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收租金,就近务工拿薪金,村民增加了两项收入,真正实现了企业、村集体、农户三方互惠共赢。”封开县江川镇新兴村的村民陈先生告诉记者,多亏了党委和政府的好政策,多亏了镇纪委倾心助力撂荒地复耕复种。
原本一片“沉睡地”
是如何蝶变成“致富田”?
看看江川镇的经验↓↓
唤醒“沉睡地” 释放新活力
时间回到两年前。
在农村劳动力减少等因素的影响下,
江川镇不少良田逐渐成为撂荒地。
2022年至今,江川镇根据撂荒地整治工作安排,着手排查撂荒地、耕地非粮化问题,江川镇纪委立足监督职责定位,把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作为政治监督重点内容,主动介入跟踪,积极配合整治,组织镇村监督力量走到田间地头,深入了解荒地撂荒原因,找准问题症结,针对堵点难点问题加强沟通协调,压紧压实职能部门和属地部门责任,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制定可行性强的复耕复种实施方案,推动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我们围绕严守耕地红线、推动复耕复种开展专项整治,加强与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沟通协作,重点检查耕地流出图斑整改、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耕地撂荒等问题,督促推动耕地‘非粮化’和土地撂荒整治工作走深走实。”江川镇纪委负责人说道。
△江川镇新兴村玉米种植项目
新兴村的这片撂荒地
也在此次整治行动中,
经过除杂、平整等治理后符合耕种条件,
之后流转给某畜牧公司
种植牧草、玉米等作物,
然后作为肉牛饲料。
在镇委、镇政府
和驻镇工作队的大力支持下,
村民、公司和合作社三方
成为利益共同体,
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促进农业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监督助力
推动“沉睡地””变为“致富田”
撂荒耕地复耕复种,事关乡村振兴发展。在开展农村撂荒地整治专项监督检查过程中,江川镇纪委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加大政策宣传、资金扶持和技术指导,积极引进农业公司等社会资本,探索实行农户自主复耕、公司大户流转、远程托管种植、亲人邻居帮种、村集体经济组织代种等方式,大力开展全镇撂荒土地整治,加快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确保“良田粮用”和提高粮食生产力,推动“沉睡地”蝶变“致富田”。
据介绍,2022年以来,
全镇撂荒耕地整治率达100%,
主要种植玉米、水稻和牧草等农作物,
昔日的撂荒地变为希望田,
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为“百千万工程”提速增效
提供坚实要素保障。
据了解,今年以来,
江川镇以“基层作风优化提升年”为抓手,
坚持党建引领,
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
组织镇村干部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摸排登记,
共排查出撂荒地总面积461.31亩,
涉及7个行政村,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1个,
监督推动完成撂荒地整治200多亩。
形成长效机制
确保整治后的撂荒地真正“活”起来
农村还有没有新的撂荒地?整治后的撂荒地会不会再次撂荒?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是一项长期性工作,难以一蹴而就。
江川镇纪委坚持对已“复活”的撂荒地实行动态监督,不定期开展回访,针对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深入等问题,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约谈,督促责任部门守好责任田,提高撂荒耕地复种的可持续性,确保复耕复种不走样、不跑偏,让整治后的撂荒地真正“活”起来。
“前段时间我们到一个村子进行走访,发现那里有一处集体土地处于撂荒状态,通过督促相关责任部门落实撂荒地整治责任,现在该地请村民有偿代种,已经种上了玉米。”江川镇纪委负责人说道。
“上次你们督查反馈农业技术指导不够的问题之后,我们组织了种植技术培训,邀请了专家教授现场提供专业指导,目前已在荒地上种植玉米、水稻和牧草等农作物。”江川镇农业农村办相关负责人向回访的镇纪委干部说道。
接下来,
江川镇将持续开展联动监督,
以全面盘活农村“沉睡”土地,
为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工作
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助力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编辑】张嘉华【二审】胡浩 【三审】侯玉娟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所发原创文章版权均属封开发布所有,转载需遵守国家版权相关规定,明确任何未经书面授权转载的一律属于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