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中医自古以来就认为血液微循环障碍是百病之源。前苏联一位著名医学家也说过:“不管你相信不相信,不管你意识到没意识到,你所治疗的每一种疾病都与微循环有关,微循环状况直接影响疾病的治疗。”
人体的动脉和静脉就好比大树的主干,大树上的许多枝杈,就是越分越小的微动脉、微静脉,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是毛细血管。微循环就是从微动脉到毛细血管再到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是循环系统中最基层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这一段循环的血管非常细小,肉眼观察不到,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因此称为微循环。
动脉和静脉只是供应管线,毛细血管才是为细胞输送氧气养分、排出代谢垃圾的场所。人体每个器官,每个组织细胞均要由微循环提供氧气、营养物质,传递能量,交流信息,排除二氧化碳及代谢废物.
对正常人来说,改善微循环,可带给细胞组织更多的氧气、营养物质,带走代谢产物,有助于身体强健和恢复疲劳。对许多患者来说,微循环紊乱是发病的一个中间环节,改善微循环有助于病症的康复。
说起“微循环障碍”,可能很多人会想到手脚冰凉、肢端麻木这些现象,其实,这只不过是微循环障碍的个别现象。40多年来,国内外的科研都表明,许多疾病伴有不同程度、全身或局部、急性或慢性微循环障碍。微循环障碍引发人体的疾病多达400多种,恶性肿瘤多达30多种。如急性的炎症、创伤、烧伤、休克,慢性的溃疡病、肝炎、肝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都与微循环障碍有关。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会问:“我虽然血压(血糖)高一点,也没什么不舒服啊,为什么要吃药?”的确,高血压、高血糖本身可能并没什么症状,可怕的正是它们对微循环持续造成破坏,以及引发的后果。
例如,高血压的病理变化为微细动脉收缩痉挛,并且有血黏度增高、血流缓慢等微循环的变化,从而导致组织缺血缺氧;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畸形增多,出现微血管瘤和白色小微栓,血流变慢、停滞。所以,糖尿病患者亦有明显的微循环障碍,像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肾病等均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反映。
随着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进展,微循环功能将进一步恶化,最后导致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但这个微循环病变的过程却悄无声息,就像那些长年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却没有症状的人,平日不以为然,一旦发病,往往就是心梗、中风、尿毒症等危重疾病。因此,对这些疾病及早、终生治疗很有必要。
值得关注的还有,癌症的发生、发展、转移、恶化,也与血液微循环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微循环障碍使组织缺氧、细胞活性降低,也是各种老年病发生与发展的重要病理改变之一。
首先是年龄的原因。正常情况下,微循环血流量与人体组织、器官的代谢水平相适应,使人体内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得以正常运行。随着年龄的增大,一是心脏的跳动收缩力也减弱,使血液循环速度减慢,容易造成末梢循环淤堵;二是大多数中老年人的红细胞往往干瘪灰暗、结团成串、变异畸型,呈现出脱水衰老的状态。这样的红细胞很难流到人体组织器官的毛细血管和末端部位,从而造成微循环障碍。
其次,吸烟、过量饮酒、吃得过于油腻、运动少、喝水少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造成微循环障碍。因为血液中的胆固醇、酒精、尼古丁、药物残渣、化学残留物等过多,就会堵塞微小血管,造成微循环不畅。
再次,现代人多食少动的生活方的慢性病越来越流行,同时,由于电磁辐射、高楼屏蔽等,导致很多人地气不足,而所谓的地气不足,就是缺磁所导致。而这些疾病,就是损伤体内血管的重要因素。
还有,中医认为,由于现代人喜冷饮、经常吹空调,户外日照减少等原因,很容易导致寒凝血淤。所谓“血淤证”,即现代医学表述的“微循环功能障碍”。此外,如果人体突然大量失血或者丢失体液,微循环也会受到影响,这种全身性的微循环障碍是极其致命的,需要立即治疗。