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记不清具体是哪一天了。突然之间我们就被任命为新高考的“先锋军”。我们是江苏结束自主命题,参与全国新高考的第一届“小白鼠”。
虽说文体不限,但是显然议论文在已知的命题走向中更受推崇,也相对更能道出些现实的所以然。于是,我们作文的备战开始与议论文疯狂地牵扯在一起。记叙文、散文等的材料尚且可以从我们自己的生活中七拼八凑剪裁出来。但是议论文需要涉猎范围更广的素材。
每日高强度运转的我们,根本没有余力静下来读上几本书。空余时间零零星星,碎得实在可怜。我们的语文老师大手一挥,给我们全班订了《意林》杂志。就好比着急的我们无须面对整个乌泱泱的菜场,而是直接在精品店里选购整齐分类的食材。有时候选择越多,人可能越不能做出利落的选择。语文老师深知这一点,所以他订了《意林》。他也只为我们订了《意林》。
我通过一本本《意林》与现实热点紧密贴近,它们成为我重要的“报纸”。我在字里行间勾画并摘抄下来的可持续利用的部分,填满了一大本子。书页最下方的名言警句,成为我考场作文点睛的利器。时不时蹦出来的故事、笑话等,让我情不自禁跟同桌分享调侃。
一开始的我只是为了快速积累素材,备战作文。我知道我在战争中。一场几十万人过独木桥的战争。硝烟已起。但是慢慢地,我开始慢下来。我不愿当一个“战争机器”了。我开始期待下一版的内容。我开始放弃用紧绷功利的目光扫视内容。我开始看看停停。每看到感慨处,我心里的一个小人儿就开始疯狂输出,倒豆子似的分享自己或相同或不同的看法。
慢慢地,我不再沉浸于埋头苦记了。但是当我需要的时候,某些事件和字句还是会来到我眼前。我依然在冲锋,但是我不再是一开始那个“莽汉”了。我开始抬头,我开始环顾四周。我给了自己更多迟疑和思考的空间。我体会到自己对作文的看法:戴着镣铐跳舞。不错,命题有限制。但是我愈来愈感受到人的能动性。同样一个素材,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处理,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
我开始沉迷于将大家觉得无趣的素材用特别的处理手法锻造到重生。我可以运用不同的语言风格,我可以把具有对比性的素材搭配在一起。我的思维可以尽情地穿针引线。我可以跳出自己的“舞蹈”。我开始享受思绪的驰骋。在这个过程中,我去参加了第十八届叶圣陶杯全国作文比赛。通过了初赛,决赛拿到了全国第一名。我跳出了自己感到快乐的“舞蹈”,同时也得到了一定的肯定。故事的结局是我考上了南京大学,远远超过自己的预期。
《意林》对我的影响是无法被量化成精确的数据的。但是我知道某些不可言道的东西就在那里。我只能传递出感受,但无法讲得多么精准透明。因为在质变之前,所有的量变都是按兵不动的。语文不是一个死的学科,我们要理性,也要切身感受。而《意林》用我从未期待的方式帮助了我的成长。而受到帮助的我面对的不仅是高考,更是前路空旷的人生。
"我的中高考与《意林》"
征文启事
订阅方式:
意林杂志订阅(中国邮政书报刊总店)
意林杂志订阅(微店)
意林杂志订阅(杂志铺)
意林杂志订阅(淘宝意林旗舰店)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