年,

但那份对故乡的思念,却如同陈年老酒,愈久弥香。

我开始意识到,是时候去实现那个多年的愿望了——

回到剑川,过一次真正的中秋节。


这不仅仅是一个节日的庆祝,

更是对故乡的一次深情回望,

是对自己过去几十年漂泊生涯的一种交代,

也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美好期许。


归途的漫长与期待


归途是漫长的,但也是充满期待的。

我穿越了热带雨林的密林小径,

跨越了蜿蜒曲折的山川河流,

只为那一刻的重逢与团圆。


在旅途中,我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

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故事和梦想,

但共同的是,我们都有着对家的深深眷恋。

这些相遇与交谈,让我更加坚定了归乡的决心。


中秋之夜·故乡的团圆


终于,我回到了剑川,回到了那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地方。

中秋之夜的月光格外明亮,如同洗尽了岁月的尘埃,

照亮了整个古城,也照亮了我心中的每一个角落。


家人和朋友们早已等候多时,

他们用最温暖的笑容和最真挚的拥抱迎接我的归来。

我们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美味的月饼和家乡菜肴,

畅谈着过去的往事与未来的梦想。


那一刻,我仿佛回到了童年时光,

所有的烦恼与忧愁都烟消云散。

我抬头望向那轮明亮的月亮,心中充满了感激与幸福。


归心·月圆的深远意义


这次回到故乡过中秋节,对我来说意义非凡。

它不仅满足了我几十年的愿望,

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家的温暖和团圆的幸福。

我明白了,无论身在何方,心永远属于那个遥远的故乡。


同时,这次经历也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让我学会了感恩与回馈。

我深知,自己不仅仅是一个漂泊的游子,

更是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我将继续努力前行,

用实际行动去回报故乡的养育之恩,

同时也将这份对家的思念与眷恋传递给更多的人。


西双版纳的剑川人,几十年的愿望终于实现,

在故乡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中秋节。

这一刻的圆满与满足,将永远镌刻在我的心中,

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记忆之一。


归心似箭,月圆人团圆,

这份情感将伴随我走过未来的每一个日日夜夜,

成为我生命中最坚实的支撑和力量源泉。


点击下方公众号关注了解

【不看阅读量的“零下文学奖”】


本期责任编辑:零下






当代文学家杂志社

招募:会员、签约作家


《当代文学家》,刊号ISSN2708-3160,全彩版印刷,由当代文学家协会主管,当代文学工作室主办。


【秋冬赛季】

当代文学家·朱自清新文学奖


评选启事


一、作品通过总编初审,根据个人意愿,可上微刊,也可不上微刊。
二、作品通过初审,即可联系总编完成《当代文学家•获奖特辑》收阅手续。
三、阅读量在12月31日达到260,即获得复评资格,进入角逐等级奖之列。2025年1月10日揭晓。
四、评选只看质量!但阅读量在12月31日达到500~2000时,我们承认该作者具有了相应的知名度,作品产生了一定的社会作用,理应给予承认,因此该作品可获得加分。具体加分多少,由复评专家把握。在12月31日赞赏额超过500元时,我们认可其对本社赛事的极大支持,因此该作者可获得加分,得到应有的荣誉。
五、复评中,获得等级奖的,颁发相应等级证书、奖杯和奖金(出版基金2000元、1000元、500元)。其余为优秀奖,颁发相应证书、奖杯和奖金(出版基金200元)。
特别提醒:《当代文学家·金秋卷》(获奖特辑1)将于10月20日出版;《当代文学家·瑞冬卷》(获奖特辑2),将于2025年1月15日出版邮寄,欢迎参赛!

*请自行认准本平台所涉一切刊号、书号,入作协、评职称请仅以当地文件为准!本平台不承诺不确保不担责,也不允许任何工作人员口头承诺、担保。


‍‍‍‍‍‍‍‍‍‍‍‍‍‍‍‍‍‍‍‍‍‍‍‍‍

作者风采


云南作家/诗人:施俊峰




作者简介:    


施俊峰,工作单位景洪市第一人民医院,出身于文化之帮云南勐腊县象明乡倚邦村,从小就接受山歌熏陶和古茶山文化培养,自幼酷爱文学且热衷于七律杂论。笔者奉献基层医疗事业四十年,从一个中专学历到一个在西双版纳州内有一些声望的外科主任医师,始终坚持服务群众,以精湛的医疗技术履行为人民服务宗旨,也作为一个文学热爱者,用一些工作生活学习美景、美食感悟和感言。记录着平凡工作和七彩生活。"白衣着体奋生年,热血温暖人世间。手术台前落青发,诊断室内失红颜",就是笔者的亲身写照,感受人生甘甜辛苦。




文学是一座桥,让我们感受世界的丰富和美好!关注《当代文学家》,心有所系勤耕耘!

当代文学家
《当代文学家》(当代文学出版社出版)纸刊选稿基地。推荐经典诗歌、经典小说、经典散文及经典评论等原创作品。详情请关注《当代文学家》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