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支持政策制度: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策略分析

学术   2024-08-10 06:00   河北  

课题组

一、政策制度层面的问题与挑战

1、 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日益凸显,其中法律法规体系的不完善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1)融资法规的缺失是民营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当前,缺乏专门针对民营企业融资的法律法规,导致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法律保障和指引。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和风险,也制约了其持续健康发展的能力。因此,我们亟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民营企业提供更为清晰、透明的融资环境。
(2)担保法规的不完善也是制约民营企业融资的重要因素。在融资担保方面,现有的担保法规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有限,担保机构数量不足、担保能力有限,难以满足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这种现状不仅影响了企业的融资效率,也加剧了其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我们需要加强担保法规的建设,提高担保机构的数量和质量,以满足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
(3)破产法规的滞后性也给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带来了不利影响。在民营企业出现经营困难时,由于缺乏有效的破产法规支持,导致债权人难以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进一步加剧了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这不仅影响了市场的公平竞争,也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因此,我们需要加快破产法规的修订和完善,为民营企业提供更为完善的法律保障。

2、 政策支持力度与落实效果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民营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整体运行和社会稳定。然而,近年来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不容忽视,这些问题不仅限制了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也对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构成了挑战。    
(1)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面临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的问题。尽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民营企业融资的政策措施,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些政策的支持力度往往难以满足民营企业的实际需求。政策的落实效果并不理想,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困难和阻力,使得民营企业难以真正享受到政策带来的优惠。例如,一些政策在宣传和推广方面存在不足,导致民营企业对政策了解不够深入,难以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同时,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繁琐的程序和过高的门槛也限制了民营企业的融资能力。
(2)政策落实效果不佳也是当前民营企业融资面临的一大难题。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政策执行不力、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一些政策在落地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管和评估机制,导致政策执行效果不佳;一些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着利益冲突和权力寻租等问题,使得政策难以真正惠及民营企业。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政策的实施效果,也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
(3)政策支持缺乏针对性也是当前民营企业融资面临的重要问题。当前的政策支持措施往往缺乏对不同行业和不同规模民营企业的差异化支持。一些政策主要关注大型企业或特定行业的企业,而对于小微企业和新兴行业的企业则缺乏足够的支持。这种一刀切的政策支持模式不仅难以满足不同民营企业的实际需求,也容易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因此,在制定政策支持措施时,需要充分考虑不同民营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更加精准、有效的政策措施。

3、 监管机制与市场化进程

在当前经济发展背景下,民营企业融资难题依旧凸显,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值得深入剖析。从多个维度观察,我们可以发现,这些问题不仅源于监管机制的不完善,更与市场化进程的缓慢和金融机构服务不足密切相关。    
(1)监管机制不完善对民营企业融资构成了明显制约。现有的金融监管体系在针对民营企业的具体监管措施上尚存在空白,这导致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往往面临较高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同时,监管重叠问题也屡见不鲜,不同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不足,使得民营企业难以在复杂多变的金融市场中获得有效支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提高监管效率,确保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
(2)市场化进程的缓慢也是影响民营企业融资的重要因素。尽管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但在融资领域,市场化进程仍然滞后。金融市场的不完善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使得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难以获得合理的融资成本和市场待遇。为了推动市场化进程,我们需要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平性,同时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引导资本向民营企业流动。
(3)金融机构服务不足也是制约民营企业融资的关键因素。当前,金融机构在民营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服务缺失和针对性不强的问题。为了提升服务质量,金融机构需要加强对民营企业的了解和研究,推出更加符合其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同时,金融机构还应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确保在支持民营企业融资的同时,也能够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如完善银企对接机制、推动市场化进程、加强金融机构服务等,以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金融机构与民营企业的协同发展策略

1、 拓展金融服务范围与产品创新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民营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的稳定性与活力对于整体经济增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金融服务行业需积极调整服务模式,以满足民营企业的多样化需求。
(1)金融服务多元化是助力民营企业的首要策略。民营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面临着不同的融资需求。金融机构应深入了解这些需求,通过提供包括贷款、票据贴现、保理、融资租赁等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为民营企业量身定制融资方案。这不仅能够满足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还能提升金融机构的服务质量和竞争力。    
(2)创新金融产品的开发是提升金融服务效率的关键。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传统金融产品已难以满足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因此,金融机构应积极探索创新金融产品,如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融资、供应链金融等,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加灵活、便捷的融资方式。这些创新金融产品不仅能够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题,还能促进金融服务行业的创新发展。
(3)金融科技的应用已成为金融服务行业的重要趋势。通过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手段,金融机构能够实现对民营企业的精准画像和风险评估,从而提供更加高效、精准的金融服务。同时,金融科技还能帮助金融机构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效率。这不仅有利于金融机构的发展,也为民营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体验。
(4)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道路上,金融服务行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实现金融服务的多元化、创新金融产品的开发以及金融科技的应用,金融服务行业将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加全面、高效、精准的金融服务,助力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2、 增强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

在当前金融领域,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金融风控已成为确保金融稳定与业务健康运行的关键环节。特别是对于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分散风险机制以及预警与处置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1)风险评估体系的完善是金融机构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基础。金融机构需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构建科学、客观的风险评估模型,对民营企业的经营状况、信用记录、市场前景等多维度信息进行全面、深入的评估。这不仅能有效识别和控制潜在风险,还能为金融机构提供决策支持,确保融资资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风险分散机制的建立是降低金融机构风险承担压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引入担保机构、保险机构等第三方机构,可以分散金融机构的风险敞口,减轻其风险承担压力。金融机构还可以与多家担保机构、保险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良性机制,提高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支持能力。
(3)风险预警与处置机制的建立是确保融资资金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关键。金融机构应建立风险预警系统,运用大数据技术实时监测民营企业的经营动态、财务状况等信息,一旦发现潜在风险,立即启动应急机制,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确保风险得到及时控制和化解。这不仅能保障金融机构的资产安全,还能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3、 提升民营企业自身素质与信用水平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中,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有效的信用修复和经营管理策略。
(1)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民营企业应致力于构建一套全面且规范的财务管理体系。通过精细化的财务流程设计,企业能够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为金融机构提供可信赖的财务报告。此举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更能加强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还款能力的信心,为企业的融资活动奠定坚实基础。
(2)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信用是民营企业的无形资产,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民营企业应积极参与信用体系建设,通过提升信用意识、加强信用管理,塑造良好的企业信用形象。这包括及时履行各项合同义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等。通过这些举措,民营企业能够有效提升金融机构的信任度,为企业的融资活动创造更多机会。
(3)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是民营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关键。企业应通过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优化业务流程,降低经营成本。同时,注重产品创新和市场开拓,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通过这些努力,民营企业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风险,提高还款能力,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加可靠的还款保障。

4、 建立长期稳定的银企合作关系

(1)加强银企沟通是双方合作的基础。金融机构应主动出击,采取多种方式与民营企业建立联系,如搭建银企对接平台,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深入企业实地了解融资需求,面对面为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例如,通过组织金融驿站工作人员和金融网格员入企走访,或者推出在线“普惠金融服务需求登记簿”小程序,企业可以便捷地在线填写服务需求,驿站工作人员则会上门对接,为企业制定“一企一策”个性化金融服务方案。这样的服务模式不仅能够提高融资效率,还能增强双方的合作信任度,为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奠定坚实基础。
(2)深化合作领域是双方合作的关键。金融机构应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拓展合作范围,与民营企业共同探索新的合作领域。例如,针对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资金瓶颈,金融机构可以推出定制化金融产品,如“兴小微”助外贸”等专项贷款,以支持企业的创新发展和海外市场拓展。同时,金融机构还可以通过提供融资顾问、财务规划等增值服务,帮助企业优化财务管理,提升经营效率。这样的合作模式不仅能够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还能够推动金融机构业务的创新和发展,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
(3)共建信用体系是双方合作的保障。金融机构和民营企业应共同参与信用体系建设,共同维护良好的信用环境。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开展信用评级等方式,全面了解企业的信用状况和经营能力,为企业提供更精准的金融服务。同时,金融机构还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大对守信企业的支持力度,为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贡献力量。而民营企业也应加强自身信用建设,注重合同履行、及时还款等义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河北省公共政策评估研究中心
河北省公共政策评估研究中心是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服务河北省委省政府决策的河北新型智库,致力于建设成为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平台创新和运行创新的实体化智库组织;立足河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力争成为河北公共政策的思想库、资源库和分析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