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32 期
作者简介:高 亚,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千余篇文章先后在《中国干部教育》《中国农民报》《农村工作通讯》《党的生活》《群众》《新华日报》《现代快报》《盐阜大众报》《扬州晚报》《射阳日报》等报刊发表。多篇调查报告,得到时任县、市、国家部委领导批示,并收录《跨世纪改革文选》《中国软科学文集》。出版个人文集《大地的声音》《大地的怀想》《大地的恋歌》。
闲话“锅门口”(散文)
江苏/高 亚
“近期窝在锅门口的吧,怎没见你回老家喝喝酒呢?”老友见面一句玩笑话,让“锅门口”的画面立马特写在我面前,它就如打开的一坛陈年老酒,瞬间让我沉醉其中。
“半夜上扬州,天亮还在锅门口。”说起锅门口,许多人会想到这句流传至今的俗语。此话既说明过去交通落后,道路难行,出远门要起早摸黑,又鞭挞那些办事拖拉、效率不高的人要改进作风,雷厉风行。
现时代说起锅门口,不得不先说说锅灶。过去,在苏北农村,家家户户的锅屋(厨房)里,都有一个用砖头砌成的灶台,一般灶台安放两口铁锅,一个锅煮饭,一个锅做菜、烧汤。锅台正面朝门,背后就是锅门口,是堆放柴草和人坐在那里将柴草送入锅膛烧火的地方。
家家户户的灶台上都张贴灶神像。灶神,又叫灶王爷,传说是玉皇大帝封的负责管理凡间烟火的官,每年春节前他要向玉皇大帝报告人间疾苦,所以深受人们祟拜。现在每年腊月二十四的“送灶”习俗,就是民间最富代表性、最有群众基础的祭祀灶神活动。各家各户会在灶台上摆放水果和糕点祭祀灶神,寄托劳动人民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有了灶台,就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人间烟火,就有了“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农家生活的温馨场景。
锅门口因地方“小”且“避”,常被方言土语用作形象化的比喻,付予它深远的寓意。如“锅门口料子”,比喻那些没见过大世面,没本事、没出息的人;还有“锅门口嘴”,比喻此人和家里人抬杠论理很凶,一旦和外面人吵架就拙口笨腮的,讲话不中听,说不到点子上;“窝锅门口”,比喻有些人常年蹲守在家,不出远门等等。这些生动形象的方言土语,给“锅门口”注入了血液、安上了翅膀,得以广为流传。
锅门口除是烧火做饭的地方外,还有许多人为开发利用的奇特功能,在这狭小的空间,演绎出许多富有情趣的陈年旧事。
锅门口是儿时的“欢乐窝”。那时,农村孩子的娱乐活动,都是自编自演的项目,“躲躲找”(捉迷藏)是常玩的把戏,而锅门口就是最好的藏身地。乌黑的夜晚,躲的一方,趁人不注意溜进锅屋,躲到锅门口,身上用柴草遮挡着,任凭小伙伴在外面翻天覆地的找、推开锅屋门四处张望也看不到,直得大声叫喊“输了”,躲藏的人才蓬头垢面地爬出来,浑身上下都是草屑子,回家后常招来大人的一顿数落。
锅门口是解馋的好地方。放学后孩子们常被大人叫到锅门口烧火做饭,有时大人为了调动积极性,会到院子里掰个棒头(玉米),戳在火叉上,让你放在火下烤着吃。随着火叉不停地翻滚,棒头在火堆里由白转黄,锅膛里溢出诱人的清香。棒头烧熟后,一边啃着香甜鲜嫩的棒头,一边漫不经心地将草送入锅膛,满满的惬意和快乐。有时,自己也夹私,未经大人允许,偷偷抓一把花生、黄豆放在锅膛口的草灰里炕,花生、黄豆受热后,发出“呯、呯”的爆裂声,大人闻声过来,吓得我呆呆地看着他们不知说什么好,待他们知道原委,扔下一句:没事,烧吃吧。自己才如释重负,长叹一声,只觉得那个花生、黄豆的脆、香,是世界上最美的零食。
锅门口是做错事孩童的“避风港”。农村孩子野性足,顽皮起来不计后果,有时一趟小伙伴分成敌对两股打仗,人离得远就用垡头、甚至砖块当作手榴弹向对方扔去,人冲上来了就用树枝、芦柴互戳肉搏,有人头被砸破了,脸上划出了血。被打的孩子被家长带到门上告状,吓得打人的孩子躲到自家锅门口,听到家长发狠等回来再收拾时,蜷缩在角落里,大气不敢喘。锅门口烧火后的余热,温暖着担惊受怕的孩子,不一会在不知不觉中沉沉地睡去。
锅门口是应急的“安置所”。当时农村条件差,床铺有限,家里来了亲戚,大人会把孩子们赶到锅门口睡,让出床给亲戚。孩子们很若意,因为锅门口暖和,厚厚的稻草打的地铺清香柔软,尤其高兴的是小兄弟在一起有说不够的话,打不完的架。累了倒头就睡,直到大人催叫吃早饭上学校,才一骨碌爬起来。
不起眼的锅门口,蕴藏着浓郁的平凡人家的烟火气,凝结着同锅执勺的亲人们深情厚意,承载着家的温馨和幸福。虽然现在农村人家都烧液化气,用电饭煲,只有厨房,没有锅门口了,但锅门口永远不会消失,它沉淀在历史的长河中,它收藏在童年的记库里,是我心房中温煦的阳光,是永远抹不去的乡愁。
文中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属原作者,我们只提供分享和交流,不作商业用途,如若侵权,敬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陈家声(阳光灿烂),江苏泗洪人,为中国酒业协会酒文化委员会副秘书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80年代末学习诗歌创作,出版有诗集《爱的旋流》、散文集《杯中日月》、文集《宿迁酒歌》。
顾问:凌 峰
编委:杨增勤 徐永群 颜玉华 邱玲娜 闻 雪
总编:严 伍
主编:许尚明
投稿须知
本刊是综合性文学读物,常年面向文学爱好者征稿。
1、作品须原创首发,拒绝同时投送其他公众号。来稿7日后没有刊发的,作者可另投他处。
2、诗词不少于10行;幽默笑话不少于500字;小说、散文、评论、杂谈2000 字内,特优秀的作品可适当放宽。
3、来稿附百字作者简介和作者生活照,与作品一起发表。
4、文稿须遵循法律法规,弘扬正能量;段落清晰,标点符号准确,无错别字;避免生冷怪癖的字词,便于朗读。本刊对来稿有修改权,若作者不同意修改的,须在文末注明。
5、作品赞赏金的70%发放稿费 ,30%用于平台维护,在平台发布15日后以微信红包发放;无赞赏无稿酬,赞赏金10元以下免发稿费。如单独赞赏朗读者的,请微信私聊告知主编或在文末留言处留言。
6、作者须加主编微信15305115699;投稿邮箱1114250342@qq.com,或发送到主编微信。
7、作品只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刊观点。
8、严禁抄袭,作者文责自负,本刊概不负责版权纠纷。
沿海文学微刊
2022年4月19日
点击二维码,阅读更多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