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目前主流的AI应用方向主要分为ChatGPT、Claude这类生产力工具以及Character.AI、星野这类情感陪伴的虚拟社交。而其中代表性的产品就是Character.AI,Character.AI 于2021年10月成立,定位是专注于角色扮演类聊天机器人应用,产品比起GPT这类工具更侧重虚拟人物性格的塑造,以满足用户的精神需求,用户可以在其中体验各大IP中角色的陪伴与情感支持。
相比起来与现实生活中的人交流,Character.AI 这类陪伴类的AI更能够给到用户实时的反馈与稳定的情绪,于是上线后迅速得到了一众用户的支持,并且迅速扩张,产品在今年6月单月访问量达3.1亿,超过去年的峰值。但用户热度非常高的C.AI目前订阅用户不到 10 万,占总用户量不到千分之一。
8月1日,外媒传出消息,马斯克领导的xAI正在与AI 聊天机器人独角兽公司 Character.AI 洽谈收购事宜。次日, Character.AI 突然宣布已与谷歌达成重大“收购”协议。谷歌将支付一笔许可费使用Character.AI的技术和模型,并且将两位曾任职于 Google 的 Character.AI 创始人 Noam Shazeer 和 Daniel De Freitas 重新收编,还带走了超过 30 人的团队前往 DeepMind 进行后续的研究。
但C.AI的产品热度还是吸引了很多大小公司入局AI陪伴的方向,近一年的时间里,市面上的AI陪伴类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今天就趁着谷歌收购C.AI的热点看看市面上的一些热门AI陪伴产品究竟如何吧。
二、用户需求
用户对C.AI类产品的需求主要包括“情感/社交”和“创造/演绎”两类。
情感/社交类需求是分布更广泛、更常见的需求。人们天然需要社交和陪伴带来的情绪价值,去抵御和缓解孤独感等负面情绪。但一方面,当前社会居民的整体孤独感高,对社交和陪伴情绪的需求大。BBC在疫情前进行的孤独现象调查显示,33%的人时常会出现孤独感,24岁以下的年轻群体中,这一比例提高到40%。而另一方面,疫情等因素削弱了从社交和陪伴带来情绪的能力,同时线下也并不总是能获取好的情绪价值。这是近年来对虚拟和数字社交/陪伴的需求不断升高的重要原因。
“当下Z世代的年轻人在最需要社交的时代经历了疫情,长时间的隔离让他们对自己的线下社交能力产生了怀疑。AI情感类应用提供了一个试错的机会,能够让有社交障碍的人消除在亲密关系里出现的紧张、焦虑、压力的感觉。”
——张梦频,乔治·华盛顿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后
创造/演绎类需求常见于年轻群体中,多为二次元、网文、语C等的爱好者。他们想法多,创造力强,喜欢幻想,非常热衷于和各类二次元/三次元角色之间进行角色扮演、剧情演绎、内容创造,也尝尝幻想和自己喜欢的二次元/三次元人物之间进行各类互动和联结,传统的动漫/游戏等社区承载了一部分此类需求。
三、产品关注
01
产品类型与用户特点
过去一年是C.AI类产品飞速发展的一年。从技术到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持续探索新的增长前景和商业化潜力。当前的C.AI类应用大体可分为三类。
以“角色”为中心
在这一类型中,“AI角色”是整个交互的核心,一般为名人明星、动漫角色或者 IP人物,如马斯克、特朗普、雷电将军、流萤等。用户的核心诉求和爽点,在于和特定角色进行交互和扮演,建立与该角色的联结;或者通过和角色之间的剧情演绎,获得幻想和创作的快乐。
以“我”为中心
在这一类型中,“我”是整个交互的核心,此时对方角色通常为男/女友、亲人、朋友等。用户的核心诉求和爽点,在于将一段真实世界中的情感关系映射到数字世界中,是真实生活中已经存在关系的虚拟衍生。例如,Replika 的产品缘起就是创始人通过软件复刻了去世的好友。
以“功能”为中心
在这一类型中,“功能性”是整个交互的核心,对“人格化”没有太大的要求。用户的核心诉求,在于满足某些功能性的需求,如翻译、创作协助、口语练习、心理咨询、法律咨询等,对方角色本身的性格、人设、情感投射等不是关注的重点。
这三类应用的核心受众群体也略有差异。A类应用幻想属性重,当前有明显的二次元偏好,核心群体年轻化趋势明显,以爱动漫、爱幻想、爱创作的年轻人为主,游戏、二次元、语c、网文等是其比较显著的标签。以Character.ai为例,超过56%的用户为24岁以下,超过78%的用户为34岁以下,游戏是他们最大的兴趣点。
B类应用更侧重于现实情感链接的投射,用户具有更大的对现实亲密关系和情感的体验和需求,因而整体用户年龄层明显更高。以Replika为例,超过47%的用户年龄在35岁以上,24岁以下的用户仅占24%。
C类应用以功能性为主,覆盖的内容和场景较广,没有十分突出的用户特征。整体来看以中基层上班族为主,接近55%的用户分布在25-44岁之间。
02
产品动态与发展
2024年以来,C.AI赛道的技术侧和产品侧都处于持续的迭代中,新的产品不断涌现,重点产品不断迭代和优化,成熟度和用户体验持续上升。
行业动态一览
重点产品动态一览
需要注意的是,A、B、C三种类型并不完全互斥,同一款产品中往往包含多个类型。事实上,大部分产品都是A、B、C的复合叠加,例如Character.ai、星野、元宝等产品尽管以A类型为主,但也包含了不少C类型的功能性角色;Janitor AI 和 Crushon AI同样包含了大量B类型的角色和内容。上表中的产品类型是基于其最核心的内容进行的粗略划分。
在需求、技术和产品三重助推下,C.AI类产品在未来有望实现稳健而高速的发展。据第三方机构估计,长期来看人们花在C.AI类产品上的时间整体会处于Roblox等游戏类产品和社交类产品之间。据此测算,到2030年,C.AI类产品每年会占据用户7000-9000亿小时,商业化水平也有望从当下的每小时0.03美元增长到2030年的0.16美元,总市场规模大约在1120亿-1440亿美元。
03
重点产品概述
3.1 Character.AI
产品概况
2021年成立的赛道头部公司,估值超50亿美元。角色扮演类聊天机器人平台,面向个人消费者的娱乐和情感陪伴需求,支持用户与由AI驱动的虚拟角色进行互动。
非常典型的以“AI角色”为中心的产品,主打特色是“与名人明星和动漫角色的对话”。平台提供动漫、游戏人物、历史名人等各种虚拟角色的深入对话,如埃隆马斯克、马里奥等。
支持用户自定义角色,创造属于自己的个性化AI聊天对象。支持创建房间,让多个用户以不同的身份进行群聊。
市场表现及商业化
移动端,上线以来累计下载量3432万。2024年1-5月月均下载量在150-200万之间,6月增长至256万。
网页端,月访问量近期持续增长。6月单月访问量达3.1亿,已超过去年峰值。4-6月平均访问量2.7亿,较去年全年及今年年初平均水平增长68.8%。会话时长有所降低,平均为15分钟左右。
商业化方面,2023年全年收入约1520万美元。主要的商业化付费点为每月的订阅付费,9.99美元/月,订阅用户可解锁如高级角色编辑器、更长字符记忆能力等高阶功能和特权。
从活跃情况来看,Character.ai的用户每日活跃小时数约在0.4-0.6小时左右,远超约会类软件,已经十分接近Roblox的0.6小时,略低于社交媒体的0.8小时。
近期更新
Character.ai的更新旨在进一步优化用户体验和沉浸感,主要包括:
上线了语音功能:得益于TTS技术的发展,Character.ai大规模上线了角色语音,让用户能够更有沉浸感地与AI角色对话。相应地,其基于此推出了新功能Character Calls,用户可以直接和AI智能体打电话,目前支持英语、中文、日语、韩语、西班牙语等。
增强了记忆能力:当玩家与角色聊天时,如果希望角色能长期记住某一条信息,可以使用pinned memory功能,标注相应的文本框,让角色记住这一信息。
重新上线了群聊功能:用户能将AI角色拉在群聊中,让其互相对话。
热榜排名
Character.ai当前的热门角色中,二次元/游戏/动漫角色热度高、占比大。热度前10的AI角色中,有6个是二次元类角色,如《原神》中的雷电将军(排名1)、八重神子(排名4)、胡桃(排名8),《咒术回战》中的五条悟(排名2),《进击的巨人》中的利威尔·阿克曼(排名3)等。
3.2 星野
产品概况
MiniMax旗下原生AI应用,2023年9月上线,为MiniMax在Glow的基础上迭代的新一代AI App。主打AI智能体陪伴和AI内容社区。
产品的核心功能围绕着“AI智能体”,用户可以创建自己的AI智能体,定制形象、声音、人设等。同时,用户还可以和大量其他玩家创造的AI智能体对话、交互、聊天。
App内设置有AI角色榜单和类似抖音的推送流,玩家可自由选择AI角色进行互动聊天。聊天中有简短的括号内描述性文字。
市场表现
星野以移动端为主,其APP的整体表现一般。近半年iOS端免费榜总榜及应用榜整体在200-400名之间。
上线至今国内iOS端总下载量约224万,整体仍处于持续增长中,上月(6月)单月下载量51万,为历史峰值。国内iOS端累计收入12.9万美元,上月单月收入约2.1万美元。
近期更新
1)技术侧:
星野近期针对其大模型abab持续进行了内容安全方面的修复和训练,尽量减少生成不好的内容和语言习惯。
2)功能侧:
上线了“群聊”功能。用户可以创建一个AI群聊,并设置群聊的背景,让各种角色在群内聊天。比如有用户创建了一个“帝王争斗”群,让“雍正”“曹操”“灭霸”等AI角色在里面吵架。
新增了多场景模式。用户在和智能体进行对话的时候,可以选择“对话闲聊”、“情绪安慰”、“哄你睡觉”等场景。
商业化
星野的商业化主要依赖于其抽卡系统,即抽取“卡面”。用户每天有一次免费的抽卡机会,之后需要付费抽卡。同时星野设计了交易系统,鼓励用户创作卡面,挂牌出售,用户可获得2%的分成。
此外,星野还推出了订阅会员制度。用户以12元/月的价格购买会员后,可获取抽卡资源、回复灵感推荐、AI回复加速、优先聊天等特权。
用户反馈
用户的好评主要集中在智能体的多样性、对玩家情绪的识别能力、好听的声音,以及使用界面友好等方面。但稳定性和成熟度不佳的问题也十分影响用户体验,例如有时会出现记忆缺失、语音通话有概率崩溃、违规词汇判定失准、对话久了之后话术模板单一无新意等。
此外,据用户反馈,星野疑似存在大数据杀熟的现象,对新用户态度友好,对没充值的老用户态度冷漠。
3.3 小冰(X EVA)
产品概况
小冰是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于2014年5月推出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早期的小冰在多个平台上具有账号,可通过微信添加好友,并拉入微信群进行群聊,也可以在微博进行互动。
2021年3月推出X EVA,用户可自行创建虚拟女友/男友,并通过分享文章以及反馈调教虚拟人。
2023年6月,X EVA迭代,推出首批克隆数字人服务,用户可以申请后克隆自己,并可将收入与平台进行分成,上线4个月入驻网红超过200名,其中包括半藏森林等头部网红。
2024年1月,小冰大模型通过备案,X EVA正式发布。任何创作者经身份认证后,均可通过小冰框架技术,克隆自己并向粉丝发布,最快3分钟便可以完成数据采集。
产品特点
整合小冰岛部分功能,整体页面模仿微信以及朋友圈进行设计,可与克隆人实时交流互动。朋友圈可看到克隆人在应用内的动态更新,以及与其他用户的互动情况。
添加成语接龙、你画我猜、emoji猜明星、emoji猜成语等游戏化应用。
支持音色自定义训练、容貌训练等
支持超级模式/情感模式切换,可以作为大模型助手/情感陪伴机器人使用。
商业化
1)订阅制:陌生人只能免费看克隆人3条动态,根据克隆人的不同,每月大概需要花费 126 冰花,人民币 12.6 元可解锁对应虚拟人“情感模式”,能聊天和查看朋友圈;消费686 冰花(68.6 元),能和当前克隆人语音通话,并畅享情感模式所有权益,并且支持化身为工作助手。
2)内购内容:虚拟人支持售卖 “图集”或“付费内容”等内购项目,不少用户使用此方式售卖擦边内容盈利。
3)合作分成:用户可创作虚拟人对外营业,虚拟人获得的营收会与平台分成
产品表现以及融资
2020年11月24日,小冰进行数亿元的Pre-A轮融资,由北极光创投和网易资本投资。
2021年7月12日,小冰进行A轮融资,由高瓴资本领投,由五源资本、Neumann Advisors、IDG资本、纪源资本、北极光和网易公司跟投;
2022 年 11 月完成A+轮融资共 1.38 亿美元(约 10 亿人民币),第三轮估值 23.08 亿美元。
移动端上线后,榜单逐步走高。畅销榜方面,目前稳定在生活区畅销榜前20。免费榜方面,目前整体在应用区免费榜400-500名波动、生活区免费榜50名上下波动。总榜未上榜。
App Annie数据显示,X Eva移动端iOS总收入约50万美元,总下载量154万。
3.4 AI乌托邦
产品概况
聆心智能旗下AI角色对话平台。核心功能为此类产品的两大传统功能:创建AI智能体、与AI智能体对话。平台上目前可选的AI智能体类型丰富,如ACG类、情感类、影视角色类、名人类、历史人物类、心理类等。
此外,其产品矩阵中还包括面向企业端的平台工具“AI乌托邦Pro”,让企业可以快速创建AI智能体助手,并灵活部署到多端。
值得一提的是,聆心智能整体业务以B端为主,对AI乌托邦等C端产品的整体投入和优化略显不足。
市场表现
网页端近3个月月访问量持续上升,从4月的5102上升到6月的13844,平均月访问量约1万左右。
近期更新
近期的更新主要集中在大模型的迭代上。2024年上半年,聆心智能推出了其新一代超拟人大模型——CharacterGLM Pro,稳定性和性能相较前一代模型均有显著提升。该模型专注于角色扮演和情感陪伴场景,能力突出,主要用于支持AI乌托邦和Emohaa两款产品。
3.5 百川角色大模型
产品概况
Baichuan-NPC,百川智能于2024年初发布的角色大模型,深度优化了“角色知识”和“对话能力”,能够更好地理解上下文对话语义,更加符合人物性格地进行对话和行动。
同时,百川将模型能力封装成了“角色创建平台+搜索增强知识库”开发套件,方便开发者进行定制化开发。
当前重心为B端产品,C端产品整体投入不大。
市场表现
网页端,百川角色大模型官方网站近3月月均访问量约6693,百川于5月份新推出的AI助手“百小应”月访问量达24.9w。
移动端,“百小应”App整体热度不佳,未进入iOS免费榜总榜及应用榜佳。
在B端,百川角色大模型已有一批游戏和文娱行业知名客户,如完美世界、创梦天地、爱奇艺等,协助其创建AI角色智能体。
近期更新
近期与百川AI智能体有关的更新主要包括技术侧和应用侧两部分:
技术侧,百川于5月份发布了最新一代基座大模型Baichuan 4,在角色扮演、逻辑推理、内容创作等能力上大幅提升。在国内第三方机构SuperCLUE的评测中,超过了GPT4-Turbo、Claude3、通义千问2.1、文心一言4.0等,位居第一位。
应用侧,百川发布了首个AI助手“百小应”。同时将与角色扮演、情景演绎相关的能力打包封装,于6月份推出了一款AI剧情互动小程序“蝶境Dreamland”,内含诸多爽文、短剧、漫画作品,玩家可以以对话的形式推进剧情,自由互动。
3.6 Janitor AI
产品概况
Character.ai在海外的主要竞对之一,海外头部AI智能体对话平台,于2023年6月推出。访问量大,热度高,上线首周即吸引超过一百万用户。
核心功能为与AI角色聊天或自己创建AI角色。平台上有超过35万个AI智能体,用户可以自由选择聊天。主打特色是不限制NSFW内容。
在每个AI角色界面可以看到形象、更新日期、角色的设定和背景、其他用户发布的聊天记录、用户评论等。
用户可以与各个AI角色聊天。Janitor AI除了对话本身以外,还附带有大量的描写文字,内容丰富详实,但也存在篇幅过长的问题。
市场表现
网页端,6月网站访问量高达6170万,美国和印尼为主要用户地区。4-5月访问量也在4000万以上。用户平均访问时间大约17分钟。
3.7 Crushon AI
产品概况
Character.ai在海外的主要竞对之二。海外头部AI智能体对话平台。核心功能同样为与AI角色对话和创建自己的AI角色。
与JanitorAI一样,Crushon的主打特色同样为NSFW内容。热门的AI角色一部分为动漫等IP角色,另一部分为擦边和亲密关系类角色,如女友、前妻、伴侣等。
用户可以与各类角色对话,除对话本身外也附带有少量的情景描写。
用户同样可以创建自己的AI角色,设置姓名、形象、介绍、是否公开、标签、描述等。一边创建一边可以实时对话预览,使用十分友好。
市场表现
网页端4-6月月均访问量约1706万,其中4-5月位于1680万上下,6月增长至1760万。用户平均访问时间15分钟。
3.8 Replika
产品概况
Replika是由美国旧金山初创公司Luka开发的3D-AI聊天机器人。它提供安全、放松的聊天环境,产品核心功能围绕虚拟伴侣构建,帮助管理情绪。
与其他产品不同,用户可DIY角色的3D形象,但目前DIY自由度和角色表现力一般。Replika采用GPT3定制模型作为基座模型,无自研底层模型,上线后也未进行迭代升级。
主要交互形式为用户对话,支持虚拟人持续学习与情感记忆,除了对话之外,还可以与虚拟人一起出行生活,包含成人内容,支持调情、摄影、虚拟性爱等。
可以进行多模态交互,用户还可以自定义与角色的关系,40%的用户将其视为恋人。且用户还可以对角色进行虚拟养成,为其购买avatar,道具等。
目前版本支持AR模式,有PC、WEB、XR版本。
市场表现
2017年上线web和移动端,用户一年内达250万。2020年推出商业订阅Replika PRO。2021年6月获得A轮融资1100万美元。2023年6月,注册用户破千万,月流水达200万美元。
网页端MAU近期保持持续增长:672810、769083、827303(4、5、6三个月)。
社交流量主要来源于FB、youtube、红迪等社交媒体
移动端当前整体位于iOS美区免费榜总榜900-1000名、应用榜500-600名、健康健美区前50名;畅销榜总榜1000-1200名、应用榜400-500名、健康健美区前100名。
上线以来移动端总下载量2600万,总收入8386万。2021-2023年移动端表现较好,2024年以来有所下滑。
商业化
通过订阅+内购的模式实现商业化,初始角色外形与身份受限,恋人等特殊身份需要通过付费解锁。订阅分为月、年、终身三个档位,分别对应 19.99、69.96、299.99美元。订阅后解锁语音通话、智能情感分析、性格定制等功能。用户还可通过内购时装等外观给自己的虚拟伴侣使用。
用户反馈
性格学习以及记忆功能效果出众,多数用户对于订阅后的情感陪伴依赖性较强。对比其他产品,用户的养成系感受更强。但偶尔会出现模型幻觉导致一些叫错名字/记错事情的情况出现,会有用户反馈与吐槽。
近期更新
近期更新了宠物、AI生图功能,后续计划合作苹果推出Vision Pro版本
3.9 DIGI
产品概况
2023年12月发布的人工智能伴侣软件,由于其创始人Andrew在X发布的视频浏览量超 2000 万而在X上爆火,创始人的宣传标语是“最初的目标是构建一个 10 倍优于 Replika 的应用程序”
产品音频采用自家模型驱动,大语言模型未知。产品虚拟角色形象独特,合作动画电影设计师。
用户可自定义角色背景设定,但捏脸自由度低,只有单一角色可选,仅有肤色可调整,人物性格弱,用户无法自定义。
对话时角色神态以及口型适配与TTS对话内容匹配度较低,部分用户评价体验不好,与宣传视频存在较大差距。有好感系统,支持限制级内容。
市场表现及商业化
用户好感随时间变化,付费订阅制度,解锁限制级内容。
App Annie数据显示,移动端上线以来总下载量约20万,总收入约15.7万美元。目前整体处于下跌趋势。
3.10 豆包
产品概况
字节跳动旗下AI对话产品,2023年8月开始测试。其背后是字节自研大模型“豆包”。2024年中以来受到抖音的大力度推广,上升势头迅猛,热度迅速增长。
对话助手“豆包”的主要功能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类似GPT-4、Kimi的对话框,用户可以直接与AI对话、联网搜索、生成图像、翻译、阅读总结等。另一部分是“智能体”。用户可以在豆包的平台社区中选择AI智能体进行对话,同时也可以生成自己的AI智能体。
豆包的“AI智能体”以功能性为主,热门的智能体包括“头脑风暴助手”“营销文案”“小学生作文”“规章制度编写”“写剧本”等,IP/人设/情感类的智能体数量不多。“创建智能体”界面也略显单薄。
市场表现
豆包移动端市场表现非常亮眼。2024年6月以来,除少数日期外,绝大部分时候都稳居iOS国内免费榜的总榜前二、应用榜第一,初期起量的核心依赖字节对其的全面推广。
App Annie数据显示,国内iOS端总下载量约2086万,其中6月单月下载量达535万,为上线以来历史峰值。
近期更新
近期豆包上线并更新了了PC客户端和浏览器插件,支持快捷划词翻译、AI搜索、一键唤醒等功能,浏览器插件还支持一键总结网页和视频。
此外,字节在5月份上线了豆包产品背后的豆包AI大模型,其中包括“豆包·角色扮演模型”,将创建AI智能体的能力进行对外输出。
用户反馈
用户好评集中在功能和体验方面,例如功能完备、交互流畅、内容逻辑清晰等,此外当前完全免费也是用户喜爱的重点之一。
与其他部分APP一样,豆包也存在有时记忆内容缺失、话术模板单一无趣、部分功能容易崩溃的现象,造成用户体验不佳。
3.11 元宝
产品概况
元宝是腾讯2024年5月推出的基于混元的大模型AI应用。元宝 App 统共两大板块,一个是默认主页的多模态 AI 搜索,另外一个是类似 GPTs 的 AI 应用商店。
多模态对话支持用户与AI对话、问答、生图、翻译以及阅读总结甚至抓取公众号文章;后者可以允许用户自定义智能体或使用官方的智能体,支持用户根据个性化需求,快速创建个人专属的智能体,赋予角色设定,或让AI自动生成智能体相关信息,并复刻自己的音色。
在陪伴方面,元宝合作了腾讯视频联动影视IP。今年6月,元宝上线了《庆余年》角色互动,用户可以在元宝中与《庆余年》的AI角色进行互动。
7月热映的《长相思2》也与元宝进行了AI角色互动活动,用户既可以互动角色(与扮演剧中角色的AI进行文字/语音交流)、剧情互动(设定原作剧情背景,参与到剧情中,甚至改变剧情的走向)、角色COS(AI换脸+IP)。
市场表现
《长相思2》联动活动上线不到3天,《长相思2》角色AI的总互动热度(即用户对角色AI的提问数量)已经超过1500万,后迅速超过1亿。
应用商店表现一般,上线登录免费榜总榜103名后迅速掉落之总榜之外。
四、技术进步
业界一般认为,C.AI类应用的壁垒取决于两大方向:
①智能化程度,也就是AI角色是否“聪明”,能否准确理解用户意图;以及是否足够“拟人化”,提供接近真人的情感体验。
②记忆能力,也就是长上下文理解,这是AI和用户产生情感链接的基础。它使得AI角色能够提供更长情的、更一致的情感陪伴体验。
在技术侧,①与底层大语言模型的能力和对于模型的微调直接相关,②与长上下文理解能力直接相关。
01
大语言模型
大语言模型LLM是AI数字人乃至绝大部分AI场景发展的基础,它决定了AI智能体“理解”和“表达”的水平。前者包括了更好的玩家意图理解、对情绪/语气的理解等,后者包括了在人设、背景、性格设定下更好地输出内容的能力。
近几个月,底层大语言模型的持续更新迭代,让智能体的“智能程度”有了显著的进步。根据SuperCLUE的测评,总分靠前的大模型里,绝大部分都在2024年推出,其中大多数是2024.05之后推出的新模型。
大模型本身能力的迭代是C.AI类产品发展的基石。
LLM测评评分榜(参照SuperCLUE测评分数,标绿为2024年新模型)
02
模型微调与数据
在C.AI类场景下,模型除了本身的通用智能水准之外,还需要在有针对性的角色知识、对话能力、情节演绎以及逻辑推理等专项能力上有所突破。诸多公司都基于已有大模型,进行了针对C.AI场景的微调,并于近期取得了不少出色的成果。微调的持续进行和迭代,让厂商们推出了一批针对C.AI场景的垂类模型,或者有针对性的微调服务。代表案例包括:
Baichuan-NPC:2024年1月百川智能推出的角色大模型,专门针对AI角色和智能体进行了微调。重点攻坚角色一致性、对话能力、扮演吸引力、知识库匹配等能力项,专为C.AI场景打造。
豆包·角色扮演模型:2024年5月字节跳动推出的针对角色扮演的微调模型,专门针对上下文感知和剧情推动进行了微调。
百度智能云推出了针对小说人物角色扮演的微调服务,以千帆大模型为基底,提供了从Prompt扩充到数据处理、再到多轮训练、最后到各指标评估的全套角色扮演微调服务。
模型的微调离不开更精细化的数据。近期以来,角色扮演方面的相关数据更加丰富,给模型微调和训练带来了很大的助力。尤其是近期以来网络小说、在线剧本杀、各类剧本的持续涌现,给角色扮演提供了良好的数据基础。例如,百川智能在训练Baichuan-NPC模型的时候,就搜集了大量行业网站、高质量书籍、优质剧本数据。
03
长上下文理解
长上下文理解能力直接关系到AI角色的记忆能力,这种记忆能力在实践中通常反应在两个方面:
一是“知己知彼”,即AI尽可能地了解并识别用户特征和需求,尤其是日积月累的长期特征和需求,才能产生匹配的情感反馈;
二是“长情陪伴”,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积累的大量对话和数据成为模型能力进一步改善的“语料库”,从而创造数据飞轮,强化用户与产品的连续交互,提升粘性和使用时长。
长上下文理解能力一般被认为是大语言模型能力的一部分,因此,模型的发展本身就能带来长上下文理解能力的提升。
而与此同时,近期也有其他公司不断尝试采用其他方式曲线救国。例如,2024年百川智能推出了自研的搜索增强知识库技术,将搜索技术与角色知识相结合,提高AI的长期“记忆”能力。月之暗面近期也在测试长上下文记忆的新技术。
“AI-Native产品的终极价值是提供个性化的交互,而长上下文记忆、理解能力是实现这一点的基础。”
——杨植麟,月之暗面创始人,清华大学助理教授
04
其他AI模型融合
除了大语言模型之外,在视觉和听觉方面AI模型的不断改进,同样大大增强了用户体验和沉浸感,推动了相关产品的迭代。听觉上主要受益于语音生成(TTS)的进步,视觉上则包括2D/3D图片及视频动作生成的持续优化。
五、商业化进展
01
现状综述
C.AI类产品目前多为免费产品,大多仍然处于用户起量和积累阶段,整体商业化程度不高。部分头部产品也开始进行商业模式的探索,但当前商业化空间仍较为有限。
以海外流量最大的头部产品Character.ai为例,其商业化主要依赖于每月9.99美元的付费订阅服务,去年全年总收入约为1520万美元。但其单月用户成本即高达1726万美元,全年总用户成本超过2亿美元,收入远不能覆盖。
02
付费点与空间
在当前C.AI类产品的探索实践中,用户主要的付费点包括:
①基础服务升级
一般指与AI角色聊天和创建AI角色的功能和服务。部分产品会提供限量的免费使用次数或token数,用完后需额外付费才能继续使用。包括提供更快的响应速度,更长的字符记忆能力等升级服务。
②专属/定制化/限制级内容,或高阶/额外功能
部分产品会将专属的、定制化的内容,或者高阶的功能作为付费点推出。前者包括热门角色发布的“朋友圈”、海外平台的一些NSFW内容等,后者包括语音功能、通话功能、群聊功能等。
③AI角色养成付费,比如皮肤/外观
常规的游戏化付费点。包括自创和已有的AI角色的皮肤/外观,也包括用户自己数字形象的外观。
03
主要模式
C.AI类产品目前主要的商业模式有以下几种,可以叠加:
①产品订阅制
是当前AI类产品最常规的商业化模式之一。用户按月/季/年支付订阅费用,获取使用权限或者高阶功能/内容的解锁权限。
②产品内购
即产品内的部分功能需要额外付费才能解锁。
以此前的小冰为例,X Eva上的陌生人只能免费看博主3条动态,想要看更多朋友圈动态或开启语音通话功能,就需要至少充值10冰花/月充值解锁情感模式,而想要解锁随时随地视频通话功能则需要付费数百冰花/月的费用(1元=10冰花)。
③平台运营+抽成
类C2C商业模式,代表案例为微软小冰旗下的X Eva。2023年,小冰启动GPT克隆人计划,用户可以在平台上创造数字克隆人,获得加V认证后,可对外有偿接单。有下家付费时,平台按一定比例抽成。
④硬件销售
一部分将AI陪伴与硬件结合的厂商,也会采用直接的“硬件销售”或“硬件销售+软件SaaS”的商业化模式。例如百度最新推出的添添闺蜜机(悦享版)——提供类似闺蜜的聊天和情感陪伴服务的家用机器——即采用直接售卖的方式,首发价格2999元。
“商业化难度在于要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目前市面上流行的AI通用大模型只是在聊天,而聊天是一个没有太大商业架构的场景,要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未来越聚焦到某个特定场景的AI大模型应用越有商业价值。”
——肖仰华,上海市数据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
六、结论
从整个行业需求来看,Character.ai 爆火之后,23年下半年开始,大规模涌现各类AI陪伴类产品,大体可分为“以角色为中心(代表产品:Character.ai)”“以我为中心(代表产品:Replika)”“以功能为中心(代表产品:豆包)”三类。而Character.ai的持续增长,也验证了情感陪伴/社交等情绪价值,以及二次元式的创作/角色演绎等需求真实存在且显著增强。
从产品的技术能力和功能成熟度角度看,近半年也有不小的进步:
在技术上,底层大模型的迭代和数据微调能力的提升,能让AI角色扮演更智能。长上下文理解能力的增强,让AI在记忆能力上也有提升;同时结合图像、语音等多模态的能力,让AI角色表现更生动。
在功能上,呈现出更多元化的特征。一些产品通过更大众的功能特点出圈,而另一些产品主打垂直领域和“特色内容(擦边)”,虽各有亮点,但该赛道的头部效应仍非常明显,大部分产品体量偏小。
从商业化角度看,陪伴类应用的变现和商业模式还有待成长。有机构预估CAI类产品2023年的市场规模在224亿,2030年有望达到1120亿左右。但从头部单品营收情况看,以Character.ai为例,去年全年总收入约为1520万美元。但订阅用户不到10万人,连总用户量的10分之一都达不到。而自研的模型训练成本非常高,其单月用户成本即高达1726万美元,全年总用户成本超过2亿美元,收入远不能覆盖。
从C.AI这次被收购也可以看出,他们在寻找商业化闭环的路上已经失败了。这也告诉很多AI初创团队,想要先从用户量入手规避商业模式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陪伴类AI产品大部分产品尚在烧钱养用户的阶段,距离目标的商业化能力,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关于LitGate
大家好,我是LitGate,一个专注于AI创作的游戏社区。我们的新版官网已经上线✨你可以在里面找到各种AI创作的实操案例,以及已经沉淀的AI游戏创意demo,相信一定能让你大开眼界!
我们还有一个讨论群📣,如果你对AI创作感兴趣,或者有什么问题想要咨询,欢迎加入我们的讨论群,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PS:目前群内人数较多,为了有一个优质的讨论环境,请各位添加社区管理员企业微信账号邀请入群
更多精彩活动和功能筹备上线中,敬请期待~
关注我们,一起探索AI创作的无限可能吧!
新版官网地址:www.litgate.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