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校城融合,激发学校发展动能,我们推出系列专题报道“与青同行”,聚焦学校在发展布局、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文化辐射、新校区建设等方面主动融入青岛、服务新区的重要举措和突出成效,凝练总结学校与青岛双向赋能的发展经验,进一步探索新时代校城融合的新路径。
青岛西海岸新区校企人才培养联合培养基地
据统计,机电工程学院2023届毕业生中留鲁工作人数270人,占毕业生总人数39.01%,留青185人,占毕业生26.73%。截至目前,累计输送到海信集团、海尔集团、海克斯康制造智能技术(青岛)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的本硕博毕业生500余人,为青岛市在智能制造、海洋科技、新能源等高端制造业领域输送了一批优秀人才,为青岛市实现优化行业拔尖人才布局工作赋能。
“石大海信智能制造卓越班”作为学院与青岛企业合作的典范,一直致力于培养适应青岛智能制造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海信宽带公司制造中心副总经理钟鸣表示:“石大海信卓越班为我们公司输入了许多高素质毕业生,非常契合我们对智能制造方面的人才需求。”2024年,教育部公布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优秀案例名单,机电工程学院承担的“石大海信智能制造卓越班”项目在全国2万余项校企合作项目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优秀案例,成为全国校企合作新样板。
对此,学院副院长徐长航表示:“海信班的成立,是学院与海信集团深度合作的结果。学生们在这里不仅能够接受到系统的专业知识,还能通过参与海信集团的实际项目,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借鉴海信班模式,我们与芯恩国际、卡特彼勒、歌尔声学等知名企业进一步开展了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为企业与学术界的互动搭建了更加广阔的平台。”
石大海信智能制造卓越班开班留影
石大歌尔卓越工程师班集训营
学院充分依托国家、省级、市级重大人才计划和项目,持续扩大科技创新主体规模,构建了“学科—人才—平台—项目”四位一体的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并积极实施创新交叉团队培育计划,将科技、人才、创新有机连接,推动了创新链与人才链的有效贯通。
为共铸青岛经济建设智慧新高地,学院全面推进招才引智工作。2024年,学院多次赴德国、丹麦、英国等国进行人才引进宣讲,并在国内重点高校进行了30余场招聘宣讲,成功引进22位青年才俊。近日,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博士后余相、师长2名青年教师关于服务青岛海洋经济发展的课题研究获2024年度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正在推动青岛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的蔡宝平教授带领团队原创了海洋石油水下井控装备机械系统完整性设计与控制系统韧性设计理论及方法,研发了水下防喷器组及其控制系统。这一研究成果是我国石油钻采和海洋工程装备的重大突破,填补了我国海洋工程水下关键设备的空白,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除了海洋工程水下关键设备的研发,学院在油汽开采管道设备方面也实现了新的技术突破。青年教师杜洋副教授的专利《一种基于等效载荷的抗爆管道壁厚的计算方法》已以许可方式进行转化。团队研究人员介绍:“本专利设计管道满足抗爆性能的同时具有更合适的壁厚,并且该方法实施方便、迅速,对人员专业程度要求低,所以有更好的经济性。”杜洋副教授也凭借其多项研究成果入选青岛市第十四届青年科技奖和2024年度山东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
省政协委员刘永红教授作为青岛西海岸新区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咨询顾问,持续关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在政协山东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中建言献策,其《关于助推装备制造业由大到强 实现新旧动能转化的建议》获评“山东省优秀政协提案”。他在青岛市议政建言座谈会上针对青岛高端制造业发展提出:“要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支持政策与评价机制,积极营造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良好氛围,促进民营高科技产业快速发展。”多年来,学院师生通过咨询服务、学术交流、参政议政等多种形式为青岛制造业创新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来源:机电工程学院
文字:庄晶云
编辑:魏天星
责任编辑:徐明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