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中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科学素质与实践能力,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意识,两江新区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联合重庆自然资源科普馆开展了“读地层史书,寻生命足迹”跨学科实践研学活动。重庆自然资源科普馆唐用洋部长,担任本次活动指导专家,在研学活动开展之前,带领我校生物组和地理组老师参观博物馆,野外实地考察路线,最终确定研学内容。在研学途中,家长朋友们担任孩子们学习的伴随者,共同参与后勤保障和安全管理工作。
探地质奥秘 读生命长卷
一馆看遍山城8亿年
第一天上午,研学队伍前往重庆自然资源科普馆参观学习,在自然资源博物馆唐部长的带领下依次参观了中心展厅、地质演化展厅、自然资源展厅和生命演化展厅,学习了重庆8亿年地质历史、重庆地区发现的物种化石以及重庆地区的自然资源。
参观学习从中心展厅开始,巨大的“合川马门溪龙”与“黄河巨龙”化石,真实的鱼类化石、恐龙脚趾化石描绘着穿越时空的历史画面。紧接着,研学队伍穿越138亿年的时空隧道来到地质演化厅,这里向大家呈现了宇宙的形成、地球的形成、板块的变化。科普馆唐部长带领大家学习了岩石的形成与分类,并着重认识了重庆不同地质时期的主要岩石类型,通过科技模拟“重庆漂流记”开启穿越八亿年的重庆探索之旅,感受脚下这片大地沧海桑田的变化。
接着大家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今天的重庆,参观了自然资源厅,深度了解重庆的山、水、林、田、湖、草、矿等自然资源,同学们对矿石的形成、储藏等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最后,大家走进生命演化展厅,在这里同学们了解了生命起源假说,并通过展厅内陈列的动植物化石,感悟一次又一次伴随着大灭绝的生物演化旋回,感受演化的力量与生命的奇妙。
触地球脉动 看化石证据
一行走过沧海变桑田
第二天上午,同学们一起前往中梁山进行野外考察,本次研学考察的地层从三叠纪早—中—晚时期到侏罗纪时期,除了采集不同时期的典型岩石外,研学队伍还在侏罗纪岩层中寻找到大量介壳类化石。
同学们采集了三叠纪中期的石灰岩、三叠纪晚期碳质页岩、侏罗纪早期珍珠冲组粉砂岩与石英砂岩、侏罗纪早期自流井组介壳粉砂岩。
同学们将采集到的岩石标本按照岩石形成时期-岩石名称-采集地点-采集时间进行标注后存放在标本盒内,并从成分、质地、颜色、敲击声音、气味等多维度对其进行观察记录,探讨影响砂岩层理的主要因素,包括沉积物质来源、沉积时间长短以及水动力条件强弱等。在侏罗纪早期自流井组介壳粉砂岩中,同学们采集到大量的介壳化石标本,这为此次野外研学活动画上完美的句号。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同学们通过亲身实践认识地球岩石,感悟地球的变化和生命的演化,见证脚下这片土地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学习不仅激发了同学们对地层与生命演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是埋下了科学探索的火种。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期待星星之火,慢慢燎原,将来能为人类科学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推荐阅读
研学招募 | 亲子研学 — “读地层史书 寻生命踪迹”跨学科实践
图文:跨学科研究性学习项目组
编辑:党政服务部
审核:党政服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