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大会,杭州为何一办就是十六年?

政务   2024-10-10 14:42   浙江  


眼下,为网罗国际人才,各国都在想尽招数:加拿大政府宣布新移民计划,日本推出“特别高度人才制度”,发布吸引国际人才的政策,德国出台的《研究和创新的未来战略》,在研发投入、机构建设等方面布局,为人才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


中国亦在努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完善海外引进人才支持保障机制”;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

杭州,在这场国际竞争中始终持续发力,力争上游。国庆前夕,第16届杭州国际人才交流和合作大会开幕,2023年度“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正式发布,北京、上海、杭州位列前三。

不止于此,这个10月,围绕学术交流、参访游学、创客大赛等,共30多项活动在杭州各县区(市)轮番上演,“人才国际化”始终是杭州瞄准的最大关键词。

已步入16载的杭州国际人才大会,为国际人才和项目交流合作搭建平台。一场大会,为何一办就是十六年?又为杭州带来了什么?



为何16年办一场会?


“2018年,很多人都不知道脑机接口是什么的时候,杭州市及余杭区的领导飞了一万多公里,考察了我们在海外的办公室。”国内首家脑机接口领域独角兽企业、强脑科技创始人韩璧丞说。


“从一个人背着一个包,到拥有200人创新基因药物开发的企业,我们只花了五年时间。”在杭州医药港创业的嘉因生物创始人吴振华说。

杭州国际人才大会上,两位创业者的分享令人印象深刻。他们不约而同归国创业的人生路线,正好映射着“世界人才中心,正逐步从欧美向亚洲扩散”的研究结论。

这个研究结论,由全球化智库(CCG)得出,该机构是中国领先的国际化智库。全球化智库(CCG)副主任兼研究总监郑金连告诉记者,中国正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在国际人才向亚洲流动的趋势变化中,杭州通过特有的产业禀赋、国际人才大会等多元载体承接这波人才红利。


向内看,是城市发展所需。“后亚运、2万亿、超大城市”,这三个在今年大会会场内外屡屡被提及的关键词,准确描述着杭州正处于的历史时期:既拥有亚运红利持续释放、城市能级晋档升级的独特优势,也面临着新的“成长的烦恼”和“转型的阵痛”。杭州市委主要负责人多次公开表示,无论是产业创新,还是发展的转型,杭州比以往任何时期都需要人才的支撑。

正基于此,今年很多人在会场感受到产业国际化的“新风”。“杭州产业环境与人才生态推介会”环节,杭州向国际人才展示现代产业在这座城市的布局:智能物联、生物医药等五大产业生态圈,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六大风口潜力产业。产业、人才本身就是一对共同体,带着产业找人才,杭州力求在未来的科技和产业竞赛中占据制高点。

全球化智库(CCG)报告显示,目前全球顶尖人才仍集聚在北美和欧洲国家或地区,它们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世界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领先地位。在国内,上海的外国人才集聚度持续位居中国首位,但在境外主体参与、境内外市场联通、全球要素集聚等方面也有国际化短板要补。


“后来者”杭州,在世界城市的综合比拼中,排名稳步提升。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网络(GaWC)小组发布排行榜中,杭州从2020 年的第90位,跃升为2022年的第73位。今年,杭州出台新一轮的城市国际化实施意见,提出在2027年(GaWC)世界城市名册排名争取跻身前60强。

站在后亚运时代,杭州锚定世界一流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正不断提升国际化水平、城市品质以及产业开放能级。


大会带来了什么?


一办16年的盛会,给杭州带来了什么?


这场大会已经成为浙江、杭州延揽国际人才的一张名片。盛会带来了人、项目和信息,受大会的辐射效应。以“创客天下·杭州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为例,大赛到今年已举办至第10届,总报名项目超过1.2万个。据不完全统计,已有300多个项目正式在杭落地注册企业,注册资金逾30亿元,其中涌现出准独角兽企业已近10家。

播下的种子,会不经意间开出花朵。杭州市专家与留学人员服务中心副主任贾路加介绍:“之前获得大赛二等奖的一个项目,在杭州落地,最终被字节跳动收购。但意外的是,项目团队的另一个成员,因为比赛留在了杭州,成立了另一家公司知衣科技,也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准独角兽企业。”

办一场大会,并不直接产生GDP,更像是面向远方播的一颗种子。这两年,杭州联合各县区(市)推出FIND HZ路线(FIND HZ为国际人才与杭州互动与合作的活动品牌),回归到参访对接的本源,邀请海外科学家、青年学者等,走进区县(市)、重点人才平台走访调研,呈现杭州的产业生态。

“我们创造条件和机会请来人才,就像邀请他们来家里做客,亲眼看一看、亲身感受一下杭州这座城市。”杭州市委人才办有关负责人说。

历届大会,都围绕着城市发展、时代所需,构建一套切实可行的人才政策体系,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嵌入”人才基因。比如,2023年大会,聚焦人才的发现、选拔、培养全链条,发布了集聚全球青年人才的“青荷”计划。

今年杭州发布支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政策,共同推动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资金链四链融合。比如从高端装备、智能物联等产业入手,培养卓越工程师及后备人才1.5万名,发挥他们的“挑大梁”作用。首次发布规模10亿元人才基金,则精准触达创新创业赛中涌现出的人才项目,“扶上马走一程”。

每年的杭州国际人才大会虽然仅持续一个月,因会留下的人、项目如何更好在杭州开花结果?杭州探索更好的制度性开放措施,实现“办好一个会”到“提升一座城”,营造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比如,杭州推出外国人来杭工作便利化十条举措,涵盖办理工作许可证便利、用汇便利化等,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杭州市科技局科技人才处负责人介绍。9月23日,杭州首个可受理全市范围的外国人来华工作、居留许可“一件事”办理专窗启用,将两证联办整体时限缩短至10个工作日以内。

如果说一场大会带来了人,这些着眼于细节的制度,则真正地留住了人。


奔赴国际大都市的新征途


大会开幕式上,人社部国外人才研究中心向外发布2023年度“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调查研究成果。研究显示,杭州位居第三,仅次于北京和上海。这是杭州连续第14年入选,工作满意度、生活便利度受到外籍人士的好评。


“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杭州的优势在一个‘活’字。”全球化智库(CCG)副主任兼研究总监郑金连说,杭州的民营经济质量和竞争力表现出色,产业和市场非常有活力,为人才们提供施展拳脚的舞台。同时,科研型国际人才更青睐“小而精”的新型研发机构。“杭州近年来出现了之江实验室、湘湖实验室等新型研发机构,还有西湖大学这样的新型研究型大学,以人才体制机制上的灵活性激发了研究人员的创新性。”


不过,对照人才国际化的发展要求,杭州还有许多关要闯、许多坎要过。浙江省人才发展研究院院长陈丽君认为:“我国人才创新生态环境仍存在着多链要素不相融、放权不充分、行政化管理多束缚、机制僵化繁文缛节多等问题,国际人才‘水土不服’易造成人才引而复失,需要进一步加大人才领域制度型开放。”

在国际人才大会上,一位生物医学领域专家的建议更具象,他提出杭州要进一步聚集全球高端资源要素的能力。“有着‘世界生命科学的圣地与分子生物学摇篮’称号的美国冷泉港实验室,在苏州工业园区建立亚洲会议中心。”这位专家举例说,在高端学术会议牵引下,人气、商气涌向了苏州,当地的生物医药产业也随之腾飞,已集聚各类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企业超2000家。

“杭州正在布局生物医药、合成生物等产业,可鼓励各类社会主体举办全球顶尖学术人才活动,从而链接和配置全球的高端的学术资源、科研资源,人才、项目、产业化学反应后,可以提升城市在国际上的‘显示度’。”这位专家说。


这些年杭州一直在探路,尤其在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上。比如,主廊道东西39公里长的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就布局了浙江唯一的国家实验室和两个国家大科学装置,并创建93家国字号创新平台。通过加速高能级科创平台的落地,提升杭州对国际一流人才的承载力。

瞄准“赛”“会”之城,数贸会、云栖大会、全球人工智能大会等,形成了浓郁的城市创新氛围,也提升了国际往来和人文交流。针对外籍人士提出的线上服务能力欠缺问题,杭州在9月推出涉外综合服务平台“AI Hangzhou”(爱杭州),外籍朋友可通过它解锁杭州的一些城市服务,比如便捷免押的公共自行车——“小红车”。

发现杭州,相宜杭州。政策和机遇交织、时代和风口叠加,在敞开怀抱迎接全球人才中,杭州正在向国际大都市一步步靠近。


资料 | 潮新闻

往期推荐


● 五大银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杭州试点基金合作签约活动举行
● 杭州新中轴,向世界发出怎样的“新声”?
● 山河远阔,国泰民安
● 打造“世界级时尚小镇”,临平凭什么?

杭州市投资促进局
以投资视角,与你共话杭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