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信瀚
来源:正商参阅(ID:zhengshangcanyue)
京东这次有点冤!
不知你是否还记得五年前轰动一时的“承兴系”诈骗案?
彼时,“商界木兰”罗静,靠着刻俩“萝卜章”,诈骗300亿,将诺亚财富、京东、苏宁等一众大佬玩弄于股掌之间,最终落得无期徒刑的下场,并处罚金2010万元,其妹妹罗岚及其他涉案员工也相继获刑。
在这场风波中,京东被证清白,坚称自己无辜,被“承兴系”用假冒的公章和员工骗过,对诈骗行为毫不知情,并指责诺亚财富风控存在严重缺陷。诺亚财富则反击称京东的描述“严重失实”,侵犯其名誉权。
本以为随着罗静被判无期,这场涉及300亿的惊天骗局会尘埃落定,没想到近日案情又起波澜!
随着二审法院的最新判决,这场长达五年的金融诈骗案终于有了定论。
京东被彻底洗清嫌疑,与诈骗行为无关,无需承担任何赔偿责任。诺亚财富的“甩锅”行为宣告失败,其诉讼请求被驳回。
湘财证券则没那么幸运,首次被认定在诈骗案中存在过错,需承担约3.4亿元债务的56%补充责任。
这场历时五年的法律纠葛,涉及金额高达300亿元的“承兴系”诈骗案二审结果最终尘埃落定。
01
骗局手法,狡猾至极。
罗静,这个“商界木兰”的光环背后,隐藏着一张精心编织的欺诈之网。
从2015年到2019年,这场戏码一直在上演。她用私刻的印章、伪造的合同、冒充的员工,上演了一出出金融骗局。直到被刑事拘留锒铛入狱,她的真面目才被揭开。
罗静的胆大妄为令人震惊,狡猾而大胆。
私刻印章、伪造合同、冒充员工,这些还只是冰山一角。她的人,甚至敢冒充京东、苏宁的员工,拦截和篡改邮件,开设假账户,模仿京东回款,骗过众多金融机构。
她的“承兴系”公司,利用与京东、苏宁的供应链贸易背景,伪造了合同,虚构了应收账款债权,从湘财证券、云南信托等机构骗取了巨额资金。
他们甚至在京东、苏宁的办公场所里,用伪造的工牌冒充员工,进行所谓的访谈、交接资料、签合同,向金融机构展示虚假的网页、贸易数据和购销合同。
这些手段让金融机构深信不疑,按照合同给付了巨额钱款,最终导致湘财证券、摩山保理、上海歌斐、云南信托、安徽众信等机构损失高达88亿余元。
罗静本人,则凭借着这场骗局,赚取了巨额的不义之财。她利用供应链金融的复杂性,将风险层层转嫁,最终导致了这场300亿的惊天诈骗案。
这些资金,大多被用来偿还高利贷和个人挥霍,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当金融机构要求还款时,罗静早已逃之夭夭。
就这样,罗静通过这场骗局,将金融诈骗的手段推向了新的高度:京东“躺枪”,湘财证券深陷其中,云南信托损失惨重。
在这场骗局中,受害的不仅仅是金融机构,还有无数的投资者和普通民众。他们将自己的血汗钱投入到了这些看似稳健的理财产品中,却没想到最终落入了罗静的陷阱。
她的手法固然高明,但最终,真相总会浮出水面。
这场涉及300亿的金融骗局,终于在法律的审判下迎来了结局。2019年6月,罗静被刑事拘留,标志着这场骗局的曝光。
经过漫长的司法程序,2022年11月,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裁定,罗静因犯合同诈骗罪、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并处罚金2010万元;其妹妹罗岚因同样罪名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七年六个月,并处罚金1010万元。
此外,还有10名涉案的“承兴系”员工,被判处三年四个月至八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一审判决后,罗静等人提出了上诉。然而,2024年1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作出了二审裁定,驳回了罗静等人的上诉,维持了一审的原判。
这意味着罗静的“承兴系”诈骗案,在法律层面上已经尘埃落定,罗静和她的同伙将为他们的行为付出应有的代价。
02
对于京东而言,可以说是既无奈又愤怒。
罗静的“承兴系”骗局,狡诈至极,把京东这样的巨头也耍得团团转。
自己被罗静等人利用当作了诈骗的“工具”,却浑然不知。直到2019年6月罗静落网,京东这才发现自己被当成了诈骗的“替罪羊”,被迫卷入骗局,成最大的“躺枪者”。
更为气愤的是,诺亚财富旗下的上海歌斐和自言汽车,还跳出来,指责京东有连带责任,声称自己买了基于“京东应收账款”的基金产品,结果发现是个坑。
诺亚财富的指控,看似言之凿凿,实则漏洞百出。京东,一个风控严密的大企业,怎会轻易中招?诺亚财富作为专业机构,投资前不尽调,出了事就找京东背锅?
面对诺亚财富的诉讼,京东自然不会坐视不理。
自己可不是软柿子,立刻反击,声明无辜,被恶意诉讼,声誉受损。京东还指出诺亚财富尽调失职,同时表明自己积极配合警方,助力破案。
随着案件的不断深入,判决终于有了新进展。根据目前公开的信息来看,二审结果与一审判决保持一致。
京东洗清嫌疑,被判为不知情,也没参与其中的行为,无需担责,终于摆脱了这场无妄之灾,得以全身而退。
这一判决结果,对于京东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
而对于原告诺亚财富和自言汽车来说,不仅诉讼被驳回,赔偿无望,还得自掏腰包付诉讼费。
至于湘财证券,可就没这么幸运了。它被判决需承担罗静旗下公司约3.4亿元债务的56%补充责任。
这一判决,意味着法院首次明确,湘财证券在“承兴系”诈骗案中存在过错,难辞其咎。
这场金融大戏,似乎已见分晓:
终于有人要为自己的错误买单了!
03
湘财证券,这个在“承兴系”诈骗案中扮演了承销机构角色的公司,如今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12月9日,湘财股份发布澄清公告,坚决否认与诈骗案有任何瓜葛,声称自己清白,没有签署阴阳合同,也没有协助任何违法行为。
然而,12月初昆明中院的一审判决,却给了湘财证券当头一棒,判决广东中诚需返还云南信托3.43亿元,而湘财证券要承担56%的补充责任。
这意味着,湘财证券从这场“躺枪”的诈骗案中全身而退的希望破灭。这一结果,对湘财证券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它不仅面临巨额赔偿,还要承受信任丧失和声誉受损的双重打击。
不过,湘财证券并未就此屈服,高呼要上诉。
他们坚称,自己是无辜的。法院并没有认定湘财证券或其员工参与了罗静的合同诈骗,也没有认定湘财证券与广东中诚和罗静有串通合谋欺诈行为,自己只是代销机构,同样是受害者。
但是,媒体披露的微信聊天记录,却让湘财证券的辩解显得苍白无力。
更有报道称,湘财证券的项目负责人曾与罗静的妹妹密谋,明知罗静公司资金链紧张,还积极协助其借新还旧、资金空转,甚至答应冒充承兴公司的员工来接待资金方,帮助罗静获得过桥资金。
这些“证据”直指湘财证券的违规行为。
上交所对此也坐不住了,对湘财股份发函,要求对这些媒体报道的事情作出说明,质问公司是否存在违规行为。
湘财股份对此予以否认,声称与广东中诚签署的只是框架性协议,并没有实质履行内容,湘财证券也未提供过财务顾问服务。
至于那些截图,湘财股份只是轻描淡写地表示,公安机关在调查中并未对这些聊天记录进行认定,也未对湘财证券及其相关人员采取过刑事措施,更没有认定湘财证券及其相关工作人员存在合谋欺诈以及协助违法行为。
这起案件,就像一场金融界的谍战片,真相扑朔迷离。湘财证券是否应该承担责任,成为了公众和法律的焦点。
在这场300亿的金融骗局中,每个人都可能是受害者,也可能是加害者。
在金钱的游戏里,真相总是迟到,但不会缺席。
真相,往往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复杂。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场游戏,没有真正的赢家,只有真相和责任的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