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批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产业园区试点,入选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试点单位,近零碳园区获评国家级园区典型案例……在临港区,绿色低碳已融入现代化产业新城建设的全过程、全领域。如今,全区零碳产业风劲,绿色底色渐浓,高质量发展势头向好。
示范引领
打造近零碳开发区“新典范”
2024年下半年,威海零碳城市建设赋能中心投入试运行。中心内,“双碳驱动 数字赋能”“零碳示范 临港扬帆”“生态互联 绿色之都”三个展区彰显满满“科技范儿”。墙上的电子显示屏,动态展示碳排放数据和节能技术,工业端、交通端、农村端、建筑端等领域重点实施项目一目了然,互动式数字屏幕生动呈现了对未来城市的构想,吸引不少企业和行业专家的关注。
作为一座现代化产业新城,临港区锚定“双碳”目标,聚焦打造国内领先的近零碳开发区,按照“1个研究院+2个关键目标+3个数字化平台+4个领域核心工作”的总体工作思路,积极谋求产业转型升级。
此外,临港区还将“零碳”概念根植于精致城市、智慧农业建设的方方面面。
“这个公交站不仅有自动贩卖机,还能给手机充电,真方便。”在草庙子镇正棋花园社区北门公交站点,不少居民围着这个“会自己发电”的公交站连连赞叹。
该公交站是临港区首个零碳光伏公交站,也是全市首例“微型”源网荷储示范公交站,由景能科技有限公司设计,采用光伏绿色供电模式建设,通过光伏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公交站台LED屏、手机充电位、自动售货机、广告照明等负载提供绿色电力,即使在夜晚也能为乘客服务。
光伏板下种茶、板上发电。 纪哲 摄
光伏板上,太阳能正转化为清洁电能;光伏板下,茶树、菌菇等有机农作物有序生长。
“光伏板下种的茶品质更高。”在上善堂现代农业观光产业园有机智慧茶棚里,公司总经理张春峰直言,基地内槠叶齐、金萱等茶树植株长势良好,这也标志着上善堂成功实现“南茶北引”。同时,光伏板一年能产生5000多万千瓦时电量,实现双赢。
2024年以来,围绕“双碳”目标,临港区一系列务实举措加速推进,一连串发展成果瓜熟蒂落。
临港区培育发展绿色低碳经济,重点实施零碳乡村光伏发电、超超临界零碳电厂、抽水蓄能等四大能源项目,同时规划打造全省首个氢能科技产业园,签约引进安长能源镍氢电池项目等产业链项目20余个。
截至目前,临港区城镇新建民用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已达到100%。2024年,全区新增3.91万平方米绿色建筑,建筑业发展正瞄准绿色低碳、智能建造、装配式施工、信息化管理迈进。
向绿而行
厚植碳金融“新优势”
2024年,临港区在国内率先开展陆域碳汇测算,打造集“碳服务、碳金融、碳普惠、碳交易”于一体的一站式综合性服务平台——威海市碳金融公共服务平台。
平台的核心技术在国内率先获得国内外权威机构“双认证”,可一键生成符合国内外认证要求的碳报告。自2024年11月投入试运营以来,平台已为多家企业出具了40余份不同类型的碳报告和认证;还可迅速测算出企业的碳评价结果,推送给金融机构,累计为企业新增近4亿元的授信额度。
碳金融快速发展的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绿色发展故事。最近,蓝际智能装备(威海)有限公司正忙着生产1500多台房车出口订单,这笔国际大单的“敲门砖”正是蓝际智能刚刚拿到的碳足迹评价报告。
“这份报告证明了企业符合绿色低碳要求,产品才能够成功出口到欧美国家。”蓝际智能装备(威海)有限公司行政总监刘玉杰说。
临港区重点打造威海零碳城市建设赋能中心。 纪哲 摄
目前,国内可提供碳足迹评价报告服务的企业屈指可数,企业想拿到报告,至少要等3个多月,而蓝际智能在威海市碳金融公共服务平台的帮助下,仅用一个月就取得报告。
碳足迹评价是工业企业全流程降碳的重要抓手。在“双碳”大背景下,仅在临港区,有碳服务需求的企业就超过30家,他们还急需“双碳”领域的专题培训。
临港区财政金融局副局长徐超介绍,临港区把“绿色金融”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一环,成立临港区绿色金融服务中心,组建专业团队,打造集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及第三方服务等于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载体。
家门口有了快捷的“双碳”服务,威海佳美化工有限公司发展的底气更足了。眼下,该企业在2025年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单项特种油漆公开招标中,签下3.4亿元大订单,急需流动资金扩大生产。
“各项碳数据在手,减碳成效变成了‘真金白银’,银行精准识别出我们的绿色发展潜力与偿还能力,最终达成2000万元的绿色节能增信意向,解了企业燃眉之急。”佳美化工董事长李福说。
金融助力,使得临港区产业发展如虎添翼,逐渐由萌芽长成一片葱郁之绿。
——2024年12月初,国内规模最大、资质最全、发证量最多,也是威海市唯一一家认证机构的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在临港区落地,有效保障“威海市碳金融公共服务平台”服务的权威性和时效性。
——结合威海市林业碳票已有的基础,临港区开发了全市首个林业碳普惠项目,开发碳汇量为2621吨,并实现全市首笔交易,打造了区域性碳交易市场,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汩汩绿能。
——建成全市唯一的碳普惠平台,将低碳行为的贡献值量化成碳积分,并通过积分进行礼品兑换,鼓励公众积极践行低碳行为,让低碳生活方式从理念倡导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活福利。
如今,威海市碳金融公共服务平台已拥有海量的企业减碳数据,平台通过“绿e融”平台直接关联到全市的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绿色金融服务,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临港区将持续以绿色创新为引擎,以近零碳开发区建设为主阵地,探索小模板撬动大格局,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应用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临港经验”,推动产业与生态的有机结合,让绿色成为临港的鲜明底色。
2024年12月中旬,记者走进威海君乐轮胎有限公司,高度自动化、机械化生产让人顿觉眼前一亮。据了解,企业投入1300多万元进行“绿色”升级,过去一年累计节约电能120万千瓦时,蒸汽消耗降低约1.2%。
君乐轮胎数字化质检。 本报记者 王威晨 摄
包括君乐轮胎在内,临港区许多企业正在积极探索最新生产技术,促进产业智能化升级、绿色化转型,努力将环保理念融入到生产和管理中。
长期以来,临港区以推进近零碳开发区建设为抓手,把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城市血脉,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让零碳成为新的“城市名片”。
现如今,临港区能源绿色转型步伐不断加快,绿色产业化体系持续完善,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加快形成。
天蓝水清、树木成荫,绿色经济与“硬核”产业新城和谐共处,临港区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赛道上正加速奔跑。
zhuan发让更多人知道~~
记者: 王威晨 通讯员 王琳琳 颜爱君 安倩
编辑:刘文静丨审核:张红梅丨签审:马春红
监制:邓志云
版权归威海日报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